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4日電 隨著城市建設的迅速發展,架設在市區內的立交橋、高架橋為緩解城市交通難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這些車流量極大的橋梁大多穿過舊城區或居民小區,橋體產生的噪音污染一直在嚴重影響著在立交橋周邊生活的居民。
市民王女士家住哈市香坊區三合路與三大動力路交口處附近,透過她家的窗戶,可以清楚地看到『三層』高架橋上通行的車輛。日前,記者來到家住大慶副路1號樓五樓的王女士家看到,雙向設置的高架橋在此處交會,形成了三層橋體的特殊格局。王女士家所居住的居民樓一側面向三大動力路,距橋體不足10米。王女士告訴記者,自從這個橋建好後,她家臨街一側的臥室就很少開過窗,平時只能通過陽臺的一小扇窗戶透氣。由於橋上來往的車輛非常多,產生了很大的灰塵和噪音。夏天只要開窗透氣,家裡就會落上一層灰塵。灰塵大可以清掃,但是來往車輛產生的巨大噪音卻無法解決。為了證實噪音的影響,王女士打開了臥室臨街一側的窗戶。盡管室內電視機開著很大的音量,但是窗外尖銳的汽車喇叭、車輛快速駛過的聲音仍然掩蓋了電視機的聲音。
記者對二環、內環的一些路段觀察發現,在很多路段的立交橋都從居民樓旁架過,其中一些路段橋體與居民樓的水平距離不足10米。道裡區前進路、河鼓街一帶路段這種情況尤為突出,其中前進路81號居民樓居民家窗臺距橋體欄杆距離不到5米。記者從一些臨橋居民處了解到,市民王女士家的現狀就是他們的日常生活縮影,巨大的噪音污染一直都是令臨橋居民頭痛的問題。
據了解,目前廣州、深圳等一些大中城市已經陸續在經過住宅小區附近的高架橋外側設置隔音屏,以此來緩解噪聲對居民產生的影響。《哈爾濱市城市居民居住環境保護條例》第二十條規定,經過居民居住區的高速公路和城市高架、輕軌道路,應當采取有效控制環境噪聲污染的措施。但是,目前哈爾濱市唯一全橋設有減噪設施的橋梁只有海城橋。除此之外,安裝隔音屏的橋體在市區內仍然非常少見。
市民劉女士等臨橋居住的居民說,橋體產生的巨大噪音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活和休息,希望政府有關部門能夠傾聽居民的呼聲,為距離居民樓較近的橋體安裝屏蔽、隔音設施,減少噪音污染對臨橋居民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