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0日電 入夏以來,林甸縣遭遇了多年不遇的嚴重旱災。7月份全縣平均降水量40毫米,僅相當於去年同期的31%,截止8月上旬,全縣已有1萬畝水田渴水,4.2萬畝莊稼絕產。烈日高溫把植被茂密、水草豐美的林甸大地炙烤得莊稼枯死、溪河斷流、水井乾涸、田地龜裂。全縣8個鄉鎮20萬口人以及數萬畜禽飲水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困難,旱田受災面積達179萬畝……旱災造成的經濟損失無法估量。
率眾齊心抗大旱
旱情,牽動各級領導的心。旱情似火,領導懮心如焚。
7月31日,林甸縣召開緊急會議,全面部署抗旱救災工作。
縣委主要領導在檢查指導鄉鎮抗旱時多次強調:『抗旱救災工作是對黨員乾部先進性的一次檢驗,要充分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要結合實施『先鋒工程』,把廣大黨員乾部和群眾組織起來,不惜一切代價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把災害帶來的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旱情肆虐,千鈞一發。危急時刻,林甸縣多次召開抗旱專題匯報會,發出抗旱救災緊急動員令,積極動員組織全縣廣大黨員乾部群眾奮力抗災自救。縣委進一步明確了涉農部門和各鄉鎮的職責,要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乾部靠前指揮,為抗旱救災工作提供充足的人力、財力、物力保障,盡最大努力減少旱災帶來的損失。全縣組建多個抗旱救災服務隊,千餘名縣、鄉、村黨員乾部深入農捨和田間地頭指導群眾抗旱,幫助群眾打井取水,及時解決抗旱工作中遇到的各種糾紛和矛盾。縣級領導從7月初以來經常深入一線現場辦公,研究抗旱措施,指揮抗旱救災工作。各縣直部門紛紛給所聯系的鄉鎮送去抗旱資金和設備,組織人員到農村幫助抗旱。鄉鎮黨員乾部包村、包井、包地塊,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群眾的抗旱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他們不等不靠,男女老少齊上場,能救一片是一片,能救一棵是一棵,掀起了抗旱自救的新高潮。據統計,全縣平均每天組織出動3.6餘萬人次,目前已啟動機電井2590眼、流動泵站1218處,已有51萬畝旱田得到了及時澆灌。
全力以赴濟民生
地下水位不斷下降,人畜飲水遇到困難。
在乾旱重災區三合鄉慶豐村,村民們正在深水井前排隊取水,個個臉上洋溢著喜悅。
『好甜好涼快啊!』村民們嘗著井裡冒出來的清泉,不斷發出感嘆。
『沒有於書記,我們也喝不上這麼清涼可口的水啊,真是感謝你哦,於書記!』正在取水的村民們,表達著對山村黨支部書記於福纔的感激之情。為了解決村民飲水困難問題,於福纔通過多方協調,為村民打了5眼深水井,保證群眾有了水喝。
自旱情發生以來,全縣各地紛紛采取各種形式,千方百計保證人畜生活飲水不間斷。各縣直部門和鄉鎮黨委政府積極幫助群眾打井、買抽水機、整修溝渠等;機關和鄉鎮黨員乾部深入村民家中,為飲水困難的群眾義務打井抽水、找水,為缺乏勞力的孤寡老人、殘疾群眾挑水,用車為找不到水的村民送水,到圈捨為牲畜消毒灑水,確保人畜安全度旱。
眾志成城保生產
廣大黨員乾部一直奮戰在抗伏旱、保生產的第一線,上演了一幕幕『眾志成城戰旱魔』的感人場面。
『太謝謝你了』,東興鄉勤儉村村民李成江緊握著村委會主任張斌田的手說。一天晚上10點鍾,村民李成江的灌溉設備突然熄火,實在沒有辦法,他通過電話找到了張斌田,張斌田二話沒說,騎著摩托來到鄉裡鄭家修理部,找來師傅和修理工具,幫助李成江安裝調試,使機器又正常運轉起來。
縣直部門積極為所包扶的村解決抗旱資金和物資。礦產辦和地稅局各為包扶村解決5噸柴油,縣紀檢委和農研中心各為所包扶的村解決噴灌設備一套,林業局、畜牧局、糧食局各投入抗旱資金1萬元……
截止目前,全縣已累計投入抗旱資金3980萬元,抗旱用油2382噸、投入機動運水車2.7萬輛。
在抗旱期間,林甸縣廣大黨員乾部群眾克服一切困難,眾志成城,全力整修提灌設施、實施人工降雨,科學調度水資源,保證農作物生長正常用水;縣委采取各種措施嚴防乾旱帶來的火災,力爭把旱災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在抗旱救災中,黨組織成了抗旱救災、凝聚人心的中流砥柱。廣大黨員就像一面面先鋒旗幟,哪裡有旱情,那裡就有黨員的身影;哪裡有黨員,哪裡的群眾就有了主心骨。全縣廣大黨員乾部沒有被災難嚇倒,他們迎難而上,帶領群眾與旱魔作斗爭,有效地遏制了旱魔的肆虐,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剛毅堅忍、不屈不撓的抗旱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