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7日電 綏化市在推進『平安鄉村』建設中,大力開展科技創平安活動,全市投入專項資金達4000多萬元,科技防范覆蓋面達65%以上,對種養大戶、工商業戶和富裕戶的覆蓋面達98%以上,全市農村治安防控能力有了明顯提高。1~5月,農村刑事發案441起,同比下降16.7%,群眾對治安狀況滿意率達95%以上。
多年來,綏化市的農村治安防范工作主要是靠人力去做,難以適應平安鄉村建設的新形勢。2005年,全市農村共發生被盜被搶案件4100餘起,80%以上案件是因為人力不足或人力防范不到位,發案的部位都沒有安裝有效的科技防范設施所致。
這個市把科技防范作為『平安鄉村』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突出來抓,因勢利導,依據農戶的需求能力,確定不同的設施。入戶動員,深入宣傳技防的重要性,講解當地發生的有效防止被盜被搶案件典型案例,提高農民群眾科技防范意識,用生動事例,動員農民主動安裝技防設施。
2006年10月23日晚,肇東市五站鎮東安村對王屯許三發家牛圈內進了兩個蒙面人,當他們剛要牽牛往外走的時候,『電子狗』突然響聲大作,驚動了四鄰,當時許三發不在家,中心戶長孫忠義帶領2名壯年勞力把一名盜賊堵在了院內,直到派出所的民警趕來。這件事,讓農民嘗到了科技防控的甜頭,原來不想安報警器的農戶改變了想法。
通過示范引帶,以點帶面,在綏化農村,安裝技防設施的作法迅速推廣。望奎縣農村109名專職治保主任和655名專職治安巡管員,每人家中都安裝了技防設施,用現身說法帶動群眾安裝報警器;肇東、慶安、綏棱等市縣都在平安建設中心戶家中安裝了報警器,帶動了周邊群眾;望奎縣望奎鎮廂紅五村居民付成河,投資60萬元建了十六棟蔬菜大棚,在市、縣綜治辦的指導下,花了近萬元上了閉路電視監控系統和遠紅外無線防盜報警器,提高了防范功能,年節省人工看護費近萬元。他的做法在市電視臺播出後,全市有近60%的種植大戶和養殖大戶都主動提出安裝;農村低保戶和困難戶,或由村委會出資貼補或以勞代資,廂紅五村生態富民小區的20戶居民統一安裝了微電腦無線防盜報警器。通過典型引帶,全市科技防范建設迅速發展,湧現出示范村36個,示范屯64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