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9日電(衣曉峰 記者杜筱) 58歲的於某幾年來胸部一直悶痛,但始終找不出癥結所在,只能靠強效鎮痛劑止痛,自認為得了無法醫治的怪病。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大慶油田總醫院疼痛門診專家、麻醉科主任李俊教授為她解開了『心鎖』:於某長期胸口悶痛的原因是由抑郁癥引起的!
李俊主任告訴記者,近兩年,該院疼痛門診已接待了30多位像於某這樣的患者了,這些人常表現為這樣那樣的病痛,如頭痛、背痛、胸痛、腹痛,各種軀體疼痛,以及腹脹、便秘、腹瀉、食欲減退、體重下降、記憶力下降等,而在醫院經查體、核磁共振和肌電圖等多種檢查,也沒發現有什麼器質性疾病。其實,這些疼痛和臨床表現並非軀體疾病造成的,絕大多數的人是精神心理出現了偏差。
有學者認為,纖維肌痛癥發病原因不一,有些由於個人受到意外傷害或疾病困擾,有些因為至親遭遇不幸,也有些由於學習和生活節奏加快、就業和工作壓力加大,生活欠規律或日夜顛倒。最主要的是,當事者往往有追求完美的特質及急噪的個性,且具有緊張、抑郁、懮慮和努力奮斗型的傾向,患病者尤其多見於健康的年輕人和中年女性,因為和許多內外科疾病的臨床表現相似,所以經常容易被忽視,更難以和抑郁癥等心理疾患聯系上。
事實上,國內外專家已經證實,神經衰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病人中,有80%處於抑郁狀態;而在神經官能癥人群中,有60%以上符合抑郁的診斷。作為常見疾病,每10位男性中就有1人可能患有抑郁癥;而女性當中,每5位就有1位得抑郁癥的,約15%的抑郁癥病人死於自殺。僅美國每年因抑郁癥造成的經濟損失即高達437億美元。讓人擔心的是,在抑郁癥患者中,約佔35%的人是以各種疼痛形式出現的,因而認識模糊、誤診誤治的情況時有發生。
李俊主任指出,早在10年前,世界衛生組織就預測,抑郁癥將成為21世紀人類的主要殺手。一個人如果情緒長期低落,甚至每天都很惡劣,並開始影響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就應警惕心理疾病的『偷襲』。目前研究已經證實,抑郁和大腦神經遞質五羥色胺的低下有直接關系,因而抑郁並不可怕,只要能及時服藥,提高血清胺的濃度,同時配合心理治療,積極參加體育運動,就會擺脫『心魔』的糾纏,並解除纖維肌痛癥等帶來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