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7月13日電 13歲隨外國師傅學做琴,40餘年制作小提琴200餘把,10日,記者采訪了哈市制作小提琴的手藝人趙義,聽他講述了他與小提琴之間結下的不解之緣。
10日,記者來到趙義位於哈市松北區的小提琴作坊。一個10餘平米的工作間裡,三個小師傅拿著工具工作著。
趙師傅13歲時在姐姐家居住。當時,隔壁住著一位前蘇聯的琴師。趙師傅跟隨姐姐到琴師家玩,當他看到滿屋子制作的小提琴時,立刻被這些新奇的琴具所吸引。但是,手工藝大多是家族相傳,只傳給自家的兒女。外國師傅拒絕收趙師傅為徒。趙師傅在他那裡做了一年多雜役,一年後,他雕刻出了琴的側板,外國師傅看後十分驚訝,默認了趙師傅這個徒弟。
趙師傅19歲那年,他開始自己制作小提琴,哈市的一些琴行也開始找他。
80年代初期,趙師傅制作的一把琴賣了2.4元,在當時人的眼中,堪稱天價。如今,趙師傅的琴已經賣到了廣州等南方城市,一把琴的價格在萬元以上。趙師傅告訴記者,上等的小提琴,要講究一個『和』字,一把好琴的誕生,除了好材料,好漆外,還要萬事和。每個環節都講究精細,制作一把琴要40多天的時間。40多年來,他做琴200餘把,他覺得好琴認人,希望他的琴找到好的主人。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