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陷阱多差價大 裝飾材料市場有多少貓膩在其中?
2007-08-02 09:30:4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吳利紅 陳寶林 孫佳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2日電 通常情況下,裝飾材料費用佔整個裝修造價的60%以上。但當前建築裝飾材料良莠不齊,一些假劣產品充斥其中。消費者在裝修時,不僅要付出大量的精力,還不得不面對商家設下的種種『陷阱』

  商家、裝修工人串通一氣回扣最高達25%

  一些人在裝修時,經常被問到要裝修的房子是否包工包料,是自己買還是和裝修工一起來買。業內人士說,二者之間有很大不同。

  在道外太古街一家賣潔具的商店中,業主說如果全部買他家的潔具,將優惠20%,這些優惠還必須是在安裝完全部產品之後纔能夠返給。記者問是否能針對這個優惠條件簽訂書面協議,業主猶豫地說,到時候肯定兌現,不用簽。

  哈市消費者王玉曾遇到一件提起來就讓他鬧心的事,他在海城裝飾材料市場的某品牌油漆專賣店購買了幾桶油漆,當時商家承諾油漆用完後返給20%提成。但後來商家卻以沒有書面協議為由拒付返款,無奈王玉只好投訴到消協。

  記者從南崗區消協了解到,口頭答應兌現返款,一旦需要真返款的,一些商家就以沒有書面協議而拒絕返款,這樣的投訴案件近一段時間不斷增加。

  行內人士透露,由於多數僱主對裝修材料的好壞大多是外行,這時,僱傭的一些裝修工就會推薦幾家『信譽較好』的商家,這些商家的產品不僅價位高,有的質量還難以保證,但是從僱主高價產品提取的回扣則直接落入裝修工的口袋。

  正在選購裝飾材料的李艷告訴記者,自己買了一套二百平方米的住房,購買的裝飾材料都是由裝修工推薦的,可是李艷後來發現,裝修工買的油漆、木板等都要比同一質量的產品價格高出很多,有些還不是環保產品。經了解纔知道,這是裝修工與銷售商達成的『默契』:買這些產品有高額的回扣,一般在5%~15%,最高的達25%。

  正在看地板的黃先生說,聽朋友講,讓裝修工買裝飾材料有很多陷阱,最明顯的就是裝修工和商家串通坑蒙消費者。

  小小水龍頭差價五百元一頭霧水難辨優劣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哈爾濱市道外區太古陶瓷一條街、中馬路裝飾材料市場、南崗海城街裝飾材料市場等幾個銷售裝飾材料較為集中的市場,紛繁的裝飾材料產品讓人眼花繚亂,看上去沒有太大差別的產品,在價格上竟能差出幾百元錢。

  在道外區一家潔具商店,記者詢問普通的『感應水龍頭』多少錢,業主說,好一點兒的,280元左右,一般的在100元左右。他告訴記者,好的用銅量多一些,便宜的用得少一些,外觀上沒有太大的區別,用起來的年限不一樣。

  而在南崗海城品牌裝修材料商場內,一家銷售水龍頭的服務員說,這裡的感應水龍頭價位多在七八百元,打完折也至少在六百元左右。『如果不是專門銷售水龍頭的,從外觀上很難區分貴賤,賣貨時需分外小心。』

  不僅僅是小小水龍頭讓人難分優劣,就是一些大件也難辨真偽。在海城街一家地板銷售櫃臺前,哈市市民張先生正在和業主理論,原來張先生花了7000多元買了某品牌實木地板,當時開箱看的也是這個品牌的地板。張先生鋪完部分地板時卻發現,其中有兩箱地板,雖然看上去與品牌地板沒有太大區別,仔細一看不僅有色差,有些還較為粗糙。張先生將已經鋪完了的地板拆下來,向業主討說法。

  在這裡常年戳大崗的李暮年說,這種將真假產品『部分掉包』的情況在一些裝飾材料市場中時有發生,銷售商往往利用消費者對裝飾材料了解比較少的情況,看時是正品,送貨的時候就做了一些手腳,一旦被發現,就說拿錯了作為搪塞。道外工商局南馬路工商所的工作人員說,這兩年,類似這樣的投訴案件有所增多。

  商家大玩『綠色環保』概念買到假品危害更大

  記者在裝飾材料市場,發現很多商家都稱自己的產品是綠色或環保產品,對人體沒有任何傷害。專家指出,買到假冒的綠色產品,對人體危害極大。

  在道外中馬路的一家油漆店裡,店老板告訴記者,他銷售的產品都是環保的,就是沒有環保標志的也有質檢報告,可以放心買。還向記者拋出了國標、環保、綠色油漆的概念,並極力推薦幾種價格昂貴的『綠色油漆』。記者要求看一下質檢報告,店主卻推托說,質檢報告在庫裡,如果要是真心買,肯定拿給你看。

  在海城街一家石材商店,記者詢問這裡的大理石是否是綠色無輻射的產品,店主說,這些理石保證沒有問題,並給記者拿出了一份2000年的質檢報告,記者詢問是否有近期的檢驗報告,被告知沒有。

  在走訪的幾個建材市場中,記者幾乎遇到相同的問題,商家一會兒說店裡的產品是環保的,一會又說其中有一種並不環保,讓人如墜迷霧之中。

  據有關部門測試,現代居室內空氣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達三百多種,其中易對人體造成傷害、甚至致癌的就有二十多種。研究證實,建築和裝飾材料是主要的潛在室內空氣污染源,而油漆家具、涂料、合成纖維板等是主要的室內污染物。哈爾濱血液研究所的張醫生說,一些患急性障礙性貧血的患者,患病和家裡裝修有很大關系,裝修完的室內空氣中苯等有害氣體超標。為此,這位醫生建議,家庭裝修,一定要購買綠色環保產品,否則,對人體尤其是孕婦和嬰幼兒危害很大。

  哈爾濱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有關人士介紹,消費者在購買漆、涂料、合成纖維板等裝飾材料時,一定要選擇有『環保標志』認證的產品。

  鏈接

  如何識破三大騙術

  記者在消協了解到,有關裝飾材料投訴的案件大多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是經銷商對付消費者常用的騙術:一是經銷商調換品牌。利用和知名品牌顏色接近的品種來換,由於規格都是一樣的,加上事先准備好,消費者很難發現;二是經銷商和裝修公司勾結在一起,共同欺騙消費者。一些裝修公司會想辦法把消費者帶到他們熟悉的材料店,這樣消費者就只有等著挨宰了;三是經銷商將裝修公司手中裝修剩下的部分劣質材料,混到合格產品裡以次充好。

  為此,消協提醒消費者要注意三個方面:一是在購買裝飾材料之前,最好能對一些產品有所了解;二是消費者要增強環保意識,盡量購買獲得綠色環保認證的裝飾材料;三是消費者購買時一定要索取信譽卡,必要時簽訂書面合同,還要貨比三家。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