搜 索
哈爾濱平均每天發生4起以上馬葫蘆墜人、吞車事件
2007-07-12 09:32:33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12日電 7月7日晚,一輛紅色捷達出租車陷進了建國街上一處沒有井蓋的馬葫蘆裡;同一天,一七旬老者不慎墜入安達街一個兩米多深的『張嘴』馬葫蘆中,全身多處受傷……近一段時間,問題馬葫蘆墜人、吞車事件不斷發生,已引起市民強烈關注。

  市城管監督指揮中心統計顯示:年初至今,哈爾濱市已發生824起馬葫蘆相關事件,平均每天發生4起還多,其中發生傷人事故11起、吞車事故58起。這些馬葫蘆事件中,80%左右是由無主馬葫蘆引起。

  馬葫蘆問題由來已久,哈爾濱市曾多次進行專項整治,但至今仍事故頻發。是管理上的缺失,還是體制的脫節?帶著諸多疑問,記者采訪了相關管理者和專家。

  管理缺失,無主馬葫蘆成『地雷』

  據市檢查井監管辦介紹,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哈爾濱市現有俗稱馬葫蘆的各類檢查井20餘萬個,涉及供水、排水、供熱、通信、燃氣等多個行業的16家單位,其中有萬餘個棄管、建管未交接的無主馬葫蘆,業內人士透露,實際數量要遠大於這個數字。

  據市檢查井監管辦介紹,在發生的馬葫蘆事故中,有八成左右是無主馬葫蘆引起的。無主馬葫蘆的直接表現就是無人管理、無人維修、無人擔責,天長日久必然造成破損、井蓋缺失等現象,且得不到更新維護,成為隱藏在城市中的『地雷』。據調查,無主馬葫蘆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管理缺失:產權責任不清,導致居民區供水入戶管線檢查井、出戶排水管線檢查井無人管理,這部分無主井最多,有近萬個;城市改造建設時,有近2000個檢查井未及時交接;一些企業改制後,千餘個原企業管轄的家屬區等區域內的檢查井無人管理;鐵路部門自管檢查井出現棄管;部分工程建管未交接,導致500個左右新建檢查井成了無主井;還有相當一部分無主井原因不明。

  維護成本高,無主馬葫蘆無人願管

  馬葫蘆是地下管線連通地面的預留通道,如此重要的設施,為何還會出現『無主』現象呢?據了解,維護馬葫蘆需要非常多的人力、資金等成本,一旦發生事故,事故賠償成本則更為巨大。出於經濟考慮,一些相關管理單位對已知的自家井蓋看管甚嚴,對一些不明具體情況的馬葫蘆則多采取回避策略,導致無主馬葫蘆長期存在。

  此外,頻頻發生的井蓋偷盜事件令馬葫蘆管理雪上加霜。據了解,哈爾濱市現用的馬葫蘆蓋多是鐵質的,具一定回收價值。但防盜措施並不嚴密,為不法分子偷盜井蓋變賣提供了可能。據市城管監督指揮中心統計,哈爾濱市每年都會發生上千起井蓋丟失事件。每丟一次井蓋,都會出現一次安全隱患,直至管理部門發現、更換新的井蓋纔能消除。但如果丟失井蓋的是無主井,這個『地雷』就可能長期存在。

  體制變革,市場化管理是出路

  據了解,去年、前年甚至更久以前,哈爾濱市都曾專門針對井蓋問題進行過專項治理,並出臺了《哈爾濱市城市道路井蓋設施監督管理辦法》,嘗試推廣防盜井蓋、不可回收式井蓋等方式,試圖破解長期存在的馬葫蘆難題。今年,配合『數字城管』建設,哈爾濱市還准備給所有井蓋建『數字戶口』,標上明確的責任單位、管護人。並准備對無主、廢棄的檢查井依法公示後填埋,消除城市隱患。

  一位長期從事馬葫蘆管理的專家則認為,大量因歷史遺留問題留下的問題馬葫蘆,很難簡單地『一埋了之』。解決問題的關鍵還是要從管理體制改革入手。據了解,馬葫蘆事故頻發的主因是管理不到位,只有破除自家管自家的局面,並加強監管、問責力度,纔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無主馬葫蘆問題。據介紹,南方一些城市目前采取的市場化措施值得借鑒:產權單位只負責繳納一定管理、維護費用,由市政府進行市場化招標,對包括無主馬葫蘆在內的所有馬葫蘆進行統一管理。誰管理不到位,就不用誰;誰管理的片區出了問題,誰就要負責。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