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傷人事件頻發 咋能徹底封住馬葫蘆的『嘴』?
2007-07-19 14:28:58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於鴻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19日電 18日,記者從權威部門的統計數字上看到,哈爾濱市政管轄范圍內的馬葫蘆數字為19.3萬多個,而無主馬葫蘆的數量至少也有上萬個。據哈市城管監督指揮中心統計,從今年年初至今,哈市已發生824起馬葫蘆傷及人車事件,平均每天發生超過4起,其中發生傷人事故11起、吞車事故58起。而這些事件八成以上是由無主馬葫蘆引起的。許多市民不解:有關部門為啥連個小小的馬葫蘆都管不好?

  現狀

  馬葫蘆傷人投訴居首位

  馬葫蘆管理得好壞,關系到百姓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哈市曾多次進行『媒體曝光了,主管部門行動了』之類的專項整治,但至今仍事故頻發。7月以來,馬葫蘆傷人吞車事件更是多發月份。

  7月7日晚,一輛紅色捷達出租車陷進了建國街上一處沒有井蓋的馬葫蘆裡,造成駕車男子腰部受傷被120急救車送往醫院救治;同一天,一七旬老者不慎墜入安達街一個兩米多深的『張嘴』馬葫蘆中,全身多處受傷;7月11日21時許,外地來哈打工的男子齊鳳林騎車經過哈市道裡區菜庫街7號附近時,被路邊一個無蓋排水井『絆倒』,當即不省人事,送入醫院後下巴縫了六針,事故至今過去已經一個星期了,可肇事井的產權單位至今仍是個謎。16日,一輛出租車陷進學府路上一處無蓋馬葫蘆中,輪胎扭曲、車身變形……

  記者從哈市城管監督指揮中心了解到,有關馬葫蘆傷人的投訴目前在各類投訴中居首位。

  禍首

  三大原因致問題馬葫蘆出現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馬葫蘆成為陷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盜竊、惡作劇、超載車是主要『禍首』。記者從哈市排水公司顧鄉分公司了解到,該公司管轄的排水井井蓋多次遭遇被盜。最慘的一次,一條街道一夜之間丟失了40多個排水井蓋。

  除了盜竊,一些有不滿情緒的人還將馬葫蘆當成發泄的對象。一位夜班出租司機告訴記者,他曾經好幾次遇到有人在半夜將馬葫蘆蓋搬離到幾十米外的地方,然後等在一旁看熱鬧,他曾上前制止過,但搞破壞的人根本就是一副無所謂的態度。

  超載車也是造成井蓋損壞的一個主要原因。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哈市市區內的一些路段歷史久遠,路面承重能力比較低,而現在經常有一些大噸位的超載車上路行駛,常常將井蓋軋壞。

  此外,各產權單位在施工時沒有統一的標准,沒有一個專業的鑒定部門,管理混亂也是造成問題馬葫蘆的一個主要原因。

  困局

  體制有缺陷管護遇難題

  記者了解到,哈爾濱馬葫蘆的管理涉及燃氣、電力、交警、供水、排水、供熱、有線電視、聯通公司、移動公司、網通公司、鐵通公司、房產住宅、小區物業、鐵路部門、新時代公司等近20個部門。存在的問題更是千奇百怪:有高出路面的『絆馬樁』,如香坊區和平二道街移動檢查井超高30厘米;有低於路面的『陷阱』,如南崗區海城街移動檢查井下沈15厘米,道裡區紅霞街排水檢查井下沈10厘米;有歪斜的『殘疾井』,如道外區長春街25號供水檢查井傾斜……據城管檢查井監管辦的抽查發現,哈市馬葫蘆存在著超高、沈陷、缺失、破損等問題。

  客觀講,哈市的馬葫蘆沒管好是不容回避的事實,原因有投入不足、設施老化、井蓋超期服役等實情,但管護不到位、遇事互相推諉扯皮也是不爭的事實。18日,哈市檢查井監管辦就點名批評,新時代公司未履行監督管理、解決問題的職責。同時,部分建設單位對新建的馬葫蘆不及時進行交接,在未交接過程中又不承擔監管、管護責任,如香坊區的三合路,『張嘴』馬葫蘆長達一個月未見管護。

  記者從城管監督指揮中心了解到,目前該中心接到的有關馬葫蘆的投訴特別多,可是想要解決卻是一件難事。原因之一是哈市的城市基礎設施從來就沒有一個底數,致使發生問題後沒有依據可查。二是由於歷史遺留問題,使相當一部分的檢查井處於棄管狀態,常常是多方聯系卻也無法找到其真正的主人。三是好多管線在同一個井裡,產權單位不明確,一旦出了問題,各個單位之間相互推脫都不肯負責任。此外,由於城管指揮監督中心只是一個協調部門,並沒有執法和管理權,因此有時明明找到了產權單位,可是該單位就是不履行職責也沒辦法。

  摸底

  馬葫蘆棄管個數是個謎

  哈爾濱到底有多少馬葫蘆?記者探根求源,卻采訪到了一本糊涂賬。根據相關部門2005年對外宣布的統計數字為20萬個左右,而今年年初為配合數字城管地理信息數據的建設,數字城管地理信息普查采取先由馬葫蘆產權單位根據專業地圖進行行業內普查,結果是15萬個;接著再由規劃勘測部門進行地毯式城市部件逐街逐個普查,結果行業普查的馬葫蘆准確位置只對上了7萬多個,有近8萬個馬葫蘆的位置根本對不上,與此同時又測出12萬多個位置准確的馬葫蘆,最後普查的數字為19.3萬個,這一統計數字不包括機關、學校、工廠、小區等封閉管理非市政管理的馬葫蘆數量。據知情人士透露,從前20萬或者15萬的統計數字都是『准確』的,那是相關部門在各家產權單位馬葫蘆數量報表相加的基礎上得出的;現在的普查數字19.3萬,當然也是准確的,這是依靠科學方法實地勘測普查的結果。業內人士稱,目前哈市究竟有多少個馬葫蘆找不到主人沒有個准確數字。

  家底不清,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第一時間解決問題只能是空話。記者了解到,目前,不僅無主馬葫蘆正在積極找婆家,有主的鐵路部門檢查井、移動公司檢查井、供水入戶檢查井、排水出戶檢查井整修也未得到有效開展,有的區城管部門對馬葫蘆井邊破損維修進展也十分緩慢。

  民聲

  哈爾濱咋就管不好馬葫蘆

  對於暗藏在馬路上的馬葫蘆陷阱,帶給司機們的遠遠不只傷車傷人這麼簡單。哈市聯通出租車公司司機高波告訴記者,他曾經好幾次開車掉入無蓋馬葫蘆裡,遇到這種情況,他只能自認倒霉。因為這種情況保險公司一般不予賠償,即使賠償也只是一小部分,而想要聯系到產權單位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出租車司機每天扛著一兩百元的費用在身上,時間就是金錢,如果耗上幾天的時間又找不到產權單位,那損失就更大了。

  在采訪中,許多市民質疑:馬葫蘆問題講了好多年了,為什麼這麼大的城市就管不住小小的馬葫蘆?哈市一所學校的王老師表示,她工作的學校在城鄉接合部,她的學生曾在放學時被井蓋絆倒摔傷,後經調查這是一個無主的馬葫蘆。『既然無主,就說明這個馬葫蘆起不到什麼作用,有關部門就應該早點對其進行填充或掩埋,如果真的有必要保留,就可以給它找到主人,真正把它管理起來。』

  市民張先生則表示,馬葫蘆事故頻發的主因就是管理不到位。南方一些城市目前采取的市場化措施值得借鑒:產權單位只負責繳納一定管理、維護費用,由市政府進行市場化招標,對包括無主馬葫蘆在內的所有馬葫蘆進行統一管理。誰管理不到位,就不用誰;誰管理的片區出了問題,誰就要負責。

  前景

  全市馬葫蘆逐個做『體檢』

  哈市為了管好馬葫蘆,給百姓創造一個安全的出行環境,在去年出臺了《哈爾濱市城市道路井蓋設施監督管理辦法》,開始對無主馬葫蘆進行填埋,目前填埋了49處。

  18日,哈市檢查井監管辦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哈市地理信息普查的成果要盡快投入使用,這樣一旦出現問題,起碼能夠投訴問責有門。其次,哈市將針對馬葫蘆開展一次全面檢查,同時對出現問題的馬葫蘆管護單位進行通報批評,屢教不改的進行行政和經濟處罰,並用工程施工權等超常規措施遏制不服管的責任單位。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