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農業抗旱專家赴雙鴨山用科技『會診』為抗旱『把脈』
2007-08-01 09:31:44 來源:東北網—雙鴨山日報  作者:王超慧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1日電 7月30日下午,剛剛抵達雙鴨山市的省農業抗旱專家組便『馬不停蹄』地來到受災比較嚴重的集賢縣,深入田間地頭,面對面指導,一對一交流,用科技『會診』,為農業抗旱『把脈』。

  嚴重的旱災,深深牽動著專家們的心。以省農委副主任、省農科院院長韓貴清為組長的省農業抗旱專家組一行22人,在市委書記王曉明,市委常委、副市長高民及各涉農部門主要領導的陪同下,頂著炎炎烈日,冒著30多度的高溫,先後深入到集賢縣興安鄉、集賢鎮等旱情比較嚴重的鄉鎮,現場查看苗情長勢、土壤?情、土地旱象。

  每到一處,專家們都要親自下到田間地頭,看苗情、查?情,檢查農作物受災的情況。他們與農民親切交流,詳細詢問農作物受災情況,對受災作物進行仔細研究和分析,並與市領導及相關部門的負責人認真商榷抗旱減災的具體措施和辦法。

  據了解,集賢縣共有耕地面積193.8萬畝,今年所受五十年未遇的大面積的旱災,從6月1日至7月30日,只有降水二十毫米,比常年少降一百到一百三十毫米。而且平均溫度比常年高三到五度。目前,已經造成集賢縣六十萬畝的土地絕產。針對這種情況,集賢縣縣委、縣政府積極開展自救。縣長王慶華說,『為了全力抓好抗旱救災工作,我縣已經組織2000萬的抗旱資金,打機井2100眼,重點保證經濟作物,保口糧田、保種子田的用水需求,同時我們積極發揮政府職能作用,引導農民開展生產自救工作,准備通過輸出勞力,加快畜牧業發展,最大限度地減少農民的受災損失。

  集賢縣玉米種植面積佔全縣種植面積的50%左右,在無情的旱災面前,抗旱能力還算強的玉米受災程度最為嚴重,下部已經乾黃,根部土壤已經乾涸成硬塊。省農科院玉米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曹靖生手拽著玉米葉心疼地說:從沿途的情況看,雙鴨山及集賢縣的旱情非常嚴重,玉米作物下部一片乾枯,雌雄穗嚴重不協調,有相當一部分地塊已經絕產。如果一周之內還沒有有效降雨,那其它地塊也將面臨減產或者絕產。

  省農科院大豆專家、研究員劉忠堂在視察了大豆旱情後,對大豆抗旱提出了一些建議。他告訴農民:在具體方法上,要采取節水灌溉法。灌溉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把噴藥罐灌滿水,撥去兩個噴頭,用小棒把水管綁住,溜著苗眼,灌它一次,讓豆苗上面的花夾別落下去,然後等著雨的到來。第三個辦法就是葉面噴肥,比如說用尿素,用磷酸二氫鉀,在下午三點多鍾噴一次,提高產量,增強作物抗旱能力。』

  蔬菜、水稻、大豆、玉米等專家紛紛為農民抗旱出主意、想辦法、定措施,指導抗旱工作。他們建議,農民朋友不能放棄自救,要應積極主動,加強田間管理,利用有限的水資源,能澆一塊是一塊,能搶一塊是一塊,盡量減少旱災帶來的損失。下步要注意防治蟲害的發生,如果近期有降雨還要加強除草的力度。

  有了專家的建議,市委書記王曉明果斷決策:我們要嚴格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切實做好抗旱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全力以赴、千方百計抓好水稻、高效經濟作物的抗旱工作。對那些有搶救價值的作物,要按照省農科院專家的建議,采取一切措補救施,利用有限水源,繼續搞好灌溉,減輕旱情。要加大抗旱投入,盡快下擺抗旱資金,並落實到具體受災戶,專款專用。同時,要做好農民的思想工作,給農民講清道理,及時搶救那些有搶救價值的地塊,把資金發到位、全力澆、搶時間,爭取保住這部分作物的產量。抗旱自救工作堅決不能停,要繼續打井,加大灌溉面積,能搶一畝搶一畝,能搶一?搶一?。相關部門要組織農業專家及乾部職工深入農村基層指導農民抗旱,能補救的盡力補救。要加強田間管理,把專家提到出的防治病蟲害和噴施葉面肥等有效措施落實到具體,對已經定性為絕產的地塊要堅決放棄,不要浪費人力、財力、物力。要制定並落實各項抗災自救措施,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指導,引導受災嚴重的農戶通過發展畜牧業、外出務工等有效措施,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省專家組組長、省農委副主任、省農科院院長韓貴清代表與會專家表示,一定會如實的,盡快的,向上級反映雙鴨山市的實際情況,爭取上級部門更大的支持。今後,市委、市政府,要一手抓抗災自救,一手抓災情的評估,省農科院將發揮『院市共建』的作用,在技術上給予一定的支持,為雙鴨山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為廣大農民抗災自救,當好參謀,提供依據。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