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8日電 日前,記者隨同七臺河市桃山區安監局的同志來到坤達煤礦公司二井采訪。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個礦從井下向地面運煤時,運煤車上都蓋著篷布,遠遠向下望去,仿佛『軍列』向地面駛來。『軍列』停下來,地面的卸煤工便熟練地先把篷布拿下來,有序地放在煤車旁。
這不麻煩嗎?溫礦長介紹說:多了一道工序,就多了一份安全。煤礦生產中的四大天災便是瓦斯、煤塵、透水和火災,因為地面向井下送風的風力很大,運煤車的速度又很快,很容易把煤塵刮得滿巷道都是,煤塵積淀增多,就埋下了煤塵爆炸的隱患,用蓋篷布的辦法便可大大降低和預防這種隱患。
在坤達煤礦二井的工作面上,記者看到水式鑿岩機在掘進工作面上作業時,沒有煤塵,只是有好似煤泥的東西順鑿岩杆外緣流淌出來。這裡的技術人員介紹說,過去采掘都是乾打眼,這種作業法進度快,效率高,可煤塵的隱患也比較大。市區安監局推廣水式鑿岩機可以解決工作面中煤塵過多和積淀這個安全隱患,為把這個生產工藝在全區煤礦推廣開,區安監局就拿我們坤達煤礦作試點,試點成功後,再向全區煤礦強力推行。
昇井後,區安監局的同志說:市區安監部門在抓安全生產標准化工作中,堅持動態管理,不是礦井達到了標准化就萬事大吉,一勞永逸,安全監管部門要堅持『回頭看』。我們區在動態管理中,還是在這個礦搞試點,這個礦的領導也非常接受『回頭看』這個科學管理程序,只有不懈地堅持『回頭看』,煤礦安全生產纔能做到防范於未然。
桃山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在抓安全監管工作中,始終堅持典型引路的好做法,走活了加蓋篷布防巷道煤塵、水式鑿岩機推廣使用防工作面煤塵、動態管理『回頭看』三招妙棋,把地方煤礦安全監管工作推向了一個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