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商務部:發揮區位優勢 實現互利共贏
2007-07-27 14:31:38 來源:東北網  作者:劉仲實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8日電 於7月25-26日在佳木斯舉行的第三屆中俄區域合作論壇上,兩國毗鄰地區經貿合作成為各方官員、專家、學者、工商界等各界人士熱議的話題。商務部歐洲司副司長凌激在其題目為『發揮區域優勢 實現互利共贏』的主旨報告中指出:中俄邊境地方間貿易規模持續穩定增長,合作形式已呈現出可喜的多元化局面,尤其是雙方地方間合作熱情高漲逐漸脫離邊境毗鄰地區的局限,中俄邊境地方合作已經成為雙邊合作的重頭戲,發展前景廣闊。

  近年來,隨著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日益深化,雙邊經貿合作取得快速發展。2006年雙邊貿易額達到334億美元,今年上半年達205億美元,同比增長35%,全年有望超過400億美元。目前,中國已是俄第四大貿易伙伴,俄羅斯則是中國第八大貿易伙伴。雙方投資合作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技術合作蓬勃發展,能源、高科技等領域的一批大型合作項目陸續啟動,兩國經貿合作前景廣闊。

  在總結目前中俄經貿合作現狀時,凌激指出:中俄經貿合作已佔全國邊境貿易合作的半壁江山。近年來,兩國邊境地方經貿合作總體發展良好,主要表現為其一是貿易規模持續穩定增長,從1982年雙方恢復邊貿時的1000萬美元迅速發展到2006年的70億美元,在雙邊貿易總量中的比重也由1.5%提高到21%,佔中國與周邊國家邊境貿易比重40%以上。今年1-4月達到25.1億美元,同比增長9%,佔同期雙邊貿易額20%,佔全國邊貿比重昇至49%。中俄邊境地方合作已成為兩國經貿合作的極為重要組成部分。其二是合作形式趨向多元化。兩國邊境地方經貿合作已從單一的日用消費品和原材料貿易,逐步擴大到木材加工、工程承包、資源勘探開發、來件裝配、農業種植和養殖等多種形式的經濟技術合作;木材加工、房地產建設、礦產資源開發成為新的合作熱點。其三是合作地域不斷擴大近年來,雙方地方間合作熱情高漲,已逐漸脫離邊境毗鄰地區的局限,中國的廣東、山東、浙江、上海、四川等沿海和內地省區,以及俄羅斯斯維爾德羅夫斯克州、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伏爾加格勒州、莫斯科、聖彼得堡等中部、南部和歐洲部分地區也在不斷積極加入合作行列;雙方已有近70對省、州和城市結為友好城市,有利地帶動了兩國地區經濟的發展。

  在談到雙邊貿易合作中存在的問題時,凌激指出,雖然雙方經貿合作總體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但是中俄邊境貿易仍然是以低附加值的勞動和資源密集性產品為主。中國對俄羅斯邊貿出口商品以服裝、鞋類、果菜、日用百貨等輕工和日用品為主,機電產品比重有所上昇;進口仍以原木、原油、化肥、紙漿、凍魚等初級產品為主。相互投資規模不大,合作主體以個體和中小企業為主,中方在產業、技術、資金、人員方面的優勢,以及俄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有待進一步發揮。同時,邊民互市貿易區建設尚待進一步發展。近年來,俄有關部門對俄公民赴中國邊境口岸旅游購物,在過境次數和攜帶貨物重量方面采取了較為嚴格的限制措施,客觀上造成邊民互市貿易區內交易額下降。此外,兩國政府1998-1999年關於簡化俄方公民進入互貿區中方一側的手續的換文也尚未落實,影響了互貿區的貿易往來。

  兩國邊境口岸基礎設施建設也需加強統籌規劃

  在談到關於加大同俄遠東地區合作時,凌激稱:中方將進一步支持和鼓勵兩國邊境地區企業開展木材深加工、生產組裝、農業開發、房地產等領域的投資和經濟技術合作,帶動合作增長方式的轉變和質量的提高,擴大對俄遠東投資和經濟技術合作。同時他建議:

  一是盡快制定兩國毗鄰地區合作發展規劃。建議兩國邊境地區經貿合作主管部門積極探討商簽有關邊境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的政府間文件,以法律基礎的形式為兩國邊境地區間經貿合作進一步發展做出總體規劃,推動中俄邊民互市貿易區、口岸基礎設施建設、邊境地區經濟技術合作等合作上一個新臺階。二是繼續加強中俄邊境口岸基礎設施及邊民互市貿易區建設。建議盡快修建黑河—布拉戈維申斯克、洛古河-波科洛夫卡和東寧—波爾塔夫卡公路大橋等項目;盡快商簽修建同江—下列寧思闊耶鐵路口岸大橋的中俄政府間協定草案。目前,俄羅斯政府也正在制定有關規劃,將在今後6年從聯邦預算中撥出約140億美元用於遠東和西伯利亞基礎設施建設,中方可積極參與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港口、道路、橋梁、口岸等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加強邊民互市貿易區建設。主要加強對已建立的三對互市貿易區:綏芬河—波格拉尼奇內、滿洲裡—後貝加爾斯克和黑河—布拉戈維申斯克建設。研究在互市貿易區基礎上建立跨境工業園區,鼓勵和吸引兩國企業投資辦廠,開展生產加工合作,實現貿易與經濟技術合作的結合。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