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4日電 22日,有哈市市民向記者反映,一伙人正在省博物館正門兩側扒『窟窿』。記者當日了解到,博物館這座百年歷史建築又遭牆體破壞,建築物上已扒出兩個采光井,並在立面半地下位置掏出了四扇門。23日,該館負責人稱,這樣造幾個門市就是為了出租掙錢。
違法工程露了餡兒
22日是星期天,一些逛街的市民紛紛給記者打來電話,反映省博物館門前正在偷偷摸摸地挖『窟窿』。記者馬上趕往現場,看到省博物館正門兩側沿半地下方向,各被挖出了一個十餘平方米的采光井,每個采光井下部的建築牆體還被開出了兩扇門。有市民對記者說,這兩天就看到這裡地面蒙了編織布,在私下施工,沒想到真會有人大膽扒開保護建築。
據了解,省博物館建於1906年,原為莫斯科商場,磚混結構,屬典型的艾爾諾貝新藝術風格,是國家一類保護建築,也是哈市城市地理坐標。當日下午,記者看到有執法人員來到了現場,制止了違法工程的繼續進行,並在尋找省博物館的相關負責人了解情況。一些市民擔心地說,扒了就難再恢復了,紅軍街一側就有四個這樣的采光井,都成了商鋪。
博物館咋成這樣了
23日9時,記者再次來到了省博物館門前,看到兩處新扒的采光井已經被嚴嚴實實地遮蓋起來。掀開遮蓋物,可以看到這兩處『門臉』工程都已經完成,上下連通的水泥臺階也都抹好了。記者繞著這棟建築走了一圈兒,發現迎街部位都被出租出去了,牆體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牌匾。紅軍街一側不知何時扒出半地下門市,有兩個正在出租經營,兩個則閑置著。
有兩名小學生要到博物館內參觀,他們的家長領著他們找了一圈兒,纔發現最陳舊的幾個門就是入口處。家長們不解地說,他們是從雞西來的,沒想到省博物館竟『埋』在一片商鋪裡。『這裡是全省聞名的文化場所和教育基地,咋就成了這般模樣?』博物館的門開了,幾名家長領著孩子進去不久就出來了,他們抱怨門票太貴了。
『以商養文』是無奈之舉?
幾經尋找,記者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進入了位於省博物館正廳的一個『貴賓室』,這裡就是該館館長的辦公室。館長答復記者說:『我們現在已經停了。』他告訴記者,扒這幾個門是按消防部門的要求進行的,並得到了審批,但當記者要求看看有關批件時,他卻說是下面人辦的,始終沒有拿出『證明』。而記者了解到的情況是,像博物館這樣的保護建築,做出任何改動都要經過多部門批准。
說到紅軍街一側早已扒成的門市,這位館長說效益挺好,租的人很多。『我們的經費很緊張,這樣做也是為解決一些困難。』他坦言,門前新扒兩處采光井,目的也是多形成幾處門市,出租掙錢。
我國《公共文化體育場所管理條例》規定,屬於對外公共文化場所范疇的所有場館均不允許挪作他用。然而,省博物館的情況在哈市各文化場館中已經成了一種風氣,很多場館都存在場地外租現象。門票錢和財政的投入連舉辦大型展覽的費用都不夠,有人說這是『以商養文』的無奈之舉,實際上『文』並沒有被養大,反而被淹沒在『商海』之中。
據了解,省博物館是國家一類保護建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第十九條規定,危害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全或者破壞其歷史風貌的建築物、構築物,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調查處理。危害省級、設區的市、自治州級、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安全或者破壞其歷史風貌的建築物、構築物,由核定公布該文物保護單位的人民政府負責調查處理。
23日晚,規劃部門對省博物館違法施工一事進行了現場執法,責令相關責任人對挖成的采光井進行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