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6日電 題:為現代農業編織一張服務大『網』——關於巴彥通河創建三農服務體系的調查
如何讓農民買上質優價廉的農用物資,為農民提供便捷滿意的服務,杜絕假種劣肥,減少坑農害農事件發生,推進農資市場規范化管理,是各級政府多年來一直高度重視並積極探索解決的難題。
2006年,巴彥縣、通河縣通過招商引資創辦農資大市場和『三農服務中心』,實行農資購銷、信息諮詢、專家指導、科技培訓、測土配方施肥等一條龍服務,有效破解了農民購買質優價廉種肥難、良種新肥新藥入戶難、農資市場管理難等諸多難題,為發展現代農業編織起服務網絡。
一項便民利民為民的新探索
據了解,巴彥縣和通河縣都是通過招商引資,創辦了農資批發大市場和『三農』服務中心,實現了政府不掏錢也能辦實事、辦好事的目的。巴彥縣佳農農資綜合有限責任公司牽線,引來黑龍江省龍聯經貿公司,巴彥縣供銷社以閑置的化肥庫作為建設新市場的場址,三家共同投資1560萬元興建農資批發大市場。目前,已有50戶經銷農資商戶入住市場,經營業戶旺季日銷售額達300萬元左右。
據介紹,巴彥縣和通河縣都是通過創辦市場、集中經營、統一管理的農資經銷新模式,實現了由分散經營向集中經營、無序競爭向公平競爭、多頭管理向統一管理的轉變,而且在建立完善運營機制上下功夫,確保批發大市場建成後商戶留得住、人氣聚得旺、品牌叫得響、信譽過得硬、農民信得過。兩個批發市場都設立了投訴服務窗口和投訴舉報電話,農民對購買的農資商品數量、質量有異議,可以隨時投訴,現場工作人員就地解決,及時、有效地維護了農民的利益。
巴彥縣和通河縣都在生資批發大市場的基礎上,建立了集生資購銷、信息諮詢、專家指導、科技培訓、測土配方五位一體的『三農』服務中心,讓農民在購買農資時就能得到一站式、系列化服務,改變過去農民需要服務不知找誰、諮詢信息不知問誰、農資質量出了問題不知告誰的局面。
到目前,兩個縣的三農服務體系取得農民滿意、業戶高興、市場興旺、政府管理得到加強的好效果,完成了一項便民利民為民的新探索。
一個破解難題的實舉措
市農委的一份調研報告中認為,巴彥縣和通河縣創建農資批發大市場和『三農』服務中心,有效解決了農資市場上的諸多難題。
一是有效控制了假冒偽劣,解決了廣大農民購買質優價廉種肥藥難的問題。農資批發大市場的創建,經營業戶在市場內集中經營,改變了原來農資分散銷售價格混亂的局面,平抑了農資價格。農民在市場內可以『貨比三家』,放心采購,不再擔心上當受騙,買到假冒偽劣商品。
二是搞活了農資市場,解決了農資市場散亂雜、聚合能力不強、輻射功能弱的問題。農貿生資大市場的創建,打破了生資經銷業戶分散、經營規模小、品牌少的格局,實現了規模化、系列化、品牌化、規范化經營,增強了市場的影響力和輻射帶動功能。巴彥縣農資批發大市場已覆蓋到木蘭、呼蘭等地的20多個鄉(鎮)。
三是改善了經營環境,解決了經營分散、政府管理難的問題。大市場的建立,實現了集中經營,統一管理,政府監管職責得到有效發揮,保證了農資商品質量,降低了交易成本,方便了農民購買,解決了農資經銷業戶污染環境、影響城鎮交通秩序的老大難問題。
四是實現了一條龍服務,解決了廣大農民在購買農資時不敢買、不會買、選擇難的問題。巴彥縣和通河縣通過在農資大市場內設立『三農』服務中心,使農民在購買農資前可以先到科技培訓教室聽各種農資情況介紹和先進種植養殖技術模式,還可以到信息諮詢窗口聽取專家的意見和建議。
一個值得借鑒推廣的好做法
市農委主任楊靖武認為,巴彥縣和通河縣招商引資、整合資源、活商興市、便民利民創建農資批發大市場的做法,很值得各地借鑒。
楊靖武說,發達的流通產業和完善的市場體系,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保障。目前,農資和農產品流通產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中最活躍的產業,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環節。如何實現質優價廉農資和商品下鄉,大宗農產品順暢走出去,一直是各級政府下功夫解決的重點問題。巴彥、通河農資批發大市場的實踐證明,培育一個專業批發大市場,就能方便一方農民,帶活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群眾。
楊靖武說,巴彥縣和通河縣把創建農資批發大市場與建立『三農』服務中心緊密結合,它啟示我們,『三農』服務必須著眼農民實際需要,打破零打碎敲的做法,緊貼農民實際,找准農民最需要、最便利、最有效的載體和方式,實施系列化、一條龍服務,這樣就能把實事和好事辦到農民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