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5日電 高考過後,一些不法分子打著種種幌子,進行以謀取錢財為目的的招生詐騙活動,一些考生和家長往往輕信許諾,上當受騙。日前,警方揭露7種以招生為名進行詐騙的行為。
『只要交我們公司2.16萬元,包你能上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名牌大學的熱門專業,你高考落榜甚至分數低於300分也沒關系。』這是一家名叫黑龍江省光大宜興公司2002年在一些媒體上發布的招錄落榜生的許諾。該公司宣稱,他們與上海一些名牌大學都簽了協議,是受校方委托正式招生。只要他們推薦,低分的考生照樣可以上名牌大學。當年,很多低分考生家長掏了錢,結果都打了水漂。實際上,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招生部門根本沒有委托光大宜興公司進行招生。這起招生詐騙案雖然發生在2002年,但目前,仍有一些中介用這樣的老伎倆來欺騙考生及家長,上當者也大有人在。
日前,警方向廣大市民揭露7種以招生為名進行詐騙的手段。
一、混淆不同類型辦學方式行騙。這是騙子最常用的欺騙手段。目前除普通高等教育外,還有成人高等教育、遠程網絡教育等,騙子故意混淆高考招生與其他學歷教育招生的區別,將不夠分數線的考生騙到一些院校的遠程網絡教育班,等考生報到後纔知道此類班只要注冊便可入學。
二、吹噓自己神通廣大進行詐騙。吹噓掌握招生計劃,聲稱掌握著高校擴招名額、學校內部指標等,只要交錢,即使分數不夠也可入學。
三、借軍校招地方生名義行騙。一是假冒軍事院校高校招生人員。二是聲稱能拿到軍校『特招指標』,要家長支付『指標費』。
四、偽造、假冒公文行騙。偽造錄取通知書,等學生入校發現時騙子早已逃之夭夭。
五、打著『自主招生』的幌子行騙。自主招生有兩個條件:一是高考前通過學校組織的測試,二是經學校測試合格後還必須參加高考,高考成績必須達到考生所在省重點分數線。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有著嚴格的條件限制,並不是花錢所能買到的。
六、借定向招生等名義行騙。一些騙子吹噓可以搞到定向招生計劃,只要出『定向費』就可錄取。實際上定向招生有嚴格限制,並不得收取『定向費』。
七、利用查詢錄取信息時間差行騙。這類騙子通過查詢功能了解錄取情況,把正常投檔錄取說成是自己找關系疏通關系錄取,以此向家長索取錢財。
警方提醒廣大考生、家長,擦亮眼睛防止上當受騙,要自始至終相信高考錄取工作的公平、公正,千萬不要輕信所謂的『分不夠,錢來湊』的謊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