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9日電 今天出版的《哈爾濱日報》刊發原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傅世英的署名文章《創建伍連德紀念館:我晚年最大的心願》。全文如下:
歲月飛轉,如今我已是88歲的老人了。我這一生經歷過許多大事,但現在最讓我牽掛的是紀念伍連德博士的事。
1943年,我畢業於教會學校盛京醫大。1945年元旦到哈爾濱,在基督教教會的普渡醫院從醫。1952年,我從進修的北京協和醫院回到哈爾濱,進入伍連德博士創辦的,由哈爾濱醫專成長起來的哈爾濱醫科大學從教。我已在哈爾濱生活、工作了60多年。
似乎我這一生注定要與伍連德博士的事跡相遇,被其感動,並在耄耋之年為其奔走、為其呼喊。
初知伍連德
我最初知曉伍連德是在盛京醫大就學時,從老師的傳授中知道了伍連德博士,就在中國東北這塊土地上伍連德博士成為全球著名的防疫專家。老師對伍連德博士的贊佩深深地感染了我。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似乎漸漸遠離了對伍連德博士事跡的記憶。
直到1995年,事情突然發生了變化。那是在當年的6月8日至10日,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上海醫科大學及上海市檢疫局聯合舉辦,上海醫學會、醫史學會承辦了『紀念伍連德博士及中華醫學會成立8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由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談彬庸教授致開幕詞,曾任中華醫學會兩屆會長的傅連璋之子、上海醫學會副主委傅維康教授作了題為『紀念中華醫學會成立80周年暨紀念伍連德博士』的報告。會上有30位專家學者宣讀了論文。
他們從各個方面回顧、追憶和論述了伍連德博士在創立中華醫學會、收回我國檢疫主權、消滅鼠疫和編寫中國醫學史等方面重大貢獻。
應邀出席會議的伍連德博士的女兒、僑居新加坡的伍玉玲博士在會上回憶了她父親在祖國的主要工作及晚年在國外思念祖國之情。
會後,伍玉玲博士訪問了北京和哈爾濱,受到有關單位的熱烈歡迎。我當時擔任黑龍江省民盟主委、省政協副主席,我代表省政協接待了伍玉玲博士,歡迎她來到伍連德博士曾長期工作過的哈爾濱,並宴請了伍玉玲一行。伍玉玲還將她親手編輯、剛出版的大型《紀念鼠疫斗士伍連德博士畫冊》送給我。畫冊共185頁,含照片310幅,其中213幅為伍連德博士在祖國辦醫院、防疫、檢疫等活動的寫照。這是非常難得的、珍貴的歷史記錄。伍玉玲在哈爾濱期間,到哈爾濱醫科大學參觀訪問,與校長金錚共同回憶了伍連德創建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的光輝業績。她還到道外區保障街參觀了伍連德博士當年在哈爾濱創建的『東三省防疫管理處』舊址,也是伍玉玲的出生地。在舊址前,伍玉玲對陪同參觀的保障校康校長說:『這是我父親建的樓。』
從此,伍連德的事跡在我心中越來越豐滿,伍連德的形象在我心中越來越高大。一名出生於馬來西亞的海外華僑、一位1903年在英國劍橋大學第一個獲得醫學博士的華裔海外學子,其醫術之精湛,對國家民族貢獻之巨大,對世界影響之深遠,都為我們樹立了楷模,值得學習、紀念。
人民建議書
我國近代著名政治活動家、思想家梁啟超先生,早在1924年5就無比欽佩地寫道:『科學輸入垂五十年,國中能以學者資格與世界相見者伍星聯(連德)博士一人而已……遼沈鼠疫事起政府乃置防疫公所於哈爾濱。』對伍連德的了解愈深,就愈崇敬,特別是當你面對他在中國和世界現代醫學史上的地位、突出的貢獻,以及他偉大的愛國情懷。1998年4月,我和紀樹立教授(中共中央地方病防治領導小組秘書長)、張本教授(中華醫學雜志學術委員會原主任)、諸懋午主任醫師(哈爾濱市政協原副主席)等29位知名的專家學者,向哈爾濱市市長和市文化局提出建立『防疫泰斗伍連德紀念館』的建議書。
哈爾濱市政府人民建議征集辦公室把我們的建議書報給時任哈爾濱市市長曹廣亮,曹市長作了批示。哈爾濱市文化局為了落實市長的批示,派市文物管理站站長王起等人,到伍連德博士在哈爾濱工作過的東北防疫管理處舊址(道外區保障小學)調查舊址的歷史沿革,研究房產檔案。王起站長還請我、鄭方、姒元翼、傅有鐸四位醫學、醫史方面的教授專家到保障小學,對伍連德博士的工作舊址進行認定。認定的結果是:東北防疫管理處有兩幢建築舊址在道外區保障街。
一幢是原濱江醫院,建築時間為1922年;一幢為原管理處和鼠疫研究所,建築時間在1926年以前。兩幢建築都是清水紅磚牆面的俄羅斯建築風格。
盡管建議書提出的『防疫泰斗伍連德紀念館』沒有變成現實,但建議書獲當年人民建議特等獎,舊址的命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原准備拆除的東北防疫管理處舊址變成了保護建築。由於哈爾濱市政府各部門的努力及舊址的文物價值,1998年底被哈爾濱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還從城市規劃和建築藝術的角度被定為哈爾濱市三類保護建築。經哈爾濱市申報,1999年1月10日,黑龍江省政府又將舊址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在同年3月10日,伍連德博士誕辰120周年之際,在舊址牆上安裝了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標志。
從紀念室到紀念館
據哈爾濱醫科大學醫史學教研室老師的研究成果,哈爾濱醫科大學的源頭是伍連德博士在東三省防疫管理處及其所屬濱江醫院的設備和技術力量基礎上,於1926年9月創辦的濱江醫學專科學校。伍連德為第一任校長。這是我國東北最早由中國自辦的高等醫學院校。哈爾濱醫科大學認定1926年9月8日為建校紀念日。
2001年哈醫大建校75周年之際,為紀念伍連德創立哈醫大做出的傑出貢獻,用伍連德博士大醫精誠,報效祖國;篳路藍縷,創業艱辛;力爭主權,愛國情殷的宏偉業績教育和激勵師生,在哈醫大校部大樓的頂層,建立了伍連德紀念室。同時,在哈醫大圖書館前的廣場上矗立了伍連德博士的半身塑像。塑像面向東方,塑像連同三層臺階上的基座高達4米多。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還出資10萬元資助哈醫大。
2004年6月,我會同王崇一(主任醫師、黑龍江省衛生廳原廳長)等人在『人民建議書』的基礎上,與哈醫大黨委書記姜洪池、校長楊寶峰、副書記梁萬友等領導同志多次研究,並到道外區保障街東北防疫管理處舊址實地考察。考慮到哈爾濱市的困難,哈醫大的校領導決定由哈醫大附屬第一醫院承擔建立『伍連德紀念館』的重任。
10月22日,我到泰國曼谷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為拜訪伍連德之女伍玉玲博士,會後,我於25日飛抵新加坡。26日,我與伍玉玲女士見面。伍玉玲女士很熱情,帶我參觀了新加坡大學,請我在當地名流聚會的會館用餐,還讓我到家中作客。伍玉玲的住宅是一幢簡朴的兩層小樓,一進門迎面就見到伍連德的特寫大照片,在二樓還珍藏有很多伍連德的資料,伍連德仍活在女兒的心裡。
我向伍玉玲講了哈醫大決心辦『伍連德紀念館』,並請她擔任館長。伍玉玲非常高興,表示要為『伍連德紀念館』捐獻文物,但擔任館長一事她推辭了。29日,我到吉隆坡參觀了伍連德曾服務過的國立醫學研究所。研究所圖書館有伍連德博士的照片,還保留了伍連德當年用過的辦公室。
2004年底,制定了『伍連德紀念館』建館方案。黑龍江省文化廳批復同意建立,哈爾濱市道外區政府發展改革局同意在東北防疫管理處舊址修建『伍連德紀念館』。同時成立了紀念館理事會,理事長由哈醫大校長楊寶峰擔任。我作為名譽理事長擔任與各方溝通聯絡工作,並把自己在哈醫大附屬第一醫院的辦公室讓出來,作為紀念館籌備工作的辦公室。盡管伍連德紀念館的籌建工作遇到了很多實際困難,但也得到了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和道外區領導的支持。終於在2006年9月8日上午,在東北防疫管理處舊址舉行了伍連德紀念館奠基儀式。中共黑龍江省委常委、哈爾濱市委書記杜宇新代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對伍連德紀念館開始建設表示祝賀。我作為奠基儀式上揮鍬奠基人之一,衷心希望伍連德紀念館早日建成,讓伍連德的科學、愛國精神得到弘揚,讓海外僑胞服務祖國的業績永存,也實現我晚年最大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