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龍江歷史罕見旱情背後的思考
2007-07-31 10:22:27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7月18日,黑龍江省鶴崗市東山區東方紅鄉樺春村的一塊水稻田由於乾旱已經裂開,並可以伸進手掌。
7月18日,黑龍江省鶴崗市東山區東方紅鄉樺春村的一塊水稻田由於乾旱已經裂開,並可以伸進手掌。

7月18日,灌區工作人站在黑龍江省鶴崗市郊區平原水庫的水庫底。由於連日乾旱,平原水庫已經乾涸。
7月18日,灌區工作人站在黑龍江省鶴崗市郊區平原水庫的水庫底。由於連日乾旱,平原水庫已經乾涸。

7月17日,一位農民在黑龍江省湯原縣竹簾鎮民主村的一塊大豆田中拔出已枯死的大豆。
7月17日,一位農民在黑龍江省湯原縣竹簾鎮民主村的一塊大豆田中拔出已枯死的大豆。

東北網7月31日電 題:黑龍江歷史罕見旱情背後的思考

    王春雨 高增雙

  6月份以來,黑龍江省東北部及局部地區高溫少雨,長時間連續無雨,發生了歷史罕見的夏旱連伏旱。

  記者近日在黑龍江省糧食主產區--三江平原的鶴崗市東山區、佳木斯市湯原縣、樺南縣等地調查發現,發生在黑龍江省東部地區的乾旱呈逐步擴大趨勢,在局部地區還造成大豆蚜蟲、大豆紅蜘蛛和稻瘟病等農作物病蟲害蔓延。

  作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三江平原一直以氣候濕潤、水草豐美而聞名。然而近年來,幾乎每年都會發生程度不等的旱情,今年的旱情更是達到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程度。

  玉米點火就著,水田開裂可塞拳頭

  記者從黑龍江省水利部門了解到,截至7月25日,黑龍江省受旱農田面積達3220萬畝,其中重旱面積1713萬畝,絕產面積111萬畝。黑龍江省氣象部門預測,7月底前黑龍江省東部地區仍無明顯降雨過程,災情將進一步發展,絕產面積繼續增多。

  6月以來,黑龍江省糧食主產區三江平原發生高度乾旱,部分地區出現有記錄以來最嚴重旱情。在佳木斯湯原縣竹簾鎮一些地塊記者看到,大片的玉米葉子打成了卷,底部的兩三片葉子已經乾枯,農民用火一點,玉米葉子就燃燒起來。記者在佳木斯市湯原縣勝利鄉、太平川鄉等調查發現,現在正值大豆開花期,但一些地塊的大豆只有筷子高,豆秧的底葉已經枯黃,只有少數豆秧零星開花。當地農民告訴記者,這些豆秧即使全部開花,也不能結出大的豆莢,減產已成定局。在佳木斯市樺南縣,當地的農技人員在旱區田地裡挖了近20厘米深,挖出的都是乾土,一些地塊的土壤甚至乾硬得挖不動。

  在鶴崗市東山區東方紅鄉樺春村村民孟慶庭家的水稻田裡,記者看到,由於持續乾旱,水稻田裡沒有一滴水,水稻的葉面也已經枯黃。乾旱造成土地開裂,稻田裡遍布裂縫,大的裂縫可以塞進去拳頭。孟慶庭告訴記者,他們村已經40多天沒有下雨了,現在正是水稻孕穗期,如果再不下雨,這片稻田就會絕產。鶴崗市郊區的平原水庫負責近萬畝稻田的灌溉任務,但從6月下旬開始,水庫已經乾涸。記者在現場看到,水庫邊沿有一層被曬死的小魚,部分裸露的水庫底部長滿了荒草,整座水庫無水可用。

  記者從黑龍江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了解到,截止到目前,黑龍江省三江平原東北部佳木斯、鶴崗、雙鴨山、七臺河和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寶泉嶺分局等地醫平均連續50天左右乾旱,旱區農作物受旱面積近2000萬畝,約佔全省總種植面積的十分之一。三江平原是黑龍江重要的商品糧產區,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旱情導致的糧食減產將對國家糧食安全產生影響。


7月18日,黑龍江省鶴崗市東山區東方紅鄉樺春村的一位農民坐在由於乾旱已經裂開一塊水稻田中。
7月18日,黑龍江省鶴崗市東山區東方紅鄉樺春村的一位農民坐在由於乾旱已經裂開一塊水稻田中。

7月18日,一位農民在黑龍江省鶴崗市郊區平原水庫旁的船上向遠方眺望。由於連日乾旱,平原水庫已經乾涸。
7月18日,一位農民在黑龍江省鶴崗市郊區平原水庫旁的船上向遠方眺望。由於連日乾旱,平原水庫已經乾涸。

7月18日,灌區工作人員從黑龍江省鶴崗市郊區平原水庫的水庫底走過。由於連日乾旱,平原水庫已經乾涸。
7月18日,灌區工作人員從黑龍江省鶴崗市郊區平原水庫的水庫底走過。由於連日乾旱,平原水庫已經乾涸。

  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旱情呈現蔓延趨勢

  記者調查發現,持續乾旱還造成部分農作物病蟲害蔓延。鶴崗市農委副主任方德臣告訴記者,當前鶴崗市旱區大豆蚜蟲、紅蜘蛛局部發生嚴重,個別田塊達到防治指標,如果旱情持續,蚜蟲、紅蜘蛛有蔓延趨勢。此外,水稻稻瘟病在部分水稻田危害嚴重,並呈現蔓延趨勢。樺南縣農委生產辦公室主任郭海生說,當前樺南縣旱區內大豆蚜蟲和大豆紅蜘蛛普遍發生,並開始發生擴散,如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預計大豆蚜蟲和大豆紅蜘蛛在全縣將達到中等偏重程度,長勢較弱的地塊可達到重發生程度。

  據旱區一些市、縣氣象部門預測,未來一段時期這些地區沒有大的降水過程,旱情將繼續加重。鶴崗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汪連會告訴記者,鶴崗市總耕地面積為250.5萬畝,截至7月19日,全市受旱面積為142.65萬畝,佔全市耕地面積的56.95%。鶴崗市正在經歷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旱情,已持續高溫少雨40多天,進入7月份仍沒有明顯降雨。且氣象預報顯示未來一段時期鶴崗市仍不可能出現有效降雨過程,全市旱情有進一步發展的趨勢。

  據了解,旱區已采取了開發新水源,跨流域調水,加強田間管理等措施抗旱,各地抗旱目標優先保水田、保經濟作物、苗好高產地塊和處於臨界狀態但有救的地塊。由於旱田面積大,三江平原抗旱基礎設施建設差,大部分旱田缺乏有效辦法抗旱,只能等雨緩解旱情。


7月17日,一位農民在黑龍江省湯原縣竹簾鎮民主村的一塊玉米地中點燃枯乾的玉米葉。
7月17日,一位農民在黑龍江省湯原縣竹簾鎮民主村的一塊玉米地中點燃枯乾的玉米葉。

7月18日,佳木斯市樺南縣農委一位工作人員在旱區田地裡挖了近20厘米深,挖出的都是乾土。
7月18日,佳木斯市樺南縣農委一位工作人員在旱區田地裡挖了近20厘米深,挖出的都是乾土。

  三江平原旱情留下諸多思考

  鶴崗市副市長梁貞堂說,旱區現有控制性工程設施不全,水庫庫區淤積嚴重,導致蓄水不足問題在這次旱災中尤為突出。此外,旱區田間配套設施不完善,田間灌水利用率不高,機電井數量不足,大田缺少噴灌等抗旱基礎設施等問題,也在這次大旱中突出的表現了出來。面對大旱,只能多打機井,但旱區地方政府財力有限,農民又大多把資金投入到春耕和施肥等環節,單靠地方力量抗旱難度很大。

 
 

  在一向偏澇的三江平原地區,普遍流行的一個觀點是『小旱大豐收,大旱小豐收,不旱不豐收。』在這樣的傳統觀念主導下,不少人對抗旱措施並不在意。而今年的大旱則使人們深刻認識到做好抗旱的重要性。凡是去年秋天經過深翻的地塊今年的抗旱性都要好很多。在依蘭縣,同樣是近兩個月沒有有效降雨,一片地裡的玉米不足一米高,半數葉片已經枯萎;而另一塊地裡的玉米個頭高出不少,葉片也僅僅枯萎了兩三片。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很多歸屬黑龍江省農墾系統的地塊作物長勢相對較好,據了解,這是因為農場標准化作業程度高,所以作物的耐旱性也相對較高。

  在分析三江平原乾旱原因時,很多業內人士提出,生態環境的改變,也造成當地氣候日漸乾旱。由於一味注重增加糧食產量,近幾十年來,三江平原的原始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很多本來不該開墾的地方都被砍了樹,種上莊稼,一些耕地甚至都開到了山尖上。科研人員預計,如果目前的現狀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若乾年後,整個三江平原將會嚴重沙化。

首頁  上一頁  [1]  [2]  [3]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