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離開鄉村寄居城市 兩名呼瑪小學生千裡之外求學路
2007-08-31 10:46:2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高天賦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31日電 在我省一些偏遠的鄉村,富裕起來的農民面對城鄉教育資源的巨大反差,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些家庭投親靠友送孩子到城裡上小學

  坐了9個小時汽車、13個小時火車,21日晚9時30分,11歲的高媛和9歲的李寧來到了哈爾濱。她們將在哈爾濱停留兩天後,由自己的父親帶著繼續往前走,高媛去大慶的一所小學讀四年級,李寧去牡丹江的一所小學讀二年級。雖然兩個孩子都不大,但兩個孩子都是第二年離家到千裡以外的地方讀書了。這樣的路,她們每年要走兩個來回。

  家長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高媛的父親高長福告訴記者,他家和李寧家都住在呼瑪縣金山鄉,由於土地多,國家政策也好,這幾年農民的收入都不錯,生活好了以後,就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高媛三年級上學期開學的那天,回家後問高長福:『爸,啥是英語啊?我班同學說縣裡的孩子三年級就學英語!』高長福聽到女兒說完這句話後,心裡一震,『電視裡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姑娘這不一起跑就輸了嗎!』

  高長福和媳婦商量後,也想讓孩子去呼瑪縣城裡上學,由於縣裡沒有親戚,學校也沒有宿捨,如果高媛去呼瑪上學,就得住在專門招收小學生的住戶家裡。高長福和媳婦去考察了幾次,吃住條件都不行,實在捨不得,想等孩子到四年級再送。這期間,高長福給在大慶的姨打電話,說起縣裡孩子小學三年級就學外語的情況,結果姨告訴他,在大慶一年級的小孩就學英語。高長福的心裡更難受了,『不求孩子有多大出息,但總不能一張嘴就比別人差啊!其實不止是英語,幾乎所有的科目,鄉裡的小學和城裡的沒法比,不比不知道啊,看現在市裡的小學啥樣,語音室、微機室,大學畢業的老師……再看鄉裡,和20年前相比,只是房子新了,老師老了,學生少了,教材是新的,教法還是老的……』高長福這樣向記者表述他所看到的城鄉小學的差距。

  學生離家太遠,坐車太累

  經過幾次溝通,2006年8月末,高長福夫婦將高媛送到了大慶市奮斗小學,住在姨姥家,由於學制由六三變成了五四制,高媛重讀了小學三年級,並參加了一個補習班,重頭開始學習英語,雖然是重讀,但開始時,在原校一直在班級前3名的高媛還是跟不上奮斗小學的同學,好在小孩子學東西快,一學期後,高媛的成績又排在了奮斗小學三年級的前5名,高長福覺得把孩子送出來值。

  對於在外邊上學,高媛也表示,她願意在外邊上學,因為老師教的好,學校也好,但就是家離得太遠了,坐車太累了。高長福告訴記者,從他家到大慶有兩個辦法,從呼瑪坐4個小時長途客車到塔河,再從塔河坐15個小時火車到大慶;從呼瑪坐9個小時汽車到黑河,從黑河坐13個小時火車到哈爾濱,再從哈爾濱坐兩個小時的火車或者汽車到大慶。

  而在牡丹江的親屬家上學的李寧上學比高媛還要麻煩,她要從呼瑪坐9個小時的汽車到黑河,從黑河坐14個小時的火車到哈爾濱,從哈爾濱再坐5個小時的火車到牡丹江。9歲的李寧很懂事地告訴記者,因為上學不容易,她會好好學習的。

  雖然路途遙遠,費用不菲,但記者了解到,在呼瑪金山鄉,高媛和李寧不是個例,很多家長在孩子小學3年級以前就將孩子送到了外邊讀書,途徑一般是投親靠友,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有親戚朋友在大城市或者縣城,於是在我省大部分地區都出現一個新的行業,長托家庭,即學生家長交給長托家庭一定的費用,這些家庭負責照料孩子的生活起居,接送輔導。記者了解到,這些長托學生家庭大部分都比較負責,但由於競爭激烈、長托家庭素質不一以及對利潤的追逐和缺少監管,也存在很多問題,本報將對此繼續關注。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