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3日電 隨著電話、『家校通』、QQ、電子郵件、博客等現代家校溝通方式的出現,『進家入戶』式家訪仿佛離孩子們漸行漸遠。『新型家訪』逐漸取代了傳統家訪。然而,一些家長對此卻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傳統家訪具有新型家訪難以達到的作用,他們更喜歡傳統的入戶式家訪。
青年教師喜歡『現代家訪』 『家訪到家』寥寥無幾
按照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教師在寒暑假期間要對學生進行家訪,對於班額較大的班級,可以分批次進行。這一規定旨在保證教師通過與家長的『面對面』溝通,全面了解學生家庭狀況和學習情況,積極地促進學生的成長。然而,記者在走訪中發現,把『假期家訪』要求落實到位的學校寥寥無幾。
記者還了解到,隨著電話、『家校通』、QQ、電子郵件、博客等現代家校溝通方式的出現,傳統家訪數量銳減。
哈市南崗區一重點中學的青年教師蘇老師說,現代網絡技術發達,老師都在網上開了博客,可以隨時用QQ與孩子和家長進行交流,孩子在學校和家裡的一舉一動老師們都了如指掌。即使真有什麼事,一通電話就可以解決,親自到學生家裡家訪,既麻煩又浪費時間。
然而,有的老師經過入戶家訪後,發現了很多在學校發現不了的問題,讓一部分教師改變了對傳統家訪的看法。哈市風華中學李佳(化名)曾經是一個讓同學『討厭』的學生,上了初中後,他經常糾集同學打架。這讓班主任於鴻秀老師十分頭疼。去年寒假第一天,於鴻秀就來到了李佳家裡進行家訪,在這裡於鴻秀找到了李佳的病因。原來,成長在一個普通工人家庭中的李佳曾經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後來父母因感情不和,經常動手打架,給他幼小的心裡留下了陰影。李佳的一些惡習也由此產生。
完成這次家訪後,於鴻秀對李佳開始有針對性地輔導,經常找他談心、和他交朋友、督促他學習。在老師關懷下的李佳,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並逐漸地改掉了一些惡習,努力學習,以優異的成績被一所省重點高中錄取。
家長希望老師登門入戶
孩子剛昇初中的趙先生說:『記得我們讀書那會兒,老師幾乎每個學期都要來家訪一兩次,我們和父母也都會把老師來訪當成很重要的事情來對待。而現在,我的孩子都上初中了,還沒有見著一位老師來家裡家訪。雖然我們和老師也經常在電話裡交流,但總覺得缺少點什麼。希望老師能親自來家裡家訪』
有家長指出,家訪到家減少的根本原因就是老師假期忙補課,根本沒有時間或不肯抽出時間做家訪。孩子剛剛昇入初中三年級的張先生說,他家孩子的老師整個假期幾乎天天在『補課』,不僅有學校安排的,還有一些社會上的補習班。在市場經濟的今天,老師們都要趁假期『淘金』,哪會深入到家裡了解孩子的狀況?
新型家訪能否取代傳統家訪
學生居住范圍擴大,通訊工具日益先進,這也讓很多教
師覺得傳統的入戶式家訪沒有太大的必要了。但是,經過切實地入戶走訪,教師們也在傳統家訪中取得了很大收獲。
兆麟小學的教師孔慶偉感慨地說:『傳統家訪並不是我們老師單方面的付出,它也讓我們收獲了真情和感動。』
風華中學校長龔贊認為,現在有些學校開展網上家訪,教師也有博客,相比之下,傳統家訪的覆蓋面有所降低,但它仍是新型家訪所無法替代的。
一方面,傳統家訪能讓教師清楚地了解家長對孩子的一些想法,以及學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環境,進一步掌握學生的個性特點、行為習慣、內心情感等,有利於教師開展有針對性、個性化的教育。另一方面,傳統家訪能讓教師和家長面對面地交流,這種情感的交流會讓家長感覺到教師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一個普通朋友。縮短了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距離,使家長更樂意和教師配合,更好地關注孩子成長。
龔贊說:『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將家訪這一傳統而有效的教育模式發揚下去。當然,在提倡傳統家訪的同時也不排斥電話、網絡等現代手段,它們可以作為補充家訪的有效渠道。』
一些家長也認為,正因為現代通訊手段的興起,讓這種教師、學生、家長面對面交流的傳統式家訪顯得更有意義,更加體現出它獨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