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旅游
搜 索
專家把脈中國滑雪經濟 讓『亞布力』品牌走向世界
2007-08-31 14:41:13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張立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31日電 據中國滑雪協會統計,1996年中國參加滑雪的人不足1萬,滑雪場11家;到2006年,參加滑雪的人次達到了450萬,滑雪場超過280家。中國冰雪運動場地的數量和每年冰雪運動參與者人數分別以每年60%、100%的速度增長。作為一種新興的冰雪運動、冰雪度假旅游產品,在中國已經逐漸從一項運動發展成為一個產業,那麼,該如何發展中國滑雪產業?非雪期滑雪場該如何運營?

  30日,來自國內外的頂級專家聚集哈市圍繞中國滑雪業發展進行探討,把脈中國滑雪經濟。

  全球變暖滑雪業如何應對

  『暖冬是全球氣候變暖的結果,去年隨著暖冬現象的持續,我國各滑雪場紛紛拖延了開館時間,影響了經營情況。暖冬下的中國滑雪場該如何發展?』論壇上,來自北京的專家李健立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李健立說:『2006至2007雪季,用艱苦奮斗來形容北京各個滑雪場的經營狀態並不為過,由於持續暖冬,部分滑雪場提前宣布歇業,據統計,暖冬讓北京17家大小滑雪場損失約20%,高達2500多萬元。而黑龍江省氣象臺證實,從2006年12月到2007年春季,黑龍江省平均氣溫達到1951年以來的最高值,出現56年來罕見的冬季最暖天氣。暖冬讓滑雪場營業時間大為縮水,更讓雪場成本大幅上昇。所以,為了緩解此困難,我們要改變雪場的設備條件,提高人造雪的比重,加大造雪設備的投入,抓住有利的造雪時機,同時可以在適合儲存雪的地方大量造雪,以備將來之需。』

  對如此高的人工造雪成本,李健立表示,我國應推出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產品,比如空氣與水的結合,采用內混合技術,將空氣帶進霧化的水中,形成雪核,進而形成降雪,其操作中無需耗費其他能量,從而達到節能效果。

  利潤巨大,滑雪業該如何發展

  記者從論壇上獲悉,我國滑雪產業利潤巨大,但卻剛剛起步發展。據相關部門統計,我國80%以上雪場屬於規模偏小、設施和管理都比較落後的粗放型、體驗型初級雪場,這些雪場已經不能滿足游客進一步昇高的滑雪需求。對此,黑龍江省體育局局長趙英剛表示,中國滑雪產業的發展仍然停留在起步階段,目前除了規范體育旅游市場、加強硬件建設外,重要的是搭建品牌,培養人纔,推動滑雪業發展。作為黑龍江的滑雪產業就要打造『亞布力『品牌,形成品牌拉動效應,把我省體育滑雪旅游炒起來,營造氣氛,使這一品牌走向世界。其次,要組建專業體育滑雪旅游學校,構建中國滑雪旅游的教學體系,培養專門的大眾滑雪教練及管理人員,擴大滑雪業的影響,推動發展。

  雪地營救填補雪場運營空白

  采訪中記者獲悉,論壇中的各項議題直指滑雪產業出現的各項問題,尤其是雪地安全救護領域填補了國內空白。來自意大利的雪地營救高級顧問艾文表示,滑雪運動或體育管理上非常重要的服務就是專業的營救和急救工作。『盡管你會在事故防范方面做得非常好,會把非常詳細准確的信息通告顧客,但在戶外運動不管是娛樂休閑活動還是專業比賽,仍會存在有人員受傷的安全問題。在歐洲,根據法律,幾乎任何一場體育活動都必須提供專業輔助醫療營救支持,每個滑雪場都要有一間營救和急救房,在索道運營期間提供營救服務。這是一個責任,也是重要的服務。』

  艾文還透露,意大利將對營救培訓和測試提供全面的支持和贊助計劃。第一次營救培訓和測試工作將於2007年12月在亞布力開始實施,同時也將為大冬會提供相關營救工作。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