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4日電 題:億畝良田千億糧 黑龍江省打造現代農業
關鍵詞: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
伴隨新農村建設的步伐,一個宏大的藍圖正在龍江大地描繪:依托墾區領先全國的現代農業基礎裝備和先進技術,輻射帶動農場周邊縣鄉,充分發揮我省發展現代農業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巨大潛力和現實優勢,共同打造一個國家級的億畝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力爭到2020年,使試驗區內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在現有水平基礎上翻兩番,達到1.5萬元以上;每年穩定地向國家提供300億公斤以上商品糧,其中優質粳稻150億公斤,優質大豆50億公斤,小麥、玉米等其他品種100多億公斤,並確保關鍵時刻能調得動,運得出。
『發揚北大荒精神,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2000年8月江澤民;
『發揮好自己的優勢,努力探索中國農業現代化的路子』——2006年3月胡錦濤;
『堅持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的地位不變,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不變』——2002年3月溫家寶。
這些寄予厚望的指示與囑托,一直激勵著龍江人在發展現代農業的路上不遺餘力地探索奮斗。而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龍江人又將自己推向率先在我國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改革潮頭。
這是一個農業大省發展現代農業的決心與力度,這是一個商品糧戰略基地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的鄭重承諾。振奮於如此的豪情壯志和動人前景,日前,前來我省參加由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和黑龍江省政協聯合舉辦的『現代農業與國家糧食安全論壇』的國內研究『三農問題』的知名專家學者,在論壇過後組成考察團,興致勃勃地深入龍江大地,實地考察並以新的視角審視謀劃這片蘊涵無限希望的黑土地。
發展自己保障國家的新思考
八月的龍江大地,處處一派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高高的玉米已結下穗棒,濃綠的大豆掛滿了豆莢,齊整的稻田正揚花結實……
作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龍江人對自己肩負的使命從未有過一絲一毫的松懈;新形勢下,這種努力更被賦予轉變農業增長方式、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不斷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別的深刻內涵。基於這樣的認識,為更好地發展自己,保障國家,在黑龍江設立國家級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的構想開始萌生,省政協、政府有關部門、農墾總局等有關方面紛紛開展了相關調研工作。中央、國務院以及農業部有關領導和社會有關方面對此事高度重視。2007年4月,我省正式把建立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的內容寫進了第十次黨代會報告。
『這是一個發展自己與保障國家雙贏的選擇。』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與省政協主席王巨祿聯合發言、建議在我省建立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的省政協副主席梁榮欣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我國,發展現代農業與保障糧食安全是密不可分的。在經過改革開放僅僅20多年就迅速進入工業化中後期的今天,發展現代農業,既要確保國家的糧食安全,又要避免城鄉差別和收入差距的拉大,的確是一個關系全局而又非常復雜的重大課題。綜觀發達國家的實踐情況,發展現代農業的路徑各不相同,沒有一個現成的模式可循。為避免決策失誤或在現行體制下很容易『刮風』的工作習慣可能給全局帶來的不良後果,有必要建立一個國家級的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探索中國式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子。而在這一點上,作為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和現代農業發展程度較高的農業大省黑龍江,無疑是進行試點的最佳對象。
糧食是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礎。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糧食安全對於我國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不能回避的是,目前我國糧食生產的地域分布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南糧北調』被『北糧南運』所取代,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通行的人均500公斤的糧食安全標准,我國面臨的糧食安全壓力會越來越大。有關資料顯示,到本世紀30年代,我國還將增加1.5億左右人口的糧食需求;同時,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對我國糧食生產非常不利。綜合種種情況,最佳的選擇就是未雨綢繆,切實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加強保障。而在這一點上,無論以往貢獻還是今後潛力,黑龍江都責無旁貸,居全國之首。
農業與糧食大省的新希望
現有耕地1.76億畝,佔全國總耕地的1/10,勞均耕地20多畝,高居全國首位;去年糧食總產達378億公斤,銷往省外的商品糧佔全國省際間可調配商品糧總量的一半,近幾年,我省每年向國家提供的商品糧都在200億公斤以上。提及農業及糧食生產,黑龍江的優勢顯而易見,而我省農墾的優勢就更加突出。
有9個分局114個農牧場、經營著近3600萬畝耕地的我省墾區,用相當於全省1/5的耕地和1/10的人力資源,生產出佔全省總量一半的商品糧,目前墾區綜合機械化程度已達93%以上,實現了全作物、全面積、全過程的農業標准化,勞均生產糧食34噸,高於15個發達國家水平;糧食總產超100億公斤,商品率近90%,高於全國農村30個百分點左右;墾區農工人均收入比地方農民高出1倍,達7000多元。
考察中,專家們在七星農場見識了能使直徑600米范圍內的耕地地面誤差不超過2厘米的美國產激光平地機,看到了日作業千畝的國內惟一的甜菜復合收割作業機,領略了配置空調操作間的450馬力拖拉機松翻耙平一條龍整地的風采,目睹了飛機航化作業噴施葉面肥的高效快捷……在洪河農場馳名中外的總面積17000畝的萬畝大地號前,所有的考察團成員都振奮不已:這纔是現代農業,這纔是中國的農業!
特有的資源稟賦和現實條件,構成了我省建立國家級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獨具的客觀基礎和有利條件。專家指出,黑龍江人均佔有耕地資源多,土地集中連片,特別適宜現代大農業的機械化耕作、標准化作業和規模化經營。如能在黑龍江建立試驗區,把農墾的機械化作業、先進的耕作技術、栽培模式和體制機制創新、企業化管理的經驗推廣到全省,就能在現有土地上挖潛增產糧食100億公斤;如果加大對全省農田基本建設的投入,完成『兩江一湖』水利建設工程,把現有的2200萬畝中低產田旱改水,還能增產優質水稻75億公斤以上,到2020年,全省糧食總產可以穩定地達到500億公斤,能夠向國家提供商品糧300億公斤以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能力將大大增強。
值得一提的是,進入新時期以來,在落實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積極探索中,我省已具備了建立國家級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的思想准備和工作基礎。2002年和2005年,省委、省政府兩次召開專門會議,總結推廣農墾帶動地方發展現代農業的經驗,到現在,已經有8個市(地)、61個縣(市)、1400萬畝土地,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生產過程的不同環節,以多種形式實現了自願互利合作。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下發後,省委、省政府又決定進一步擴大『場縣共建、合作雙贏』的試點范圍。目前,越來越多的縣鄉正在農墾的示范帶動下步入現代農業的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