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黑龍江東部部分地區遭遇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旱災
2007-07-20 11:24:0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馮建維 賈紅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0日電 入夏以來,由於持續無雨和高溫天氣,我省東部部分地區遭遇了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特大旱災。19日,記者在鶴崗、佳木斯等地采訪時見到,異常嚴重的旱情已給當地農業生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目前當地有關部門已積極行動掀起抗旱保收的熱潮。

  地處三江平原的鶴崗和佳木斯原本不屬於易旱地區,但是,從今年入夏以來,當地出現了歷史未有的夏旱連伏旱。在鶴崗市,進入6月初以來,全市就沒有出現有效降雨,該市轄區內新一水庫、平原水庫、阿凌達河灌區渠首、元寶山水庫、梧桐河引乾渠首和鴨蛋河渠首、嘟嚕河上游的煙囪山渠首等幾個主要的水源都出現了乾涸或水量急劇下降的情況。在位於鶴崗市郊的新一水庫,記者見到因水庫乾涸,庫底已經長出了一尺多高的荒草。嘟嚕河、梧桐河也因乾旱而斷流。蘿北縣東明鄉因地處半山區,打井難度大,已經出現了居民飲水困難。截至目前,鶴崗市受旱面積已達到142.65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56.95%。在受旱的134.87萬畝旱田中,已有7.1萬畝葉片乾枯。同樣的旱情也出現在佳木斯市,從6月份至今,當地已經持續50天沒有有效降雨。記者在湯原縣看到,因土壤?情極差,個別地塊出現了大面積的枯黃,部分大豆的下部葉片已經脫落,花瓣已經枯萎。據當地農業部門統計,截至19日,全市旱田受旱面積已經達到1066萬畝,其中重乾旱面積526萬畝,水田渴水面積70萬畝。由於當前正值大田作物田間生長的關鍵時期,玉米即將分穗、大豆處於花期;水稻則進入拔節孕穗期,持續乾旱已使作物因缺乏水分而營養不良,後期產量必將受到嚴重影響。

  面對旱情當地政府和農民異常焦急,並迅速展開抗旱保收措施。鶴崗市副市長梁貞堂介紹,目前當地水源水庫及渠首、泵站已經全部開閘放水,一些在建水庫工程已經停止建設,向下游補水。市防指還采取了跨流域調水的方法,開挖引渠調北大嶺4座塘壩水入石頭河;開挖東風、樺春引渠調梧桐河水入石頭河,並動用石頭河沿線工礦企業自備井向石頭河抽水。截至目前,全市已經從4座水庫向市郊各灌區調水1400萬立方米。市農委還組織各鄉鎮采取快鏟、快趟、噴施葉面肥等抗旱技術措施,涵養大田水源。在蘿北縣,縣裡向農民免費發放了大豆『旱立停』使大豆耐旱期延長5~7天,玉米則采取就近噴灌,能挽救一畝算一畝。而水田則采取增打補水井等措施,進行重點保護。在佳木斯市,截至目前已維修攔河壩7處、泵站72個、抗旱設備310套、機電井1960眼;同時全市121個新農村幫建單位和水務、農業等涉農單位都已深入基層農村,盡力為農民提供抗旱所需的技術、物資和資金幫助。

  19日,記者在鶴崗、佳木斯采訪時,當地迎來久違的降雨,截至12時,當地降雨量約為5~15毫米,但由於前期土壤異常乾旱,此次降雨只濕潤了土壤表層2厘米左右土層,不能起到緩解旱情的作用,目前耕地乾土層仍達10厘米左右。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