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4日電 有著近百年歷史、作為哈爾濱中西文化交融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的『中華巴洛克』建築,因為年久失修,多數保護建築已經成了危房。為了重塑其風采,近日,中華巴洛克保護更新項目推進辦公室邀請省內10餘名規劃、建築、結構、施工等方面的專家學者,研究確定了對它的加固處理方案。
據介紹,『巴洛克』原是17世紀起源於意大利的一種西洋建築風格,它的表現特點是追求新穎奇特、富麗堂皇。『中華巴洛克』是指西洋『巴洛克』建築風格與中國建築在立面裝飾技巧上的有機結合。『中華巴洛克』是哈爾濱中西文化交融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有近百年的歷史,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中華巴洛克』建築群。不過,保護區域的建築始建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多是磚木結構,且年久失修,外牆老化、基礎破損嚴重,有的牆體已出現斷裂和局部塌陷,多數保護建築被鑒定為危房。
對此,中華巴洛克保護更新項目推進辦公室確定,對保護建築采取鋼筋混凝土夾板加固方式進行基礎加固,以保證建築的安全性及增加保護建築的使用壽命。同時,對保護建築的外牆采取鋼筋支護,保證施工期間安全。專家們還對保護後建築立面效果、使用功能、消防及供排水等提出具體要求。
據了解,今年保護更新的范圍是南二道街——靖宇街——南三道街——南勛街圍合區域和南四道街84號大院,佔地面積2.6公頃。規劃建築面積3.11萬平方米,保護更新建築65棟。
責任編輯: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