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不僅買票還要花錢買『票根』 使用兩月市民質疑公交IC卡
2007-09-05 15:17:3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徐明輝 王宗華 郭俊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5日電 銷售價怎能和押金價作比較?制定卡費、票費為何不聽證?身高1.2米的小朋友為何要買全票?

  登上公交車,手持IC卡輕輕一刷,就完成了付錢的過程。公交IC卡從正式使用至今兩個月來,讓哈爾濱市民享受到了方便和實惠。然而,在『喜刷刷』的同時,許多市民對公交IC卡使用中的一些問題也心存疑惑,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疑問一:銷售價與押金價,不同概念咋比較?

  哈爾濱市公交IC卡分出售、出租兩種形式,出售價格為A卡15元/張,售出不退。普通卡出租時預收18元/張的租金,按0.5元/月扣除租金,退卡時按月扣除,在使用36個月後,卡歸個人所有。特種卡(老年卡和優待卡)的成本費由哈市財政支付。記者從承擔IC卡生產的哈爾濱市城市通智能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城市通智能卡公司』)了解到,截至目前,該公司已經辦理公交IC卡60萬張,其中大部分是出售形式的A卡即15元/張的。

  據了解,我國絕大多數城市的公交IC卡都采用押金的形式:北京市IC卡押金20元、天津市押金18元、重慶市押金25元、廣州市押金25元、南京市押金30元、鄭州市押金20元……這些城市的公交IC卡在有效期內,乘客可以到卡點辦理退卡手續,返回押金錢。也就是說,其他城市的公交IC卡屬於公交公司,乘客只是借來使用一下;而哈爾濱市的公交IC卡的成本費用由乘客承擔,一位市民形象地比喻:『我們不僅要支付乘車的費用,還要花錢買「票根」。』

  為何哈爾濱市公交IC卡不采取押金形式,哈爾濱市交通局有關人員對記者說:考慮到其他城市出現的因退付押金產生糾紛,所以哈爾濱市沒有采取這種形式,而是直接售卡。

  采訪中,哈爾濱市退休教師穆傑表達了這樣的觀點:公交IC卡試行時,哈爾濱市交通局新聞發言人解釋說:『國內各城市公交IC卡發行價格平均在22.6元左右,哈爾濱市確定的15元的發行價格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仔細研究纔發現,上述的『發行價格』字樣,是混淆了哈爾濱市『銷售價格』與外省『押金價格』的法律概念。穆傑認為將二者進行比較,邏輯上是『偷換概念』,無形中實質上讓市民增加了支出。

  黑龍江工程學院社會科學系主任黃紅副教授說:『押金的性質相當於擔保金,其前提是權利人的物品不在自己掌握之中。公交IC卡在外省多是押金卡,歸屬公交公司,因為市民可以退回IC卡的卡費;而哈爾濱市的IC卡是銷售的,市民不能退卡費,從本質上講,買卡市民承擔了公交改革的部分成本。』她說:『公交服務是政府提供服務的一種,公共交通服務就像供水供電一樣,可以在運營過程中收取一定的費用,但讓市民承擔公交信息化即IC卡費用,是不合適的。』

  疑問二:15元與0.9元,何時纔省錢?

  公交IC卡為何比水表IC卡、電話IC卡、銀行IC卡都貴,一直是市民關心的問題。哈爾濱市交通局解釋說,公交IC卡的綜合成本構成包括卡片購置成本、卡面美工設計成本、卡片表面個性化印刷成本、卡密鑰成本、卡片初始化處理成本、卡片充值、審驗和安全管理綜合成本、卡片更換成本,上述成本為15元。

  省政協委員、豪普工貿公司董事長馮洪濱對此有不同看法,他說:『我曾經考察過國內外多家IC卡生產廠家,有接發功能的高級IC卡成本在10元錢以內,而且生產數量越大生產成本越低。在一個常住人口400萬的大城市,IC卡的成本完全可以降低。』他認為隨著發行量的增加,IC卡費應下調:『運營部門要在投資商和消費群體之間找到一個最佳的利益平衡點。』

  雖然刷公交IC卡每次可享0.9元的優惠價,但是由於公交IC卡的成本由市民承擔了,很多市民還是覺得刷卡並不怎麼省錢。平日裡精打細算的南崗區居民宋超英女士7月初就買了一張普通的公交IC卡,但她並不覺得刷卡合適,她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每次乘車比投幣省了一角錢,可是如果將15元買卡錢算進去,15元÷0.10元=150次,就是說乘車150次以後,纔能真正享受到0.9元的優惠價。

  對於確定0.9元的刷卡價,哈爾濱市物價局工作人員解釋說,打折的幅度不同與財政主管部門給予公交運營部門的補貼幅度有關。公交票價打折幅度是依據公交運營成本和財政補貼綜合測算得出的。哈爾濱市交通局有關人士介紹說,通過對哈市公共汽車總公司的線路作抽樣調查,單人次乘車營運成本為0.93元。

  記者了解到,沈陽、合肥、南京、成都、蘭州、鄭州、武漢、烏魯木齊等省會城市在制定公交刷卡價格時都進行了價格聽證。2005年我省制定的《黑龍江省價格聽證目錄》也明確規定:對於列入目錄的各項收費在制定和調整價格時必須組織聽證,其中包括城市公共交通費用。

  哈爾濱市的閻先生認為:『公交IC卡費用、票價和老百姓密切相關,然而卻沒有發言權,雖然發行之初有關部門曾經做過問卷調查,但實際上問卷結果並沒有對制定價格起作用。』

  疑問三:身高超過1.2米就買全票?

  『幼兒園孩子乘坐公交車的票價比學生高出一倍,讓人想不通!』家住哈市泰山路的退休乾部老劉,說起自己領著小孫子乘坐公交車的經歷,感到十分不解。

  老劉5歲的小孫子身高1.2米。幾天前他領孩子乘坐公交車的時候,司機要求孩子買票,並說超過1.2米就應該按成人的標准購票。老劉說按學生IC卡的標准買票可不可以,司機說不行,只能按成人標准。劉先生質疑說,為什麼這麼小的孩子花的票錢竟然比學生的0.5元還高出一倍?

  老劉說,看到學生可以拿著學校證明辦理學生卡,他就拿著幼兒園的證明試圖到有關部門辦理公交IC卡,得到的答復是不行。

  實施公交IC卡之前,身高1.2米以上的兒童可以買半票(0.5元)乘車。公交IC卡實施之後,1.2米以下的孩子繼續享受免票乘車,高中生、初中生和小學生享受學生卡B卡,每次乘車刷卡0.5元。1.2米以上的幼兒園小朋友享受不到乘車優惠。

  城市通智能卡公司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學生公交卡只包括哈市在校的中小學生,對於超過1.2米的幼兒園兒童怎麼辦理公交卡,目前還沒有具體規定。記者說存在這樣問題的孩子是一個很大群體時,這位工作人員建議通過適當渠道呼吁一下,解決這個問題。

  在一家大型幼兒園工作了多年的張老師說,現在幼兒身高普遍增長,每年她所在幼兒園的學前班都有好幾個超過1.2米的孩子;雖然難以全面統計,但這樣的孩子在全哈爾濱市是一個不小的群體,讓這些孩子承擔和大人一樣的公交票價顯然有失公平。公共管理部門在制定政策時,不應該忽略了這一點。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