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0日電 自2002年9月16日,華冠科技(現為萬向德農)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後,黑龍江便與IPO絕緣,連續5年全省沒有一家公司在滬深證交所上市,目前該省甚至沒有一家IPO上會公司。作為老工業基地、資源大省的黑龍江,IPO市場怎麼了?
要求重視與資本市場互動
近年來,在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背景下,黑龍江的經濟取得長足發展,但這種發展和優勢在資本市場上體現得並不充分。
國家統計局黑龍江調查總隊最近對56戶企業集團調查顯示,至2006年末,黑龍江企業集團擴大經營規模和資產規模的主要方式為,用銀行貸款佔87%,以股票、債券形式向資本市場融資的佔23%。
一方面是直接融資比例的偏低,另一方面是首次新股發行的連續多年空白。記者在黑龍江省證監局了解到,近年來該局在履行監管職能的同時,積極培育和挖掘企業上市資源,特別是圍繞龍江建立『哈大齊工業走廊』和六大基地建設培育有潛力的上市資源,選擇和培育一批符合產業發展規劃、市場前景好、技術含量高的企業和高成長性的企業列入上市企業後備資源庫,並區分情況,按照境內外證券市場的上市要求和條件進行有針對性地重點培育,積極培育能夠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的企業,希望把豐富的資源優勢轉化成為全面的經濟優勢,為企業上市創造良好的環境。黑龍江省有關政府部門也在積極推動企業上市工作。但上市畢竟是企業自身的事,目前看這種積極推動的效果還沒有直接顯現出來。有關人士指出,黑龍江的振興和發展離不開發達的金融市場、證券市場的支持,經濟振興和金融發展應建立良性互動。
各方協力培育上市資源
連續5年沒有新股發行,不僅在各省中比較少見,也開始引起黑龍江各界的關注。黑龍江是沒有後備上市資源,還是有資源而沒有培育?之前一些人認為,黑龍江後備上市資源不足纔導致IPO連續5年空白。但據省裡有關人員介紹,下去調查一番後,與想象的截然不同,諾大的一個省完全可以選出十幾家具備上市條件的公司,關鍵還是沒有引起地方政府及企業的重視。有關人員認為,從全省看,上市公司分布不均衡,有的地市還是『空白點』,主要是地方政府認識不到位,一些企業資本運作意識差,延緩了上市進程。這也造成了一方面企業資源豐富,另一方面上市資源匱乏的尷尬局面。
由於連續多年融資、再融資的步伐放緩,這幾年黑龍江板塊的示范帶動作用也在減弱。上市公司板塊作為一個地區經濟的名片,理應展現靚麗的一面,但黑龍江許多上市公司由於改制時遺留問題較多,這幾年整體表現不理想。雖然經過股改、清欠,上市公司的質量有很大提高,但整體狀況還不能說很理想,目前仍有3家公司暫停上市,4家公司被ST,股票掛牌交易的上市公司總數由最多時的32家降到26家。
從融資額度看,黑龍江全省上市公司累計融資192.7億元,而黑龍江有許多上市公司是國企或央企,證券市場對黑龍江經濟的支持作用遠沒有發揮出來。從融資規模看,華電能源融資規模為22億元,其他只有哈藥集團、東方集團、北大荒等融資額在10億元以上,資源大省在借助資本市場發展上還有廣闊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