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雙鴨山發展現代農業 綠色食品產業粗具規模
2007-07-16 14:59:55 來源:中國農業信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16日電 雙鴨山市在發展現代化農業生產中,借助生態優勢,積極引導農民發展市場對路的特色、綠色農業產業。

  近年來,黑龍江省雙鴨山市按照市場需求,依靠科技種田,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使全市優質高效作物佔到了農作物面積的96%。以合同訂單拉動,連接市場,富村興民。甜菜、萬壽菊、西香瓜、向日葵、中草藥等具有區域特點和市場競爭力的特色經濟作物優勢格局已經形成。

  到今年,全市綠色(有機)、無公害食品種植接近400萬畝,基地認證面積386萬畝。綠色(有機)食品、無公害標志等獲標產品數量達到81個,獲標企業28家。綠色食品發展為米面油、蔬菜、山特產品、禽蛋、水產品、蜂產品6大類近70個產品。陽霖、黑蜂、綠利、大頂子山、東北王5個綠色食品品牌,成為省著名商標。如今,『中國大豆浸油之鄉』、『中國紅小豆系列產品生產之鄉』、『中國寶清大白板南瓜系列產品生產之鄉』等一些綠、特色產品基地,已經叫響中國大地。『大頂子山』牌水稻、『樂萬家』牌油豆角等一批優質、綠色和特色農產品,更是響譽省內外,暢銷全國30多個省、市,饒河生產的綠色蔬菜還遠銷到俄羅斯市場。

  粗具規模的綠色食品產業,帶動了佔農村總戶數的53%的7萬多農民從事綠色作物的種植。全市綠色食品年產量現達到近百萬噸,年產值15億多元。為了促進特、綠色產業健康發展,我市先後建設了十處較大規模各類農副產品批發零售市場,年成交糧油、蔬菜、水果、農副產品、畜產品等150多萬噸,成交額近70000萬元,牽動近4萬個農戶。2006年,我市農產品出口貿易額達到了1876萬元。

  依靠資源優勢,全市大力發展市場引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民,農民保龍頭的產、加、銷一條龍的農業產業化,初步形成了一批競爭力、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集群。目前,全市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54戶,其中市級12家、省級6家,黑龍江省陽霖油脂集團還獲得了國家級龍頭企業稱號。同時,發展了西瓜、馬鈴薯、白瓜、黑木耳、農副產品等5個縣級農產品行業協會,有20多個鄉鎮建立了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近200個各類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和3000多名農民經紀人,成為連接市、縣、鄉三級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網絡的主力軍。

  龍頭舞,產業興,農民富。隨著大豆、水稻、甜菜、白瓜、蔬菜以及畜產品、東北黑蜂等10個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條的建成,帶大了我市糧食生產、加工、轉化的產業規模。龍頭企業與基地9萬餘農民年簽訂單面積達220萬畝,佔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的39%,農民因此戶均增收450元。通過延長農業產業鏈,我市將糧食轉化變成資源優勢,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

  在產業的有力支橕下,全市的新農村建設大步向前,廣大農民在欣喜中感受到了全新的實惠。去年,全市投入近1.5億元,以『五清五改四綠化』、『四建三通』、『三創建三培訓』為切入點,做到生產發展與環境改造、鄉風文明與公益事業發展、項目建設與民主管理同步推進。先後為20453戶農民安裝了自來水,改造農村廁所3338個,改灶3296戶,改圈1250戶,改造鄉村中小學D級危房12所;修建通鄉通村公路142.98公裡,使80%以上的試點村通上了白色路面;硬化省級試點村村內街路84.94公裡,其餘進行了砂石鋪裝整治;建設村屯垃圾填埋點166個,村屯綜合活動室30個,農村連鎖超市130個,農村醫療服務站76個;完成綠化面積530萬平方米,100%實現了省市級試點村的綠化;清理垃圾9.8萬立方米、糞便6.5萬立方米,清理村路路障803條、路邊溝66.8萬延長米,各試點村柴草垛基本出村;省級試點村通訊網絡實現了全覆蓋,有線電視入村率和入戶率分別達到97和80%以上。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