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30日電 山路崎嶇,地形復雜,卻能把一條條坑窪路變成坦途。
雖人口多、『口袋』薄,編織的公路網卻已四通八達。
年初以來,五常市建成通鄉公路105公裡、通村公路251公裡,一個以高等級路面為先導、乾線公路為骨架、鄉村道路為支線的公路網暢通無阻,『五常大米』、『鳳凰山旅游』等縣域經濟品牌借勢登高,發展步入『高速路』。
化解不利因素,暢通經濟命脈,五常市突破交通瓶徑,牢固築就發展之基,邁出縣域經濟品牌化發展的堅實一步。
多方合力,政策資金齊上陣
在短短兩年間把一條條泥濘不堪的鄉村土路變成光潔平整的水泥路,錢從哪兒來?
用足用好國家和省、市政策。五常市挖掘潛能,集中財力,累計投入配套資金9320萬元。通過采取市級財政投入、市直部門捐贈、鄉(鎮)出資補貼、受益企業贊助、農民出工或自願籌資等渠道廣開資金源,有效破解了資金投入難題。
整合資源,攏指成拳。五常市制定出臺優惠政策,調動各方力量:各有關鄉鎮無償提供公路建設施工改線段加寬用地、取土場和拌料場地,負責修路所發生的土地佔用費、青苗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土地、電業、水務、地稅等有關部門紛紛開闢綠色通道,為公路建設提供便利。
建設農村公路,農民是受益者,也是主體參與者。去年,全市農民共投入5.4萬個工日,出動四輪、手扶拖拉機等機械3.3萬個臺班,拉運培肩土25.7萬立方米。
鐵尺嚴規『卡』出條條『放心路』
築路,是百年大計。打造『放心路』,尤其需要鐵尺嚴規。
為保證修建高質量農村公路,五常市交通局抽調30多名具有道橋專業技術的工程管理人員,組建了精乾的公路工程設計、勘測隊伍。根據當地農村公路的實際情況,他們還組建了工程監理辦和質量監督管理機構,對工程質量進行全程檢查和監督。為提高檢測的專業化水平,五常市交通局還投資100多萬元,專門購買了試(化)驗檢測設備和檢測專項用車。
鐵尺嚴規『卡』出一條條『放心路』。目前已完成通鄉公路105公裡、通村公路251公裡。所有已建成的通鄉、通村公路,經省、市有關部門檢查驗收,全部達到合格以上標准,其中付志路、山長路質量評定位列哈市前三名。
路通業興,擦亮縣域經濟品牌
無路不富,路暢業興。
暢通無阻的公路網使五常市的交通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也使農民的腰包鼓了起來。由於原公路狀況不好,公路通行能力差的鄉鎮、村屯,『五常大米』的價格每公斤只能賣上3.2元,民樂朝鮮族鄉裡坑坑窪窪的土路,還擋住了一撥又一撥的米業投資人。現在,隨著農村公路暢通,運輸便利,『五常大米』的價格每公斤提高了1.0元。僅此一項,五常市農民就增收近億元。
條條大路還為五常市引來了孵化金蛋的彩鳳凰,一些全國知名的稻米加工企業紛紛來此落戶。中良美玉有機谷物有限公司、豐粟有機水稻種植合作社、北京嘉德興業科技有限公司、哈爾濱亨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紛紛入駐五常市。經這些企業加工、銷售的『五常大米』每公斤價格高達20元。據不完全統計,五常市新建高等級路面農村公路沿線共引進項目56項,吸引國內外投資3.2億元。
公路暢通,使五常市縣域經濟的特色品牌借勢登高,也把五常市的旅游業拉入發展的『高速路』。隨著一條條農村公路建成,五常市境內的鳳凰山、龍鳳山等旅游景點的旅游人數比以前增加了20%以上,增勢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