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連池火山分布示意圖。丁毅 攝
五大連池的火山和熔岩。丁毅 攝
東北網7月12日電 當記者一行踏上五大連池的土地上時,不由得想問火山為什麼會在五大連池噴發?究竟經過多少次噴發形成這五池相連、14座火山有規律地分布的火山群奇景?帶著諸多疑問記者向地質專家們請教了五大連池的成因。
特殊地質造就火山噴發
地質專家告訴記者,地球內部蘊藏著巨大的能量,使局部岩石熔化形成岩漿,岩漿受擠壓就會穿透地殼薄弱地段,溢出地面或噴出地表而形成火山。然而,五大連池火山區位於東亞大陸裂谷系的軸部,地殼厚度約34.5千米,屬偏薄地區;火山噴發的原始岩漿,最深達80~91千米,溫度為1006~1118攝氏度,位於地幔的上部。五大連池地區斷裂較多,尤其是在斷裂交匯處岩石破碎時,可成為岩漿上昇通道。當深部的岩漿積聚到一定量和壓力時,沿通道上湧,噴出或溢出地表,即發生了火山噴發。可以說正是因為五大連池的特殊地質結構造就了火山噴發。
但是五大連池火山群的形成是經歷了斷斷續續200多萬年。除了黑龍山和火燒山的噴發時間有史料可查外,其餘的12座火山的形成時間要早得多,但是都沒有見諸文字。地質工作者只能根據火山地貌、熔岩的新鮮程度並結合同位素測年法來估算火山噴發的時間。從最早噴發的南北格拉球山到最新噴發的黑龍山、火燒山,只要我們逐次逐個觀察,就可以領略這200萬年火山熔岩上生命的變化歷程。
7個噴發期造就五大連池奇景
格拉球山噴發期
在距今207萬至210萬年期間,在五大連池地區西北地帶發生了第四紀時期(距今250年前)第一期火山噴發活動,火山噴發地點應在現北格拉球山以北,為盾火山寧靜溢出式噴發,規模較大,熔岩沿向北開口的寬谷向北溢流,形成大面積的格拉球山熔岩臺地,直至現在的東風水庫。這期火山噴發是區內所發現最早的一期,稱為格拉球山噴發期。
臥虎山噴發期
在距今125萬至141萬年期間,在現在臥虎山位置,先後有四次火山噴發,都集中在同一個地點,形成了有四個火山口的復式火山,即現在所見的臥虎山。這期火山噴發是既有熔岩溢出,又有火山碎屑物噴發,形成層狀火山,屬斯特郎博利式火山噴發。這期火山活動稱為臥虎山噴發期。另外,在藥泉山東,西龍門山北,莫拉布山北的熔岩臺地上都發現了大於100萬年的測年數據,因資料少,還不能准確確認除臥虎山以外的其他地點是否也有此期火山噴發。總之,本期火山噴發點少,規模也小。
焦得布噴發期
在距今70萬至88萬年期間,是五大連池火山噴發較活躍時期。本期火山噴發以寧靜溢出的盾火山噴發為主,僅在格拉球山、莫拉布山有碎屑物噴發,是五大連池火山群第一個火山噴發高峰期,稱為焦得布噴發期。由於這期火山噴發造成本區西南、中南、東南部的低窪地帶都被熔岩所覆蓋,地形增高。因此該時期五大連池地區地形是周圍高、中部低窪、水系外泄不暢;中部地帶可能為較大規模的湖沼之地。
尾山噴發期
本區火山噴發的第二高峰是在40萬至59萬年期間,主要分布在中南部、東南部和東北部。東龍門山、尾山都是在此期形成的;此外在莫拉布山臺地,東西焦得布山臺地,東龍門山東南臺地,筆架山臺地,臥虎山西南臺地都有大規模盾形火山噴發。此期噴發以盾火山寧靜溢出為主,形成的熔岩臺地面積廣,是區內規模最大的噴發期,稱尾山噴發期,確定了五大連池地區地貌基本輪廓。
筆架山噴發期
在距今28萬至36萬年期間,火山噴發規模偏小,筆架山、藥泉山、小孤山、西焦得布山的火山錐都是在此時期形成的。此外在西龍門山火山口外副火山及其西側臺地、莫拉布山火山錐的西南火山口等地都見有此期噴發的遺跡。這次噴發既有溢出的熔岩,又有火山碎屑噴出,是斯特郎博利式火山噴發。此期噴發稱為筆架山噴發期。
西龍門山噴發期
在16萬至19萬年期間,西龍門山、東焦得布山火山錐在此時期形成,筆架山及其西側盾形臺地上都有此次噴發的遺跡。此期噴發主要是噴出碎屑形成火山錐為主,規模較小,稱為西龍門山噴發期。此期火山噴發結束後,五大連池地區周邊形成了寬闊的熔岩臺地及高聳臺地之上的12座孤山,而中部為低窪地帶,有溪流及湖泊沼澤分布。較大的河流為白河,發源於西北部小洪山一帶,向東流,再轉向南,最後匯入訥莫爾河。
黑龍山噴發期
在1719~1721年時,黑龍山、火燒山噴發,稱為黑龍山噴發期。噴出的大量熔岩佔據了中部低窪地帶,並多處堵塞白河,形成五個串珠狀湖泊及藥泉湖、南、北月牙泡,此時纔形成現在『平地起異峰,縱橫皆成行,八池碧水清,石龍舞中央』的五大連池火山群地貌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