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3日電 應廣大市民、網民的要求,9日15時,『議論風生』哈爾濱論壇邀請市文明辦、市交通局、市交警支隊等單位的領導同志,就如何解決交通不文明現象與廣大市民、網民進行『面對面』的對話、交流,展開討論,共同探討如何建立和諧、文明、暢通的交通環境。
論壇焦點:《從我做起共建文明交通環境》
做客嘉賓: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 王剛
市交通局副局長 譚洪志
市交警支隊交通秩序處交通規劃科科長 李曉冬
在線實錄:
主持人:市民交通素質是國民素質的一部分,但目前提高交通素質最為迫切,為什麼迫切?應采取什麼樣的措施來提高市民的交通素質?
王剛:交通安全是我們國家第一位的安全問題。城市形象除體現在市容及城市建設外,最集中的體現就是交通參與者的交通行為,如果一個城市機動車不避讓行人、車輛爭道搶行、行人不按燈過街等各種交通違法行為比比皆是,則城市形象與品位根本無從談起。提高市民交通素質應從小抓起,從學校抓起,從日常生活抓起,從宣傳抓起,從管理抓起,從城市建設抓起。
主持人:公交車是城市文明的流動窗口,直接代表著城市的形象。哈市公交車闖紅燈、站外停車、隨意變線、不報站名等現象由來已久,引起市民的強烈不滿。作為主管部門,你認為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譚洪志:此類問題確實存在,原因主要有如下:一、個別駕駛員的素質不高,文明意識、服務意識、安全意識不強。二、個別企業重效益,輕管理。有的公交企業由於規模小,配備人員少,管理制度不健全,關鍵崗位沒有配備專職工作人員,過分追求經濟利益等原因,忽視了對服務和安全的管理。三、公交站點規劃設置不盡合理。四、監管不到位,存在死角。公交企業具有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加大了管理部門對市場的監管力度。
主持人:目前哈爾濱市交通參與者,行人、非機動車和機動車的不文明交通行為有哪些?交警在執法管理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
李曉冬:最影響城市交通與城市形象的不文明行為有:機動車在斑馬線前不避讓行人;行人在天橋、地道、斑馬線20米的范圍內過街;機動車、行人不按信號燈停行;機動車不懸掛後牌照或故意污損後牌照;機動車亂鳴喇叭;機動車在交叉路口不按導向車道行駛;機動車佔用全部非機動車道及人行道停車;各種無牌無證的兩輪及三輪摩托車聚集在車行道及人行道上攬客營運等。
交警在執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主要有:行人及非機動車駕駛人有法不責眾的心理,民警在執法中也容易形成一邊倒的態勢;市民有同情弱者的心理;電視監控、電子警察設備覆蓋面低;一部分機動車駕駛人在行人面前有一種優越的心理。
主持人:城市交通管理很大程度取決於交通執法,即所謂嚴格執法、嚴管嚴罰,哈爾濱市交警部門將采取那些措施,維護交通環境,建設文明、暢通、和諧的交通環境?
李曉冬:為此,交警部門采取多項措施。對機動車超速行駛、機動車不避讓行人、不遵守信號規定等交通違法行為進行嚴格管理;對重點車輛、重點路段加大路面管理力度;加強對非機動車及行人的教育管理,盡量減少行人與非機動車的隨意性;通過不間斷巡邏,設置電子警察及交通民警移動攝錄等方式,來強化執法力度。針對不同時間段、不同路段的交通違法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手段與措施,將打擊交通違法行為科學化、制度化、長期化,絕不搞時緊時松的突擊戰,讓嚴格執法形成一種長期態勢,讓交通參與者不敢輕易違法。
主持人:改變交通不文明現象,加強管理是必經途徑。市交通局作為全市公交企業的行業主管部門,就改變這些不文明現象准備采取什麼樣的措施?
譚洪志:市交通局始終致力於對公交車運營服務質量的管理工作,建立了以『年度公交線路運營服務質量考核考評』為主要內容的長效管理機制,加強對公交客運市場服務質量的監管。近期,針對媒體披露、市民反映和工作自檢出現的問題,我們加大監管力度,開展了一系列提昇公交運營服務質量的活動。
主持人:怎樣纔能徹底解決這些問題,使公交車真正成為城市文明的窗口?
譚洪志: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加大對公交客運市場的監管力度。健全、完善現有制度,對公交企業進行全面考核,對考核不達標,影響社會利益和發生重大事故的線路,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者收回其線路經營權;加大對公交客運市場的整合力度,增強企業自律經營的意識。在全行業樹立『以人為本,乘客至上』的理念,做好服務工作。努力建設『平安公交』、『綠色公交』、『和諧公交』,不斷拓寬服務領域,樹立服務品牌,堅持優勝劣汰,把哈爾濱公交建設成市民心目中的品牌,樹立城市窗口的文明形象。
主持人:有熱心網友問,如何建設『人、車、路、環境』完美和諧的城市交通環境?
王剛:路橋建設必須要考慮到『行人、非機動車、機動車及殘疾人』等各種交通方式的需求;城市交通基礎設施應該讓交通參與者感到遵守交通規則沒有負擔;『以人為本』的思想應該融入到城市建設、交通管理等各個環節中,徹底拋棄以車為本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