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工廠就是學校車間就是課堂——哈爾濱技師學院創建高技能人纔培養新模式
2007-08-28 07:28:46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李海濤 亓樹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這個假期,耿鵬沒有回家,而是拿起『噴槍』,在『4S』店乾起了汽車維修工作。經他手處理的各式名車不下幾十輛,『這小子的活兒,乾得漂亮!』客戶總是贊不絕口。

  耿鵬是哈爾濱技師學院現代汽車技術系汽車維修專業2年級學生,他所在的『4S』店實際上是該院自行設計的汽車實訓基地。從今年3月開始,耿鵬就被安排在汽車美容組實訓汽車鈑金、噴漆技術。接近半年時間,他儼然從一個當初連噴槍都沒拿過的毛頭學生變成了現在的『准技師』。現在,已有多家真正的『4S』店向他伸出了橄欖枝。他感激地說:『在實訓基地的磨煉,讓我提前進入了技術工人的角色。』

  哈爾濱技師學院創辦的汽車實訓基地,引進開放式的汽車4S店管理模式設置,分成上下二層,建築面積達到3000平方米,可容納400名學生參加實訓,同時承接對外服務任務,真正實現生產、教學、經營合一。從這裡走出的學生可直接到任何一家名車4S店就業上崗。

  工廠就是學校,車間就是課堂——這正是哈爾濱技師學院在培養高技能人纔過程中創造的新模式,『以實訓為中心,教學生產化和教學經營化』的理念,也自始至終貫穿於人纔培養的全過程。

  學校兼並國企,創造『前校後廠』辦學新機制

  一所學校兼並一家國有中型企業?這在表面上看來不可能的事,卻真實的發生了。以培養高技能人纔為主的哈爾濱技師學院,兼並『老牌』國企哈爾濱自行車工業公司的新聞,在當地引起轟動。

  哈爾濱技師學院的前身是黑龍江商業高級技工學校,是一所有28年建校歷史的國家級重點學校。為滿足市場『藍領』高技能人纔短缺的需求,2005年7月,經黑龍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批准,決定以黑龍江商業高級技工學校為依托,與哈爾濱市工業技術學校等4所技工學校整合,創辦了哈爾濱技師學院。

  『要造就高技能人纔,必須經過系統、全面的學校培養和訓練,並在實際生產中鍛煉成熟,在終身學習中持續提高。因此,高技能人纔培養的最佳形式和實現途徑是校企合作。』哈爾濱技師學院常務副院長朱榮欣對此深信不疑。可是,擴建校園、實訓基地建設的資金、佔地等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哈爾濱市政府領導提出了『用市場化運作方式解決技師學院建設問題』的思路,提醒勞動部門『從國企改革、職工「並軌」中找出路』。於是,『由學校兼並企業,把企業的生產資源與學校的教育資源整合到一起,辦一個前校後廠、產學一體化新模式的高技能人纔培養基地』這一大膽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思路初現端倪。

  幾經周折,哈爾濱自行車工業公司被鎖定為兼並對象。始建於1958年的哈爾濱自行車工業公司,佔地面積2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當年生產的『孔雀牌』自行車曾多次榮獲省優、部優稱號。由於產品成本高、機制不靈活等問題,該廠生產逐步萎縮直至停產,累計負債、拖欠稅款接近兩億元。1993年成為哈爾濱市政府停幫扶企業,目前有500多名留守職工。

  哈爾濱技師學院籌建組考察自行車工業公司時,公司破爛的廠房外表讓人有些寒心。考察組就要離開的時候,原廠總工程師莊樹凱執意請他們到車間裡看看。

  進入車間後,所有的人頓感『眼前一亮』:寬大的車間,由270多臺(套)設備組成的各種產品生產線相當完整,雖算不上先進,但完全可以滿足學院數控、機電、機械加工、焊接等專業學生實訓基礎設備的需要,建立實訓基地的成本會因此大大降低。

  不僅如此,他們還了解到,當年的生產能手、勞動模范也還都在崗。『以前學校要到處從企業「挖」能工巧匠,這些人不就是現成的優秀教師嗎?』朱榮欣高興地說。

  令哈爾濱技師學院師生欣慰的是,學校兼並企業的方案,在自行車工業公司的職代會上,以85%的支持率高票通過。此前,一位開發商看上了工廠這塊地,要買下來開發,但職工們不答應。該公司的『留守經理』張耘和說:『好端端的一個老廠就這樣賣了地、賣了廢鐵,職工們感情上接受不了。』

  聽說要給學生們當老師,廠裡的職工都很踴躍。原總工程師莊樹凱說:『現在技工這麼短缺,我是師傅帶的最後一個徒弟,今年都50多歲了,再不抓緊培養接班人,將來的車床誰開?』

  2005年12月,哈爾濱技師學院與自行車公司正式簽署承債兼並協議,低成本兼並了這家國有企業,並以原5個生產車間為基礎,組建哈爾濱技師學院實訓實業發展公司。

  哈爾濱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哈爾濱技師學院校長老孝國,多年致力於高技能人纔培養體系建設的研究。他認為,『前校後廠、產學一體化』的辦學模式是職業教育的一個深層次的創新,它完成了穩固的校企合一,實現了多層面的校企融合,而不是單純的資源整合。同時,企業的精神、市場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成本意識、團隊意識都將融入到學校的教育教學當中,這些對將來走上工作崗位的學生影響至深。

  以實訓為中心,探索『六合一』人纔培養新模式

  剛剛創造了職業教育創辦新模式的哈爾濱技師學院,在『前校後廠』、『校企合一』的基礎上,開始探索培養高技能人纔的新模式。

  朱榮欣說:『以往的校企合作,學校主動,企業不夠積極甚至不動。缺乏合作辦學的內在動力,一邊熱一邊冷。一旦受到衝擊,這種合作關系會產生波動。現在,工廠就是學校,車間就是課堂,我們可以在流水線上「生產」優秀技師。』

  最先得益的是學焊接、機械加工等專業的學生,直接進入兼並企業的車間學習和操作。由於校企已成為一家,因而在學生實訓過程中,企業更精心安排,對參加指導的工人師傅進行了崗前培訓,按照實訓計劃,定任務、定目標,落實責任制,保證教學設施、原材料供應到位。並在實訓期間由實習指導師傅針對學生個性差異進行分類指導。學生在技能訓練區進行各種焊接基本技能實訓合格後,可以轉到生產加工區進行真實的生產加工訓練,學生所學專業與崗位『零距離』,實際操作能力大大增強。

  實踐中,哈爾濱技師學院探索出了『六合一』的產學研一體化人纔培養新模式。即車間、教室合一,使學生在企業環境中學習,強化企業意識,讓學生真刀真槍動起來,確保技能訓練到位;學生、學徒合一,學生實踐時,既是一個技能學習者,又通過訓練成為一個合格產品的生產者,學校與工廠、學生與崗位零距離;教師、師傅合一,專業教師既是理論的傳授者,又是操作實習的師傅,克服了理論教師灌一套,實訓工場不對號,甚至相互矛盾的問題;理論、實踐合一,實施一體化教學、模塊化實訓,在實訓中學理論,在學理論的同時去操作;作品、產品合一,學生實訓時的作品就是為企業加工的產品,直接接受市場的檢驗;育人、創收合一,學生技能訓練的過程,既是提高專業技能的過程,也是生產產品、創造價值的過程,既解決了實訓材料費緊缺的矛盾,又練就了學生過硬的本領,真正實現在教學中促進生產,在生產中完善教學。

  走進哈爾濱技師學院,見到最多的就是具有教學和生產(或模擬生產)雙重功能的『一體化』教室。焊接專業和機械加工專業的理論課教室就設在實訓基地中,教師在課上、課間隨時帶領學生實際操作演示和練習。學生可以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從模擬實訓到生產實訓,再到頂崗生產,最後走上工作崗位。

  幾個月前,汽車維修專業學生林海濤為一輛故障車做4輪定位時,按程序傾角調整完畢後,卻發現方向盤是歪的。就在他苦尋答案的時候,指導老師潘廣吉走過來,只看了一眼,就讓他檢查一下下面一個螺絲是不是松了。果然,問題迎刃而解。這件事對林海濤觸動很大,『汽車實際故障變量很大,僅靠書本上的知識遠遠不夠,有些知識必須在實踐動手中總結、領會』。

  『產學研一體化』也真正在實踐中付諸行動。針對目前國內教學仿真模擬設備多為日本車型,而歐洲車型較少的現狀,現代汽車技術系的王超老師研制了『德國奧迪A61.8T發動機考試實驗平臺』,可以用發射器遠程遙控來設置包括變速箱、發動機、儀表3大塊共36種故障,學生可以全方位地在這個全真平臺上學習技能。

  以就業為導向,量身打造高技能人纔

  在高校畢業生普遍就業難的形勢下,哈爾濱技師學院培養的技能人纔卻供不應求,尤其是優秀技師,基本上是一人競聘,3家以上單位搶。

  汽車維修技術專業,開辦不足一年,但多家用人單位都提前預約要人。俄羅斯的一家勞務公司與學院簽約,每半年接收50名畢業生,月薪4000元。日本三慶株式會社代表參觀了汽車實訓基地後,對汽車鈑金、美容專業的學生贊不絕口,決定和學院共建人纔培訓項目和選送技術研修生。

  該學院與北京市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合作已經6年了,今年,趙婷、韓冬雪等5名旅游管理和服務專業的學生在國賓館實習並就業,有幸為國家領導人服務。

  『市場需要什麼人纔,我們就培養什麼人纔。通過聯合辦學、訂單培養、定向培養等多種模式,以就業為導向,以實踐培訓為中心,「量身打造」適銷對路的高技能人纔。』招生就業處的劉賓生主任介紹說,去年國內生產蓄電池和電力產品知名的哈爾濱光宇集團公司急需技術工人,找到我們後,學院馬上增設了蓄電專業,為配合企業實用性需要,由企業派相關專家和學院的教師共同編寫教材。

  目前,學院與上百家企業建立起長期的合作伙伴關系,根據專業需要,有重點地與相關企業合作建立了高技能人纔聯合培養基地。學院與哈爾濱焊接技術研究中心合作,建立了國際焊接技師聯合培養基地,共同培養具備國際資質的高級焊接及檢測人纔。還與黑龍江省總工會、哈飛汽車工業集團、東北輕合金有限公司、哈爾濱航空工業集團等幾十家大型企事業單位建立起培訓合作關系,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資源,形成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雙贏局面。

  就業前景明朗也帶動了生源的充足。2006年哈爾濱技師學院共招生1900人,今年計劃招生3000人。1.5萬平方米的教學主樓、3萬平方米的宿捨樓也破土動工。按照學院的發展目標,到2008年,哈爾濱技師學院將擁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人,各類中短期社會化培訓達1萬人,高級技工(包括技師)在校生比例不低於40%。到2010年,這三項數字將分別達到1萬人、1.2萬人和60%。針對社會需求,預計年接納1.2萬人實訓、2萬人鑒定的公共實訓基地也在建設當中。建成後,將充分體現『公共』職能,面向各職業院校、社會培訓機構、企業開放。學院還將繼續擴建10個分校,屆時,這裡的規模將跨入國內職教基地一流行列。

  哈爾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邊洪霄說,隨著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的全面實施,高級技工供不應求現象近年愈來愈突出,而與此同時,全市每年又有新增數十萬人的就業壓力。哈爾濱技師學院作為哈爾濱市勞動力技能培訓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再是一所簡單意義上的學校,而是一個集職前培訓、在職培訓、學位後職業技能培訓、下崗職工技能培訓、農民工技能培訓等全方位的開放式靈活的黑龍江職業教育平臺,必將輻射和帶動全省職業教育的發展,從而成為黑龍江職業教育的一顆明珠。

責任編輯:岳同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