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3日電 技校生以前在很多人眼裡不被看好,一直被認為是就業市場上『被遺忘的角落』。今年,哈爾濱市卻出現了技校畢業生『一生』難求的局面。在本地技校畢業生需求量每年缺口5000人的情況下,外省市一些用人單位又陸續帶著1萬多個崗位來哈爾濱市招收技校畢業生。在當下的就業市場,求本科生易,招技校生難。專家表示,解決這種局面,需要不斷擴大『校企合作規模』,家長、學生轉變陳舊就業觀念。
技校生成了『香餑餑』
隨著加工制造業的發展,我國對技術人纔的需求量不斷增大。從今年3月份開始,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山東等地企業陸續到哈爾濱市或委托哈爾濱市的勞動部門招聘應屆技校畢業生,以數控加工、焊接、維修電工、機電加工等工業類的技校畢業生為主。企業給出的工資一般在1100元/月到1500元/月之間,並承諾,如果在企業工作超過3年,月工資可漲到三四千元。
據昆山海納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的李副總經理介紹,近年來,珠江三角洲、京、津等地區經濟發展迅速,建立了多個技術開發區。進駐這些開發區的企業使用的往往是比較先進的機器設備,這就需要工人必須掌握與之匹配的技術。一些老的技術工人掌握的技術比較落後,滿足不了這些企業的需求。另外,近年,隨著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我省的一大批大型工業企業重新煥發青春,生產一線需要大批的技術工人。據黑龍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的負責人介紹,該學院采取了『訂單式』培養,和『哈飛』、『哈軸』、『哈量』等20個本地企業簽訂『訂單』。在招生的時候,學院根據企業的崗位要求,確定招生的數量。企業定期把對員工的需求反饋給學校,學校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學生的學習方向,讓學生畢業後就能夠直接到這些企業工作。
技術工人缺口大
目前,哈爾濱市有技校40餘所,今年有畢業生5000人左右,其中70%以上是工業類畢業生。另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僅哈爾濱市的企業每年就需增加1萬名技術工人。
據哈爾濱市勞動局培訓處的魏國強介紹,哈爾濱市的技校畢業生連本地的需求都很難滿足,現在一些外省市企業又來哈招人,這就出現了技校畢業生『一生』難求的局面。今年,南方的用人單位紛紛打電話預訂哈爾濱的技校畢業生,多數都是招聘工業類的技校畢業生。據統計,這些外地企業一共需要招聘1萬多名技校畢業生。
哈爾濱技師學院副院長朱榮欣說,近兩年,本省企業和外省企業開始到技校『搶人』。特別是工業類專業的畢業生,企業一般都提前一年到學校預訂。一些沒有和學校簽訂『訂單』的本地企業更是發揮了他們的地域優勢,讓技校學生提前到企業實習,給他們發放實習工資,還給他們一定的待遇,以此『感化』學生留在企業。
技校生風頭勝過本科生 一邊是供不應求,一邊是工作難找。近年關於大學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人滿為患的報道屢見不鮮,有的大學畢業生連著參加多場招聘會也難以找到工作,有的甚至到了畢業也沒有找到工作。
一些招聘單位表示,企業接收本科生後需要對其進行再培訓,在培訓了一段時間後大學生纔能走上工作崗位,期間花費的培訓費就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有的大學生學成後就想著跳槽,不能夠安心工作。相對而言,企業更歡迎有理論懂技術的技校生。他們所學專業針對性更強,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更強。另外,學有所長、學有所用,也容易讓技校生在企業盡情地施展自身纔華,從而達到雙方共贏效果。
轉變觀念擴大規模
據哈爾濱市勞動局培訓處的魏國強說,受技校招生數量和規模的限制,導致畢業生的數量無法滿足實際的需求。近幾年,隨著就業率的上昇,上技校的學生有所增加。但是,很多家長和學生還是沒有轉變觀念。有的家長寧可讓孩子上一所不太好的大學,學不太好的專業,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困境,也不願意讓孩子上技校,導致一些規模較小的技校招不到生。同時,由於受到資金方面的限制,哈市技校的硬件設施也無法滿足技校擴招的需要,很多生源好的學校想擴招,但卻心有餘而力不足。
目前,技校應該擴大『校企合作』的規模。通過與企業合作,利用企業的機器設備作為學校的實習基地,減少學校的投入,從而彌補由於資金不足制約學校擴大規模的缺陷。這樣,技校可以『產出』更多的畢業生。另外,還要加強宣傳,讓更多的家長和學生了解技校,讓他們知道技校畢業生不是簡單的體力勞動者,是目前社會需求缺口較大的高級『藍領』,減少技校招生的難度,增加技校招生的數量,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