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廢物能成寶治污又賺錢 林甸環保風暴鏈起循環經濟
2007-07-23 09:29:1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於忠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3日電 7月18日,林甸縣碧港淀粉有限公司廠區內,幾十名建築工人緊張地忙碌著,幾個大型的污水處理池的基礎工程已基本完成,污水處理機械設備整齊地碼放在工地的一角,即將進行安裝。現場的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5月企業投資近2000萬元新上了日處理污水1680噸的污水處理廠,8月底完工,今年生產期就可投入使用。

  過去,公司生產中產生的污水經過沈淀池的沈淀後進行排放,沈淀產生的薯渣等廢物定期清理,除周圍居民用來喂豬消耗掉一部分外,其餘的都丟棄不管,任其腐爛,腐臭氣味對周圍的環境造成影響。今年,碧港淀粉公司不僅建設了污水處理廠,還新上了一套生產設備,用薯渣為原料生產生物飼料,目前設備已安裝完畢進入調試階段。同時,還回收污水處理中產生的沼氣,用其燒鍋爐,節約煤的消耗。

  企業負責人算了一筆經濟賬,企業每年的生產期在馬鈴薯收獲後的三個月左右,按目前的生產能力每天產生污水1300噸左右,噸污水處理成本1.5元左右,一個生產周期污水處理增加成本20萬元。利用過去丟棄的薯渣年可生產生物飼料1萬噸,按噸售價500元計算,可實現銷售收入500萬元。這些治污措施,不僅解決了企業排污問題,還有不小的效益,建污水處理的投入幾年就可收回。

  廢物喜結緣地企笑開顏

  稀硫酸,林甸縣鑫隆化工生產污水中的主要物質。電石渣,齊齊哈爾、大慶化工廠產生的廢棄物。

  兩樣廢物在鑫隆化工喜結良緣走到了一起,生成的水泥添加劑黃石膏,成了路橋建築中的搶手貨。

  鑫隆化工是林甸縣招商引資企業,這家2002年由廣東老板投資的鈦白粉生產企業,不僅盤活了林甸縣投產8年沒有產出合格產品的磷肥廠生產車間,而且成為至今為止東北三省唯一的鈦白粉生產企業,產品供不應求。

  這個公司投資800萬元新上了污水處理廠,利用廢水中的稀硫酸和電石渣生產黃石膏,給企業帶來效益,還為地方處理掉了廢棄物。在齊化堆積如山的電石渣,免費供給鑫隆化工。生產中的廢渣主要成分硫酸亞鐵,公司投入資金1000萬元,成立了格瑞特飼料有限公司,年可生產飼料及硫酸亞鐵1萬噸,實現了廢渣的再利用;投入資金200萬元新上了噴淋裝置,二次回收廢氣中的稀硫酸,實現了廢氣的再利用。

  一系列環保治理措施,鑫隆化工實現了三廢的回收再利用和達標排放。縣經濟局負責人告訴記者,廢物的回收再利用所產生的效益,足以抵消企業治理污染所付出的成本,困擾化工企業的高昂治污成本難題在鑫隆化工得到巧妙破解。目前,鑫隆化工已被省經委列為發展循環經濟的典型。

  環保弦緊繃風暴不叫停

  節能減排,需要投入,林甸雖窮,卻毫不含糊。僅去年以來,縣裡和企業就投入資金五六千萬元。

  過去,林甸縣吃過環保不達標的苦頭。碧港淀粉和伊利乳業等企業就因環保問題被責令停產,企業效益、財政收入受到影響。林甸縣卻以環保叫停這一契機決定把環保搞上去,縣裡嚴格按照整改意見整改,還舉一反三對縣裡的企業自查,發現問題決不手軟。

  伊利乳業投資近千萬的污水處理設施現已建成,經大慶市環保局批准試運行。在伊利乳業,處理過的污水COD數值為98.4,達到一級排放標准。目前,日處理污水900噸,而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2500噸。企業負責人說,這是為企業未來發展留出了空間,以免再因環保問題受到損失。

  今年縣裡新上的最大項目——年產1萬噸馬鈴薯復合薯片和1.5萬噸速食馬鈴薯營養粉絲的大慶新加坡馬鈴薯產業園項目(天泰生化項目),開工建設的同時堅持環保設施一起上,縣裡和企業共同投入資金1500萬元建設污水處理設施。

  因吃了環保苦頭,到對環保的重視,再到投入資金、創新思路治理污染,如今林甸縣『因禍得福』,今年上半年的環保風暴,周圍市縣多家企業被叫停,而林甸縣卻一家沒有。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