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3日電 我省是國家老工業基地,工業佔全省經濟的半壁江山,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工業的拉動。我省工業結構偏重,重化工業比重偏高,長期以來依靠消耗資源和能源來發展,形成了一個高耗能的產業結構。工業在為全省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也成為節能降耗的重要方面。日前出臺的《黑龍江省工業企業節能降耗實施方案》明確提出,2007年,全省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17噸標煤,同比下降4%以上,實現節約能源220萬噸標煤。『十一五』期間,全省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降到1.775噸標煤,同比下降25%,實現節約能源1180萬噸標煤。
思路已經清晰,目標更加明確。怎樣將這一目標變為現實?省經委環境和資源綜合利用處有關負責人表示,我省將『四路』出擊,努力實現工業企業節能降耗的目標。
路徑一:提高節能環保准入門檻嚴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項目
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和低能耗產業的發展,逐步提高能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的產業佔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大力發展耗能低、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附加值高的高新技術產業,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三大高新技術產業。『十一五』期間,將高耗能產業的比重由目前67%下降到64%,據推算可使萬元GDP能耗下降3.9個百分點。
控制低水平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過快增長。提高節能環保准入門檻,嚴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項目。抓緊建立新開工項目管理的部門聯動機制和項目審批問責制,制定《工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評估管理辦法》,嚴格執行項目開工建設『六項必要條件』(必須符合產業政策和市場准入標准、項目審批核准或備案程序、用地預審、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節能評估審查以及信貸、安全和城市規劃等規定和要求)。對年耗能2000噸標准煤以上的項目,按照國家有關文件要求,組織專家或專業機構對其做出評價,達不到行業節能標准和單位產品能耗定額要求的,不予核准、備案。對擅自批准項目建設的,要依法依規追究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路徑二:實施節能工程推進技術創新
加快實施七大節能工程。通過實施七項重點節能工程,『十一五』實現節能650萬噸標准煤,其中2007年實現節能130萬噸標准煤。這七大節能工程包括:燃煤工業鍋爐(窯爐)改造工程,區域熱電聯產工程,電機系統節能工程,對煉油、乙烯、合成氨、鋼鐵等重點耗能企業進行系統節能改造,在鋼鐵、煤炭、水泥、化工等重點耗能行業實施餘熱餘壓利用工程,在電力、石油石化、建材、化工等行業實施節約和替代石油工程,實施節能監測和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工程。
大力推進技術創新,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節能降耗技術。選擇一批節能潛力大、應用面廣的重大節能技術,采取多種措施在重點耗能行業加以推廣。對量大面廣的節能產品,如高效工業鍋爐(窯爐)、高效電機系統、高效照明產品等,分別制定具體推廣方案。通過現場經驗交流會等形式,逐個行業推廣節能降耗典型經驗。此外,組織實施一批技改示范項目。根據節能的重點領域、重點企業、重點產品組織實施80項重大技術改造項目。
路徑三:突出重點開展節能行動
深入開展千家企業節能行動,強化我省『千家企業』的節能管理工作。鼓勵企業實施高壓電機變頻調速、風機水泵變頻、節水、焦爐煙道氣餘熱回收、轉爐煤氣餘熱回收、高耗能鍋爐更新改造、富氧燃燒技術改造等40項節能降耗技術改造。
深入開展對標達標活動。組織實施《黑龍江省工業企業節能降耗、對標達標活動實施方案》和《黑龍江省工業企業主要產品能耗限額指導目錄》,以鋼鐵、煤炭、電力、石化、建材等高耗能行業和年耗能萬噸以上高耗能企業為重點,開展『對標達標』活動,建立節能目標責任制、評價考核制度和問責制,向社會定期公布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重點企業能耗和單位產品綜合能耗等指標,並納入部門、企業領導班子和領導乾部的考核內容。
路徑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節能降耗
在區域、園區和企業三個層面開展工業循環經濟工作。重點抓好牡丹江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和省級一批試點園區和企業,合理延長工業產業鏈。積極做好向上爭取試點工作,力爭有一批試點單位列入國家試點,爭取國家更多的優惠政策和資金支持。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大力推進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和煤層氣、煤矸石、大宗工業廢棄物、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最大程度實現廢物資源化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從源頭減少廢物的產生,實現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預防和生產全過程控制轉變。
佳木斯鴻基集團是一家民營的大型水泥生產企業,幾年來,集團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利用所屬焦化公司的煤氣發電,生產的電能直接用於水泥生產,有效地利用了能源,減少了環境污染,每年為企業創造效益17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