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王曉明正在獻血。記者 蘇強 攝
東北網8月9日電 穿『紅馬甲』的人是哈爾濱市紅十字無償獻血志願工作者服務組織的成員。從普通大眾的角度看,這是一個很難理解的群體。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每半年獻一次血,每一個月獻一次血小板。不僅如此,他們還拿出自己的休息時間,宣傳獻血知識,為獻血者服務。並且,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無償的。帶著好奇,記者專程走到他們身邊,傾聽了許多他們的故事。
志願組織負責人王曉明
王曉明是哈爾濱軸承廠的職工,人很健談,他一直試圖用大量的言語來解釋志願者們的想法、願望和做法,希望能讓記者在短時間內迅速了解並理解他們這個群體。但是王曉明對記者的這種不理解似乎已司空見慣,他說:『不光你不理解,很多人都不理解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王曉明認為,每一袋血都會挽救一條生命,盡管這麼多年來,他從未見過他的血所救的人,但這些人真實地存在,並且真實地受益了。所以這些年來,他這個退伍軍人一直在『八一』建軍節、結婚紀念日、生日等特別的日子去獻血,用獻血這件有意義的事來紀念這些有意義的日子。這也是所有獻血者的一個共同特點。
隨著獻血次數的增加,王曉明就想,自己是無償獻血者,最了解獻血者需要什麼樣的服務,而他正好願意去做這樣的事情,於是他就加入了這個紅十字無償獻血志願工作者服務組織,並擔起了負責人的重任。王曉明說,人們對獻血的顧慮還是很多,他們來到血站,肯定心裡還是有些不托底的。我們為他們倒杯水、引引路、說說獻血對健康的好處,可以有效地緩解獻血者緊張的情緒。獻血還有很多注意事項,我們也可以一一告訴獻血者,比如獻血前要忌酒,而且不能吃雞鴨蛋奶等食物,因為這容易令血液中的乳糜血氨?昇高。
有時王曉明還會以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王曉明說,他以前和所有人一樣,也很擔心獻血小板會被傳染上疾病。所以他只敢獻全血,一直不敢獻血小板。直到有一天,他在中央大街看見哈爾濱市紅十字血站站長柳堤在獻血小板,他纔萌生了要獻血小板的念頭。但他還是不放心,他用自己的攝像機,一點一點兒地拍下了血液采集的全過程。從無菌管到血液分離機,然後又從分離機中被分離出了血小板,最後輸回體內的全過程。在確定整個過程都是無菌操作後,他纔去獻了血小板。此後,王曉明又以自己的親身經驗幫助更多的人克服了捐獻血小板的心理障礙。
三星級志願者劉金波
劉金波參加獻血志願工作者服務組織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創下了服務時間超300小時的記錄,因為這300小時他獲得了年初由哈爾濱市紅十字中心血站頒發的服務三星級獎牌。劉金波是一名公交車司機,只要當班,就得凌晨3時從家出來,晚上12時纔能回家。休息的那天,他就會來血站做志願者,血站7時30分就上班,所以他還是要起個大早。
劉金波話語不多,人很朴實。他之所以會去獻血,緣於他當實習司機時的一次經歷,那一次他親眼目睹了一個小孩因為缺血,當場死亡。車隊裡一個老司機開車時遇到兩個騎車打鬧的孩子,結果相互躲閃之間,一個孩子被軋到了車輪下,腎破裂,大出血死亡。那個孩子纔16歲。後來,有一天劉金波在博物館看到了獻血車,想起了那個孩子,便上去獻了血。
再後來,劉金波父親的朋友得了敗血癥,他去醫院探望。在那裡,他見到了許多得白血病的孩子,那些孩子很乖也很可愛,只是因為有病,他們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樣生活。從那以後,劉金波就開始獻血小板。他說,他覺得他每獻一次血小板,那些孩子的生命就會延長一些。
但對劉金波獻血,他的姐姐開始是很反對的。姐姐說,司機乾的是體力活兒,工作又很辛苦,獻血萬一對身體有影響,開不好車怎麼辦?好在姐姐的公公住院,她有機會從醫院了解了獻血確實有益健康,這纔放心。
宣傳骨乾丁冬芝
丁冬芝是市政一公司設備科的退休職工,她從1999年就開始獻血了,現在已經獻了36800毫昇血。這是個什麼概念呢,一個成年人體內血液量為5000至5500毫昇,也就是說,她所獻出的血已經是她自身血量的7倍了。丁大姐,做志願者相當有熱情也相當有毅力。丁大姐家住江北,可是她能堅持著每周四次到中央大街的獻血車上做志願者。對於家境並不富裕的她來說,每次往返市區的6元公交車費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可是她依然執著地堅持著。
丁冬芝的這股執著勁兒還表現在她對獻血知識的宣傳上,她能將周圍所有接觸到的人都發動起來,參加到自願無償獻血的隊伍中來。7月31日那天,血站的目標采血量是8萬毫昇,然而到了下午獻血車快要下班時還沒有完成任務。我們這位老丁大姐比誰都急,她四處找人做動員,甚至將為她家換過煤氣罐的工人都找來了,最後終於完成了目標任務。這其中還有一位拉面師傅受她熱情的感染,第一次獻了血。拉面師傅很緊張,獻血後很久還緩不過來,我們這位老丁大姐只好將他一路送回了『單位』——一家小飯館。丁大姐在那裡小坐了一會兒,詳細地跟拉面師傅說了獻血後要注意的事項。最令記者驚奇的是,就是這一會兒功夫,丁大姐又做通了拉面師傅幾位同事的工作,他們答應第二天也去獻血。
丁大姐宣傳獻血的力度那是相當強勁,她身邊的每一個人幾乎都受到了她的影響。她的兒子5月份從廣州回來獻了血小板;她的姐姐雖不支持她獻血,但她的外甥前幾天從深圳回來獻了血小板;她的鄰居也有5個人來報名獻血了……
賺到了幸福的李國艷
李國艷是一家美容美發店的老板,現在是她的自我調整期,她給自己放了長假,而做志願者成了這個長假裡最有意義的事。她說,獻血的過程能救人,而做志願者可以找到更多的人加入到救人的隊伍中來,這不是挺好嗎?在這裡她雖然賺不到錢,但賺到了幸福。做義工也讓她知道了許多她從前不知道的醫療知識和生理知識。
李國艷是一個特別有耐心也特別有愛心的志願者。她會給每一個諮詢者一遍又一遍地回答那些被問了千百遍的問題,也會為終於克服了緊張和不安去獻血的人豎起大拇指,笑著對他說:『你是最棒的!』
記者問李國艷是怎樣動員那些路過采血車的人加入到獻血大軍中來的,沒想到她說,她不喜歡用『動員』這個詞,也不喜歡用『勸』之類的字眼。既然獻血是件利人利己的事兒,她就希望人們了解這一切。她會告訴大家,獻血不僅可以救人,還可以使獻血者自己避免患上血稠、血栓、高血壓等方面的疾病。
當義工並不是件容易事,有時候也會遇到不愉快。有一次一個獻血者張嘴就朝著他們這些穿紅馬甲的人叫『服務員』,她當時聽了真的是很不舒服,不過還是笑一笑就過去了。李國艷說,這畢竟是少數人,既然自己當初是為了獻愛心纔走進這個群體的,就應該對這些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
每一個志願者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遺憾的是更多的志願者記者沒有采訪到。雙城的趙新磊為了來哈爾濱做志願者,早上4點鍾就出門;雙胞胎姐妹王翠玉、王翠華多年來一起獻血,一起做志願者,並同時獲得國家為獻血者頒發的銀、銅獎;稀有血型者劉麗娜不僅自己獻血,還發動全家人來獻血,她的先生在55歲生日時還專程來血站獻血;哈工大學生張建,家境貧寒,去血站做志願者,捨不得坐車,每一次他都要步行兩個多小時……或許明天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他們的隊伍中來,去譜寫新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