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19日電 近期糧食、豬肉等農畜產品市場價格的波動,再次發出警示:糧食安全和其他主要農產品供給問題不容小視。面對不斷減少的耕地、水資源和不斷增加的人口,如何進一步提高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夯實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穩定增產的基礎,是當前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需要著力解決的大問題。
在擁有1.7億多畝耕地的糧食大省黑龍江,70%以上都是中低產田。為了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構築北方糧倉,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黑龍江省近年來明確將建設高標准農田作為農業綜合開發的首要任務。
記者日前在黑龍江省采訪時了解到,黑龍江省農業綜合開發堅持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連片開發、規模推進,積極探索了高標准農田建設的有效途徑,並推出了以稻治澇、打井治旱、節水灌溉等特色開發模式。在高標准農田項目區采取改良土壤、平整土地、增施有機肥、秸稈還田、大機械整地等方式,挖掘土地增產潛力,提高土地產出效益。
黑龍江省財政廳黨組成員、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運連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截至2006年,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已改造中低產田3735萬畝,新增糧食生產能力90億公斤,其中新增水田1100萬畝,佔全省同期新增水田70%。項目區農民人均收入達到4115元,比全省農民人均收入高出563元。
建設高標准農田是我國發展現代農業的重點,也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關鍵措施。運連鴻說,黑龍江省耕地和人均耕地均居全國第一位,糧食商品率超過70%,年提供商品糧260億公斤以上。只有建設好高標准農田,纔能產出更多的糧食,纔能承擔起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責任。
統計顯示,目前黑龍江省仍有1億畝以上中低產田有待改造,按改造後畝增150公斤糧食計算,還有150億公斤的增產潛力。按國家每畝528元的投入標准,使用期平均為15年計算,投入1元可產出糧食4.3公斤。
運連鴻介紹說,按照省農業綜合開發的總體規劃,黑龍江省堅持以連片開發、規模推進的方式建設高標准農田,把規模作為立項的重要標准,不夠萬畝以上規模的不予立項。2003年以來立項的高標准農田項目,連片開發在5萬畝以上的佔開發面積的70%以上。其中20萬畝以上的有7個、10萬畝以上的13個、5萬畝以上的27個。
在中央財政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的引導下,目前黑龍江省已建立了投入穩定增長機制,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投入每年都以10%的增幅增長。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的70%被用於土地治理,其中土地治理項目的80%資金用於建設高標准農田。2003年至2006年全省共投入農業綜合開發資金49.6億元,其中財政資金31.93億元,用於建設高標准農田的資金為27.8億元,其中財政資金20.23億元。
記者從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了解到,2003年到2006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共改造中低產田1.02億畝,新增和改善農田灌溉面積0.99億畝,安排對112個5萬-30萬畝的中型灌區進行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累計新增糧食生產能力137.83億公斤。據悉,今後,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和資金將進一步向糧食主產區集中和傾斜,大力加強高標准農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