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8日電 綏芬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農畜食品檢驗檢疫科科長金光權,在當地被認為是檢驗檢疫『大拿』。到綏芬河采訪,金科長一直陪同,做記者的解說。
記者一行來到了綏芬河口岸現場,金科長邊走邊介紹,俄方近年來特別關注有害生物和果蔬帶土問題,每年的6月~10月是蟲害的高發季節,土壤容易攜帶病蟲害,一些微生物,如線蟲特別容易隱藏在農作物中。身邊的一位檢驗檢疫人員正在做現場檢疫,這是綏芬河源豐公司當天出口俄羅斯的一車水果,包括苹果、梨、桃、李子等,總重28噸。在現場,一把小刀就是檢疫人員的工具,只見一位檢疫人員拿著小刀,迅速地剝開一個個梨,『都這麼剝開檢疫嗎?』記者好奇地問。
金科長說,對俄果蔬出口以現場檢疫為主。對於現場檢疫,我們有規定,100件以下抽檢5件,100件~300件抽檢7件,1000件抽檢15件,如果現場發現有蟲害的,就要帶回實驗室,用顯微鏡觀察,有的還要做細菌培養,進行室內檢疫。我們的檢疫標准完全是根據俄羅斯的檢疫要求來進行的。短、平、快,當天到、當天檢、當天出,是口岸檢疫出口果蔬的一個特點。
在另一處檢疫現場,記者遇到了俄方貨主威達林(音譯),他說一口流利的漢語,當天他們出的是單品種苹果,共6車。金科長說,最近,俄方對檢疫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我們也要求貨主,對於敏感性水果必須嚴格檢驗檢疫。金科長指著威達林的貨,說:『你看,這商標,表明這些苹果是從產地山東運來的,是在檢驗檢疫部門注冊備案的果園進的貨,這樣的貨,保證質量,我們就快速檢驗。』
在檢驗檢疫部門注冊備案的基地,那兒的水果蔬菜就能享受特殊待遇?金科長說,來自備案基地的貨和流通領域抓的貨,差別太大了。流通領域的貨,地址不詳,質量不穩定,備案基地的貨從生產到采摘都有一套科學的方法,比如苹果,基地都采用套袋技術,防農藥污染,防蟲害危害,而且外觀好看,收獲前一個月摘掉套袋,用光照來著色,因此,檢驗檢疫部門鼓勵企業從注冊備案果園進貨,這樣品質有保證,檢疫也可以抽批進行,快速便捷。
檢驗檢疫部門對出口商品實行監督檢疫,是為了保證出口商品質量,這個『把關』服務是為了實現對俄貿易的繁榮。因此,檢驗檢疫部門說,質量不是『檢』出來的,還需要出口企業提高認識,出口企業應從關乎國外果蔬市場存亡的高度,正視出口果蔬的質量問題,加強自律。
在綏芬河,我們見到了常年做出口俄羅斯果蔬生意的源豐公司董事長張廣彬,他說:『現在俄方對進口的果蔬要求越來越嚴格,我們企業也非常關注質量問題。一旦遭到俄方退貨,不僅企業受損失,還影響到對俄貿易聲譽,長此下去,就有可能遭到禁令,那時後悔都來不及。『張廣彬說,他們公司現在出口的水果60%來自備案基地。蔬菜還是以當地為主,源豐公司正在籌劃建立出口果菜加工區,做足功課,練好內功。
目前,全省年出口俄羅斯果蔬超過30萬噸,經過綏芬河口岸出去的就佔到將近八成。面對日益嚴峻的俄方檢疫標准,對企業來說,長痛不如短痛。我省檢驗檢疫部門嚴把國門,為了日後中俄果蔬貿易的暢通無阻,發現問題絕不手軟。我省檢驗檢疫部門接連對出口企業亮起『紅牌』———
4月18日,在對某公司出口的一車地啟蔬菜的檢驗檢疫中發現,實際裝載的胡蘿卜和蘿卜為318袋和150箱,與報檢數量118袋和50箱嚴重不符。綏芬河檢驗檢疫局鐵路辦對該公司進行了警告,責令其貨物全部落地清點,重新報檢,並利用視頻監控系統對其換裝過程進行監控,經檢驗檢疫合格後予以放行;
5月4日,在對某公司出口的一車地啟蔬菜進行檢驗檢疫時發現,在准備裝車的580袋馬鈴薯中,有310袋帶土較多,不符合檢驗檢疫要求。檢驗檢疫人員對這部分馬鈴薯做不准出境處理,並通過電子監控系統對這些馬鈴薯的退回過程進行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