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6日電 離開學還有一周時間,記者從哈爾濱市各大商場、超市和批發市場了解到,開學經濟開始昇溫,學習用品已經被擺放在櫃臺最顯眼的位置,『開學了』的廣告語隨處可見。各種與學生有關的文具、圖書、MP3、學習機甚至電腦、手機、數碼相機等商品的銷量全線『飄紅』。雖然對用在學習上的消費,家長總有股『視死如歸』的勁頭,但每學期都來一場昇級版的『裝備』競賽,已不可避免地成為家長們的負擔和孩子們攀比的『武器』。開學,一個孩子要花數百元開學到底有多少文具需要重新買?為什麼文具賣得多,服裝和電子產品同樣賣得火?一個孩子平均消費又是多少?近日,記者走訪了哈爾濱市幾個大型商場、批發市場、超市、體育用品店和電子大世界一探究竟。
批發市場:人頭攢動
在透籠街批發市場,記者看到賣文具的櫃臺前被許多家長和學生包圍著。記者隨機采訪了10名家長。這些家長紛紛表示,每學期開學前都要為孩子更換學習用具,如添置新書包、圖書、筆記本、各式鉛筆、圓珠筆、橡皮等文具。而在受訪的10名家長中,為孩子購買文具花費最多的達到了四五百元,少的也在近百元,人均消費不少於200元。一位正在給女兒買書包的家長告訴記者:『家裡的書包、文具盒已有好幾個,這些文具並沒有壞,只是有點磨損,有的幾乎還是新的,可孩子到了新學期就不願用了。我們也想讓孩子開學有個好心情,只能全換新的。』
記者在振龍箱包批發市場了解到,每學期開學前,書包和旅行包都賣得非常好,平時每天只零售一兩個的書包,現在能賣出20多個。據出售箱包的劉經理介紹,箱包購買者大部分是學生,特別是一些准高中生和准大學生,在父母的陪同下前來挑選背包、箱包。一天下來,大小箱包最少能賣二三十個,零售量是平時的好幾倍。
商場、超市:高檔文具銷售好
在一家大型超市裡,記者看到,中小學生的文具種類多種多樣,僅書包就有多個品牌十幾種款式,價錢從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小文具造型新穎,做得像高檔玩具一樣精美,深受孩子們的青睞。展櫃前,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在選購。據超市的文具銷售員介紹,雖然功能多的文具價格比功能單一的文具要高出四五倍,但銷量非常好,而那些售價僅三四元、功能過於簡單的文具無人問津。
在大商場的文具區記者發現,這裡主要出售的都是品牌文具,書包的價格沒有低於100元的。一個品牌專櫃的服務員對記者說:『這款新推出的書包,雖然售價在298元,但銷量非常好,這幾天每天都賣十多個。』『一個削筆器要120元,一個書包200多元。』帶著上初一的女兒來買書包的張先生說。他說:『每學期開學為女兒置辦新的學習用品,我都得花四五百元。普通的文具她看不上,說是同學們都用這個牌子的文具。』
體育用品店:中學生成為購買主力
在體育用品商店,記者看到一些品牌都在打折促銷,許多家長都在給孩子選購運動服和運動鞋。收銀臺前,交款的顧客有80%是家長帶著孩子。『為了獎勵孩子考上重點高中,給孩子買了雙耐克鞋和一身運動服,花了1000多元。還答應給他買臺電腦。』一位正在交款的家長對另一個家長說。
電子市場:數碼產品成為學生新裝備
記者在教化電子大世界看到,開學讓學生購買電腦的熱情急劇昇溫。一位電腦經銷商稱,筆記本電腦深受一些准大學生的喜歡,近段時間准大學生購買筆記本電腦的比例佔總銷量的30%。而一些MP3、MP4、數碼相機、學習機的主要消費者則是中學生,銷售是平時的兩三倍。開學後上高中的謝陽正在買隨身聽,他說:『班裡的同學幾乎都有隨身聽,我一直想買一個。開學我就上高中了,我要用壓歲錢買一個。』
誰助長孩子奢侈消費風張女士工作非常忙,就一次性給兒子買了一支水性筆和一盒20支裝的筆芯。不想上初中的兒子根本不用這些筆芯,而是用零花錢買了各式各樣的水性筆,用一支扔一支,說是嫌麻煩,另外,如果被同學知道換筆芯,會被笑話『小摳』。張女士感嘆道:『現在的孩子太奢侈浪費了。』的確,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懂得享受。『吃』肯德基、『穿』大鉤(NIKE)、『坐』出租。記者發現,中小學生穿的衣服和鞋、背的書包上百元的極為普遍;『下館子』、進歌屋、上商場、玩電動更是家常便飯;出門車接車送,過生日請客吃飯的也不乏其人。單從手機上就可以看出,用名牌、使最新款手機的人很多都是學生。不論貧富,孩子的消費總額幾乎要佔去家庭總支出的一半左右。家長們一邊抱怨『現在的孩子養不起』,一邊不斷滿足孩子『日益增長』的消費要求。
從事了幾十年教學工作的王晶老師說:『在開學之際應該理性消費。很多家長以為開學時給孩子置辦全新的學習用品就是對他們的最大鼓勵,其實這樣不僅會助長孩子的奢侈消費和相互攀比,還不利於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更何況,一些功能較多的文具產品極易在上課時分散孩子們的注意力,對學習效果產生影響。』說起是什麼助長了孩子們的攀比行為時,她說,引起中小學生不良消費方式的主要因素來自家長。他們給予孩子的物質太多,精神太少。一些家長在業餘時間上飯店、逛商場、打麻將,那麼孩子自然學著逛小店、吃肯德基、上網吧。現在的孩子手裡都有零花錢,但很少有人用來買書買報,而是買零食、看電影、上網吧、買飾品。孩子的消費教育不容忽視省青少年教育心理專家宋國立老師說,青少年喜歡新奇的心理特點,決定了那些做得精美、造型漂亮的文具、服飾一定可以吸引他們的眼球。但是家長一定要把握好度,正確地引導孩子們的消費。那麼,應當怎樣對中小學生進行消費教育呢?
對此,市社科院研究員趙瑞政表示,時下在中小學生中流行的高消費現象,是由社會和家庭共同促成的。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使學生高消費成為可能。另外,『421』式的家庭結構,讓孩子成為家庭的『軸心』,他們要什麼家長給什麼。什麼東西父母不給買,還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做後盾。很多家長只知道為孩子花錢,並不知道教給孩子正確的消費方式。在市場經濟下,對孩子進行消費教育已經刻不容緩,如何理財、如何消費、怎麼消費已經成為擺在學校、家長、社會面前不容忽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