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5日電 題:夢想多多創新多多——記哈藥集團三精制藥股份公司
近兩年來,中國的醫藥界『地震』頻繁,齊齊哈爾第二制藥公司『要人命』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假藥事件餘波未平,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黑金批文』又舉國震蕩,期間伴隨著的是一次次的行政性藥品降價、打擊商業賄賂……這一波波的『驚濤駭浪』,不光讓老百姓談『藥』色變、心有餘悸,更讓眾多醫藥廠家銷售額大幅度下滑、陷入困境、苦不堪言。
但在如此背景下,哈藥集團三精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的銷售額卻穩中有昇,極不『合群兒』。始建於1950年的三精制藥,經過57年的歷史積淀,如今已從一個單一劑型的小藥廠,發展成為集科研、生產、銷售、商貿於一體的大型集團化綜合制藥企業,擁有固定資產總額近30億。『三精』品牌成為哈爾濱市收獲的第一枚『中國馳名商標』,據2004年權威機構認定三精品牌價值無形資產已高達40.03億元。
哈藥三精,多數人都是從高頻率的廣告中知曉的。究竟什麼纔是三精發展的真正動力?
7月的哈爾濱驕陽似火,記者來到位於哈爾濱市平房工業新區的三精新家,希望為讀者揭開廣告神秘面紗背後一個真正的三精制藥、一個進入了全國『首批創新型試點企業』的三精制藥、一個擁有著豪氣衝天創新夢想的三精制藥。
曾經的痛不曾忘
三精制藥的前身是哈爾濱制藥三廠,是黑龍江省最早的專業化生產水針劑和國內最早引進國外水針劑一連機生產設備的企業。1968年,原哈藥三廠推出了第一個名牌產品———『向陽牌』人參蜂王漿口服液。
初試啼聲,效果顯著,幾年時間,『向陽牌』人參蜂王漿享譽全國,供不應求,甚至遠銷到多個國家,『向陽牌』成為當時中國第一代醫藥類名牌產品。
但這種輝煌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上世紀80年代,『樹大招風』的人參蜂王漿引來了一大群仿冒者,一時間,國內眾多仿冒的人參蜂王漿產品『蜂』湧而起,正宗的『向陽牌』人參蜂王漿市場份額遭到擠壓,貨品大量積壓……
此後,哈藥三廠打假多年,筋疲力盡,卻依舊打不出什麼名堂。風光無限過後,企業開始虧損,產品結構不合理等其它問題也一並浮現出來,企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痛定思痛,哈藥三廠開始探究傷痛的根源。
1994年,三精制藥迎來了命運的重要拐點。在廠裡工作近10年,平均年齡30出頭的一批大學生開始『掌舵』。『舵手』,正是1983年入廠,從工藝員、技術員到總工程師,幾乎扮演過廠裡所有角色的學者型企業家———姜林奎,他正是現任哈藥集團總經理、三精制藥董事長。
姜林奎上任伊始,就開始針對哈藥三廠缺乏創新意識,長期不重視新產品開發和產品結構不合理的『病根』對癥下藥。蜂王漿的慘痛教訓讓他意識到,要想在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決不能長期依靠一兩個品種『單槍匹馬打天下』,必須重視新產品的開發創新,緊跟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產品結構。
那一年,三精制藥的經營理念開始轉變,『創新為魂』開始在這裡落地生根。
超前一小步前進一大步
姜林奎被譽為制藥界的『黑馬』。
2005年,他榮獲了『中國首屆青年企業家創新金獎』,三精制藥的葡萄糖酸鈣、葡萄糖酸鋅、雙黃蓮口服液、司樂平4個年銷售額過億的產品,也均是在他的帶領下研發的。
他帶領三精的首次創新,來源於一次市場調查。
那時,姜奎林的身份是總工程師,他在針對鈣產品開發的市場調研時發現,中國人缺鈣的現象非常普遍,尤其是兒童。由於很多兒童還不能咀嚼鈣片進行補鈣,而醫生為了更有效地給孩子補鈣,就把三精生產的瓶裝處方注射劑不經任何處理直接給孩子口服。注射劑口感澀,鈣含量低,而且人們通常是用硬物把注射劑的瓶口打碎讓孩子直接服用,處理不好很容易喝進玻璃碎屑,非常危險……
種種弊端觸動下,姜林奎思路一轉,為什麼不研發讓孩子們愛喝、安全而且鈣含量高的口服液呢?
研發,談何容易?彼時企業仍負債累累。不研發,企業又如何突圍?艱難的抉擇之後,三精邁出了創新的第一步。
首先面對的,就是如何能解決含鈣口服液的超飽和溶液的穩定性?
試驗,失敗,再試驗,經過與國內外許多知名醫學家、化學家的多次探討,數百次的堅持之後,1991年,課題組終於攻克了鈣含量達到10%%過飽和溶解的難題,推出了『中國兒童補鈣第一藥』。
憑借著藥准字號的品質,憑著含量高、易吸收、口感好溶解的離子鈣,以及適合嬰幼兒、老年人服用等優勢,三精制藥的葡萄糖酸鈣口服溶液迅速風靡全國。如今,該產品已佔領了全國口服液補鈣產品的90%%左右的市場份額。
『創新與不創新,其實就差那麼一點點關鍵技術,企業的成敗也就在於此。』對此,姜林奎感觸很深。
覺醒的創新意識一發不可收
中國醫藥行業跟風盛行。在三精葡萄糖酸鈣的帶領下,全國上下再次掀起了補鈣高潮,而三精絕不會讓當年人參蜂王漿的慘劇重演!
因為,已經覺醒的創新意識,從此一發不可收!
姜林奎帶領團隊再次走入市場,傾聽市場需求。全國婦幼保健院的一次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孩子的缺鋅現象也很普遍,但補鋅產品市場還是一片空白。於是,三精又將下一個創新目標瞄准了補鋅。
憑借深厚的研發實力,以及三精人對創新的執著,三精很快在市場上推出了葡萄糖酸鋅口服液,並再次在市場份額上佔據了『絕對第一』的位置。
與此同時,葡萄糖酸鈣口服溶液也沒有停滯不前,而是行進在不斷的『變身』之中:即將推出含水蜜桃、草莓、橙味等一系列水果口味的葡萄糖酸鈣,三精正以不斷地創新為中國孩子提供更多、更美味的選擇。
創新之路沒有窮盡,創新的境界也在不斷昇華。
『三精搶仿司樂平』的故事,顯示出了三精發展民族醫藥工業的歷史使命感。
司樂平是三精搶仿國際知名公司葛蘭素的一種降壓藥,當時,中國高血壓患者不斷增多,而國外進口藥降壓藥昂貴,7塊錢一片,普通百姓往往無力承擔。
能不能讓這種降壓藥實現國產化?
能不能為中國高血壓患者提供同樣質量的廉價藥品?
作為民族醫藥工業的老牌國有企業,三精立志要為民族醫藥工業爭口氣。當時,葛蘭素公司已在國際上申請了醫藥行政保護,仿制其藥品相當於是進行國際競爭。幸運的是,三精此舉得到了上上下下的認可和支持。
經過3年的艱苦攻關,三精成功搶仿出了國家二類新藥司樂平,打破了進口藥品的價格壁壘,將價格降了一半。同時也收獲了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省長特別獎、省政府重大效益獎等榮譽。
接著,憑著這股勇往直前的勁兒,三精創新研發的新產品在佔領市場的醫藥戰場上屢創佳績,最終實現了從1994年負債累累到如今年營業收入逾20億元的華美轉身。
2005年,公司投資近億元建成的研發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該研發中心擁有100多套國內外最先進的試驗設備、檢驗儀器和中試設備,完全可以與國外接軌,具備了與國外聯合創新研發的平臺條件。
打假打出的『藍瓶戰略』
『創新就是要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三精制藥的領導班子集體對創新的體會達成了共識。他們認為,一個企業要想在市場上穩操勝券,一定要有難以被競爭對手模仿和復制的核心競爭力。這不光體現在研發創新上,營銷上的創新同樣必不可少。
於是,『藍瓶戰略』應運而生。
上世紀90年代,三精的葡萄糖酸鈣迅速佔領市場後,令很多跟風者眼紅,仿冒品層出不窮,直接結果是對正品造成了相當的衝擊和市場分流。
絕不能讓蜂王漿的悲劇再次上演,這次,三精選擇了主動出擊:拋棄國內市場慣用的白瓶,獨創藍瓶來保護自己的品牌。
劉春鳳副總經理向記者詳細解讀了『藍瓶戰略』奧妙:國內絕大多數生產藥用玻璃瓶的窯爐,裝入的都是白色或棕色處方配料,要想換為其他顏色,至少需要幾十萬元的成本,這對仿冒小企業來說代價不菲。
經過和國內最大的玻璃制品公司研究論證後,三精開始投入生產史無前例的藍色藥瓶,同時已經為藍瓶申請了國家專利。結果是,假冒品無瓶可『冒』。
如今,三精的藍瓶口服液產品在市場上獨樹一幟,藍色也成為三精獨有的品牌標志。
目前三精制藥口服液車間已經成長為世界上最大的口服液生產基地,年銷售口服液劑型產品13億支以上。為了增強
成本優勢,三精於2005年在黑龍江省大慶市投資組建了哈藥集團三精大慶玻璃工業園有限公司,三期工程順利完成後,
這裡將成為國內最大的玻璃瓶生產基地。
產業鏈成功延伸至上游,增強了三精自身的競爭力,小小的打假藍瓶,讓三精嘗到的甜頭兒還真不少:『藍瓶戰略』構築了三精制藥的競爭壁壘,形成了市場的壟斷地位,成功開創了一個『口服液藍瓶時代』。
創新與夢想齊飛
『中國醫藥行業要想擺脫做世界醫藥加工廠的命運,必須創新,否則只能屈辱地活著,人家吃肥肉,我們吃殘渣剩飯。』姜林奎說這話時語氣決絕而堅定。
他告訴記者,經過57年的積累,三精已經告別了昨日的『人參精、鹿茸精、五味子精』的含義,開啟了『精益求精做人,精益求精做事,精益求精做藥』的嶄新時代。今後三精發展的支橕點要建在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產品上。在2006年營業收入21億元的基礎上,三精要依靠科技創新在未來幾年發展到30個億,再過多年要達到50個億!
三精人的創新夢想遠大:研發世界獨創的藥品!讓民族醫藥工業屹立於世界醫藥強手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