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假冒偽劣頻頻衝擊聲譽受損 『哈爾濱紅腸』遭遇品牌危機
2007-07-12 14:14:4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吳利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商家都標榜自己是『正宗』,讓人真假難辨。

  東北網7月12日電 『哈爾濱紅腸』是聞名全國的地方物產。然而近年來,一些人冒用『哈爾濱紅腸』的知名品牌牟利,其中不乏一些正規商家。『秋林·裡道斯紅腸』去年年生產量3500噸,受到千餘噸假冒紅腸的衝擊。『哈肉聯』紅腸也遭遇同樣的情況。

  新聞事件

  日前,哈爾濱市中級法院一審判決,要求被告德萍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立即停止對哈爾濱秋林糖果廠『裡道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權行為,並賠償其經濟損失20萬元。2006年10月,哈爾濱德萍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在哈爾濱家樂福超市有限公司和哈爾濱世紀聯華超市有限公司的6家超市經營『秋林』、『裡道斯』、『立道斯』、『俄立道斯』牌紅腸,『傍』知名品牌銷售。哈爾濱秋林糖果廠發現後,將哈爾濱德萍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告上法庭。這場官司,再次引起社會對哈爾濱紅腸現狀的關注。

  魚龍混雜『金字招牌』聲譽受損

  由於『哈爾濱紅腸』在全國知名度很高,不僅成為游人來哈後購買的主要『紀念品』之一,也成為商家銷售的一個『亮點』。近年來,由於市場銷售混亂無序,生產廠家良莠不齊,損害了『哈爾濱紅腸』的名譽,銷售量也深受影響。

  在哈市道外區北七道街早市,有幾個賣紅腸的攤位。一位市民說:『我從不買,因為難辨真偽,連街口的一家紅腸專賣店我都不敢去,擔心不是真品牌。』

  而另一位市民則說,現在紅腸品牌太多也太雜了,分不清楚哪些是正規廠家生產的,一些商場裡賣紅腸的,都說自己是秋林的、哈肉聯的,本身就給人不信任的感覺。『早市上的這種紅腸就更不敢買了。』

  在道裡一家大型超市,記者遇到正在選購紅腸的鄭先生,他是從四川綿陽電信公司來哈爾濱旅游的。他說,前兩天剛到哈爾濱,在中央大街一商家購買了幾袋紅腸,哈爾濱的朋友一看是假的,就扔掉了。『聽說大型超市還可以,准備買幾袋回家送給親朋。』

  經常帶團出去的一家旅游公司的導游鄭峰敏說,在沈陽、長春、天津等地,經常能看到賣哈爾濱紅腸的,但仔細了解後,發現大部分是當地一些企業生產的。『哈爾濱紅腸名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記者就是否經常購買『哈爾濱紅腸』這一問題,隨機對二十餘名消費者進行了采訪,60%的消費者說,不常買紅腸,因為真假難辨,即便買也到大型超市裡挑選;20%的人已經不買紅腸了,吃自己灌制的;還有10%的人逢年過節通過熟人購買真品的紅腸,平時從不購買商店中的紅腸。

  各自為戰無序競爭

  目前,哈爾濱市62家肉灌制品廠,可謂品牌眾多,其中的『大眾』、『義利』、『鳳凰園』、『哈肉聯』、『老哈肉聯』等品牌,生產規模大小不一,技術力量不盡相同,而且各自為戰,沒有形成以『哈爾濱紅腸』這個金字招牌為核心的聯合力量。

  哈爾濱市商務局肉灌制品辦公室主任王吉群介紹,『哈爾濱紅腸』的日需求量在4萬至5萬公斤之間,如果是春節前後還會稍高於這些產量,產量在全國來說也非常可觀。

  哈爾濱秋林糖果廠有限責任公司今年生產量要達到4000噸,哈爾濱肉聯廠的產量也在增幅。看到巨大的利潤,一些不法之徒也開始冒用這些品牌進行銷售。

  日前,記者在哈爾濱南崗奮斗副食品商店內看到,這裡有十餘家賣紅腸的專櫃。當記者經過一些沒有標注品牌的紅腸櫃臺前,能聽到『正宗肉聯紅腸、裡道斯紅腸』的叫賣聲。實際上,秋林糖果廠有限責任公司在這家商場中只設有一家『裡道斯』紅腸專櫃。

  在道外區樺樹街批發市場中,這裡肉灌制品的業戶主要批發『肉聯』紅腸。記者問一家挨著秋林食品櫃臺批發紅腸的業主:『這些真是哈肉聯廠生產的嗎?』業主說,是哈肉聯三車間生產的。在道外北七道街『秋林·裡道斯紅腸專賣店』中記者看到,一些散裝紅腸擺在櫃臺上,業主還不時哄打著蒼蠅,『每天銷售量還可以,主要搞批發,城鄉結合部的一些市場批貨的較多。』中央大街一家商鋪中,在標著哈紅腸的櫃臺上,擺放了幾袋塑封的沒有標志的紅腸,服務員說這是『哈肉聯』的紅腸。

  記者與正牌廠家聯系,得知均沒有在這些地方設置批發點或者專櫃,哈爾濱肉聯廠三車間早已改造成歐式腸生產車間了。據哈爾濱大眾肉聯集團銷售總公司經理董莉芬介紹,目前哈市有133家『大眾肉聯紅腸』專賣店,及50多家大型商場和超市經營該公司產品,但打著該公司旗號賣假大眾肉聯紅腸的卻有200多家。

  哈爾濱大眾肉聯廠的有關人士說,每到節假日的銷售高峰,都要找職能部門來打假,每次都能查出不少假冒偽劣的『哈肉聯』紅腸。一位業內人士無奈地說,有的櫃臺擺的是正規廠家的產品,但拿給消費者的就不保准了。有的從廠家上點好腸,再從黑加工點上一些,混合銷售,假冒行為令正規廠家防不勝防。

  保護知名品牌需形成合力

  面對『哈爾濱紅腸』的現狀,一些知名品牌的廠家也十分著急,他們積極呼吁,要保護好這塊品牌,需要社會各方形成一個合力。

  哈爾濱秋林糖果廠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仲兆敏說,一些知名品牌之所以遭到衝擊,就是因為職能部門打擊力度不夠。北七道街的『裡道斯』專櫃整治了幾次都沒有效果,希望有關部門能加大治理力度,維護正規廠家的權益。

  哈爾濱肉聯廠市場總監張力峰說,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對肉灌制品的檢查,對於不符合肉灌制品要求的廠家及時清理或者整頓,對於冒用他人品牌銷售的廠家應予嚴肅處理。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肉灌制品廠家的負責人說,『哈爾濱紅腸』出現的這種內部混戰外埠衝擊現象,除了監管力度不強、管理不到位之外,還有重要的原因就是技術力量薄弱,實力分散,再加上沒有形成合作聯合體,對於外部的一些商標侵權行為也無能為力。

  2002年實施的《商標法》和《商標法實施條例》已明確規定,可以以地理標志作為證明注冊『集體商標』,注冊『集體商標』不僅能有效防止外埠假冒偽劣產品的傷害,而且還能提高哈爾濱紅腸的知名度。注冊後,各個廠家仍可使用原來的商標,只不過增加『哈爾濱』這幾個字。我省的『五常大米』、『慶安大米』都獲得了『集體商標』。

  哈爾濱市工商局商標處副處長靳玉傑說,哈爾濱紅腸是帶有地方特色的寶貴財富,要想保護利用好這一品牌,可以借鑒貴州茅臺、杭州西湖龍井的經驗,申請『集體商標』保護。『由於哈爾濱生產的紅腸沒有注冊以地理標志「哈爾濱」為名稱的商標,外埠有冒充哈爾濱紅腸的,都無法去打假。哈爾濱市肉灌制品沒有形成協會這樣的組織,所以暫時還沒有申請「集體商標」的資格。』

  一些企業還建議,有關部門應抓緊制定『哈爾濱紅腸』的加工標准、使用范圍等,讓哈爾濱紅腸以高品質、高質量的形象走向全國,同時,更好地維護正規產品的信譽。

  背景資料

  作為哈爾濱肉灌制品的當家產品,『哈爾濱紅腸』是國內頗有名氣的地方特產,堪稱食品行業一塊閃亮的『金字招牌』,其旗下有大眾肉聯紅腸、秋林·裡道斯紅腸等知名品牌。日前,『哈爾濱紅腸制作技藝』被列入省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正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我省首次將食品制作技藝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哈爾濱紅腸』從俄國沙皇時代就傳入我國,其獨特的生產工藝堪稱一絕,采用的是傳統制作技藝,是俄羅斯文化在哈爾濱的很好延伸,完全采用手工,並用來自小興安嶺的雜木熏烤而制的,其加工工藝有30多道,充分體現了俄羅斯傳統生產技藝。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