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0日電 股市紅火賺錢效應誘人,於是一些不法之徒以"原始股"上市為誘餌引人上套,騙錢斂財。面對不斷演繹著的"原始股上市"鬧劇,人們不要忘記巴菲特的名言:只有在退潮時,纔能看得出誰在裸泳。
7月12日,哈爾濱某機關的公務員易琳(化名)又一次撥通了哈爾濱市公安局經偵支隊的電話。她急於詢問的事情還是沒有結果。
"其實早就知道不可能這麼快就有什麼結論,可是,就是不甘心啊。"已近中年的她本來是工作中的佼佼者,"可是出了這事,哪還有什麼心思工作,領導已經暗示我工作效率問題了,我也上火,可是,除了上火,我好像現在什麼也不會乾。易琳上火緣於她買了所謂即將上市的原始股。"
"原始股"忽悠200多人
易琳上當,是半年前她的一次腦子熱的後果---聽朋友介紹,她以每股3.5元的價格先後從一家香港公司那裡購買了6000股原始股。"本來兩萬多塊錢不算多,但是想想自己如此愚昧,不能不上火。世界上哪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呢?然而,偏偏,我就信了。"
據中華工商時報報道,2006年11月,一個朋友頗為神秘地對她說自己投資購買一萬股"中國能源股票",獲利將是投資的十幾倍。"這家公司2007年要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每股4.5元人民幣購進原始股,等在美國上市後以6至8美元賣出時,賺的就是近20倍的利潤。關鍵是公司承諾若股票不上市會以每股4.8元價格回收,算一算,這樣的收益半年在10%以上。這樣高的利潤讓誰會不動心?"
在高額回報的誘惑下,易琳心動了。但是,作了多年機關工作的她,覺得自己還是理性些好,於是以每股3.5元的價格僅僅購買了1000股"中國能源股",並拿到了認購協議和股權證。爾後,在那家公司的幾次"說明會"上,她總是能見到不少投資者大量購買"中國能源股"的場面,於是,她毫無顧忌地動用了家裡的儲蓄,又購買了5000股。
未成想,這卻是她無限苦惱的開始:今年6月的一天,一個電話讓她心神不安起來,公安局的民警找到她,向她了解購買"中國能源"股票的事……爾後的事情,她覺得自己一直像是在夢境中---她的所謂原始股投資,竟然都是一場騙局,就連她手中的所謂的股權證,不僅不是什麼香港特別印刷的,而且就是在離她距離不足3公裡的一間地下室裡"出產"的。
根據哈爾濱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提供資料顯示,像易琳這樣上當的,遍布全國10餘個省市,僅現在初步查明的購買人員,已經多達200餘人,涉及"股票"300餘萬股,資金達1000多萬元人民幣。
據了解,目前,這家在香港注冊,名為天馬公司的企業,涉嫌非法擅自發行股票,公司法定代表人及總經理已經被警方拘留,公司現已被查封。
一場忽悠了大半個中國的騙局,就這樣被揭開了。
"境外公司"的真相
在中國的證券市場上,對股民來說有一個非常吸引眼球的概念,那就是原始股。許多人認為拿到了原始股就意味著抓住了暴富的機會。"中國能源"就是利用中國證券市場上形成的這種概念,成功行騙的一個例子。
而較早揭露這一騙局的,是央視的一次專題節目。
據介紹,央視《東方時空》記者在籌劃"原始股陷阱"專題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名為"中國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原始股發售信息。該公司網頁介紹中顯示,這家公司預計在今年8月到10月間,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按照網頁上留下的電話號碼,央視記者撥通了銷售這個原始股的哈爾濱天馬公司的電話。
一個自稱是哈爾濱天馬投資公司業務經理名叫王纔的人接待了這位"投資者"。據王纔介紹,中國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公司在香港,注冊資金是13億,去年年底啟動赴美上市計劃,然後把股權轉讓工作全都委托給我們下屬子公司,現在每股價格是4.5元人民幣,去美國上市的時間很明確,就是8月到10月之間,掛牌價現在是初定為4美元。
天馬公司與中國能源之間又是什麼關系呢?據王纔介紹,天馬投資公司注冊地在哈爾濱,注冊資金是兩千萬人民幣,天馬投資與中國能源合資在哈爾濱又注冊了一個"天馬實業"公司,注冊資金3000萬人民幣。據王纔介紹,中國能源公司在雞西市收購了一個中等規模的煤礦,每年年產量10萬噸以上,而且公司現在已經簽下合同隨時買入的煤礦已經有10家左右。並且,王纔還給"投資者"提供了一些證明文件,包括中國能源在香港注冊的證明文件,在香港匯豐銀行的開戶證明等。
隨後央視記者對這家公司進行暗訪,哈爾濱天馬投資公司工作人員仍然宣稱,只要投資者跟隨公司一年左右時間,能夠得到一到五倍的回報率。這位工作人員表示,在簽署協議之後,將在香港制作相關的股權證明。然而這家公司提供的匯款賬號卻不是公司的,而是公司法人張智勇的個人賬號。
"港方老板"真面目
根據警方掌握的資料,天馬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張智勇。張向警方交待,他1965年出生,曾賣過家電,開過飯店、洗浴,自2005年開始至案發,擁有四個"公司"領導頭銜。
據張智勇講,2005年7月1日,他注冊成立了哈市天馬投資有限公司,其經營范圍是股權轉讓諮詢,從事對房地產業、醫藥業等方面的投資。在公司經銷保健品時和哈爾濱市人王鳳娥相識。王鳳娥說她曾幫助哈市某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的0TCBB(場外電子櫃臺交易系統)掛牌,天馬公司可以借鑒此經驗。此說法與張智勇一拍即合。王鳳娥找了一個姓蔡的香港人開始操作。張智勇以自然人的身份入股了蔡在香港的公司---中國環保集團,張智勇佔31%股份,王鳳娥和蔡某各佔25%和30%的股份,另外的股東是找了3個身份證做的假股東。2006年10月,他們又把中國環保集團改名為中國能源公司,並在香港登記注冊。同年11月,張智勇在哈市成立了天馬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營范圍為能源開發、生產麥飯石濾料等。公司成立至今沒有任何經營活動和資金注入。
據哈爾濱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民警調查顯示,2007年3月,在未經證監部門批准的情況下,天馬公司僱傭四五十名業務員,下設證券部、市場部等10個部門,在位於道裡區霽虹街58號的辦公地點進行運作。在地下室的多個房間裡安裝了100多部電話。業務員們以隨機撥打號段的形式勸誘"接聽者"購買"中國能源股票",對外宣稱"中國能源股"是高額回報,在0TCBB市場上市,只掙不賠。同時承諾若不上市,公司以每股4.8元的價格回購。
據張智勇交待,中國能源公司是2006年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注冊的,董事長是他自己。公司注冊登記費僅2600元。實際上,中國能源公司從2006年注冊到現在,並沒有像其宣傳中所說的收購任何一家煤礦,也沒有一分錢的實際營業額。而警方和證監部門目前已經掌握的證據顯示,天馬公司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售出"中國能源的股票"已經超過了1000萬元。
警方掌握情況表明,在張的授意下,天馬公司業務員向客戶推銷的"中國能源股"實際價格不等,最低每股2.1元,最高4.5元,價位由他們自己制定。收到"入股錢"後,公司只收取每股1.9元,其餘為各級管理及業務人員的提成。
低劣騙術卻不斷成功
隨著"中國能源"原始股信息的火爆,證監部門和公安機關開始介入調查。
今年6月初,警方根據黑龍江省證監部門對天馬實業公司涉嫌擅自公開發行股票行為性質的定性,於6月12日將張智勇、王鳳娥抓獲,並對該公司相關賬戶予以凍結。
警方根據犯罪嫌疑人王鳳娥的筆記本電腦中記載的股民信息確認,該公司從今年3月至案發,已經發行的"能源股票"有300餘萬股,擅自發行地區涉及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青島等10多個省市,有300多人購買,發行資金達到1000多萬元人民幣。其中,黑龍江省和遼寧省人數最多。
據哈市公安局經偵支隊負責人介紹,天馬實業公司未經證監會批准,以公司即將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為名,向社會公眾銷售所謂的"原始股",不僅超出了工商部門核准的經營范圍,而且違反了相關法律規定,即向不特定對象發行股票或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後股東累計超過200人的,為公開發行,應依法報經證監會核准,未經核准擅自發行的,屬於非法發行股票。
6月12日,公安機關與證監部門聯合采取行動,對哈爾濱天馬公司予以取締,然而現場搜集的證據讓人大吃一驚。外表看起來不大的天馬公司,內中卻別有乾坤:哈爾濱市道裡區霽虹街58號,天馬公司的辦公地點,進去的人會發現,公司的十幾間辦公室都在地下室。這些辦公室分別是天馬公司的市場一部一直到市場十一部,裡面是許多的電話坐席,在這些電話坐席上發現了大量"中國能源"的介紹資料以及厚厚的電話記錄。實際上這裡是一個龐大的電話銷售中心,天馬公司通過網絡宣傳等方式公布聯絡電話,靠這個電話銷售中心接聽諮詢者的電話。同時這個電話銷售中心每天也向外隨機撥打出多達數百次電話,因此,"中國能源"原始股的銷售范圍不但覆蓋黑龍江本地,甚至遠至山東、山西、北京等地。每次通話,對方的反應是什麼,是否有購買意向都有詳細的記錄。這無數的通話當中內容大致相同---許多電話坐席上都有寫著同樣內容的紙條,據天馬公司控制人張智勇交待,公司的每次對外推廣電話內容都是統一的。
就是用這種統一口徑的說法,天馬公司的業務員一次次撥打投資者的電話,通過精心的設局,一步步把通過"中國能源"上市而發財的夢想推銷出去,而一旦成交,購買者得到的只是一張號稱在香港制作的股權證。
據介紹,黑龍江警方在天馬公司的總經理室裡,查獲了大量的現金和各種印章。這些涉及"中國能源"的、天馬的、個人名章以及大量股權證,所有證據表明,這些所謂香港專門的股權證,是在天馬公司的地下室裡完成最後一道工序,蓋上"中國能源"的印章。由於現場證據充分,隨即,天馬公司的法人和"中國能源"的實際控制人張智勇以及天馬公司的總經理王鳳娥涉嫌非法發行股票被警方拘留。
暴富心理缺乏知識易上當受騙
據黑龍江證管局一位負責人介紹,天馬公司的所謂"中國能源"原始股騙局雖然簡單,但是仍然欺騙了很多人,究其原因,就是公眾對股票發行基本常識並不了解。中國能源公司注冊在香港,卻要在國內銷售股票,從目前中國的法律法規來講,這首先是一種不合法的行為,至少到目前還沒有中國政府監管部門允許在境外注冊的公司,向中國本地的居民銷售股票。
另外,現在有很多這樣的銷售原始股的公司,有的還利用一些更新的概念來包裝,比如說在美國的副版上市,這樣更能容易迷惑投資者。
據介紹,所謂OTCBB,實際上是屬於美國納斯達克的一個副版。在這個副版上掛牌進行交易以後,持續一段時間,按照美國證監會的規定,公司股價能夠維持一定的價位,每個月能形成一定的交易量,公司的經營狀況能夠滿足美國市場上的相關要求,就可以進行轉版到納斯達克,這就是所謂美國納斯達克副版的來由。但是OTCBB這個市場與國內大眾理解的證券交易市場有著很大的區別,是否在OTCBB掛牌與能否在納斯達克上市也基本沒有關系。
OTCBB是由納斯達克來管的,但是從市場的標准和屬性來說,是一個自由市場。OTCBB沒有門檻,公司可以自由進入,甚至不需要通過美國證監會的審批,所以它只是一個報價的媒介,和上市公司沒有任何關系,進入OTCBB並不意味著就可以賺錢了。一個比較極端的情況,在OTCBB掛一個公司的股票,可能三年、五年,十年、八年都沒有人買,賣不出去。因為OTCBB的特點是沒有流動性,這等於是困在那裡或死在那裡。那麼這只股票等於是一堆廢紙,一文不值。
投資者不懂這個規則,在暴富心裡驅動下上當受騙,自是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