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6日電 『乘風湖水碧漣漣,昔日污塘改舊觀。順勢依堤修廣場,圍池就景建林園。平湖掠浪煙含渚,柳岸拂風綠染山。眺望石橋雲水處,風光旖旎渡游船。』這是大慶市一位市民到今年改造竣工後的乘風湖公園游玩後所作的一首七律。
『乘風湖』過去叫『周瞎泡』,那時周邊樓區生活污水、造紙廠廢水等大量排入泡中,水質污濁不堪,夏季散發出腐臭氣味,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生活。2003年起,大慶石油管理局投資興建乘風湖生態園,治理湖水,改造環境,栽植雲杉、旱柳、銀中楊等喬灌木3萬餘株,種植草坪4萬餘平方米,周圍陸地綠化面積達90%以上,成為市民休閑的好去處。
乘風湖的變化是近年來大慶市建設生態城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一個縮影。
乘風湖生態園成為市民休閑的好去處。記者於忠斌攝
以泡澤水系治理為重點
大慶開發建設近半個世紀以來,生態環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近年來,大慶市著眼於可持續發展,大力改善生態環境,圍繞『治水、復草、還林、淨氣』等重點,全面建設生態城市,營造適宜人居的生態環境。
大慶市把泡澤水系治理作為改善生態環境的重點難點,對境內100多個泡澤有計劃地加以保護、開發和治理。采取政府專項投入、城市開發帶動、轄區單位包治等多種辦法,每年治理一批主要泡澤。今年在55項城市建設重點工程中,生態環境項目就有11個。黎明河、萬寶湖等城區8個大型湖泊經過綜合治理,水質清澈,周圍綠樹成蔭鮮花盛開,成了魚鳥歡快嬉戲、市民休閑的好地方。
近幾年,石化總廠乙烯、金世紀生態園,龍鳳區荷花塘等20個生態園相繼完成,全市百餘個生態園共同勾畫出一幅生機盎然的城市景觀圖。
為了保護好龍鳳濕地這個全國最大的城中濕地,大慶市投入巨資定期補水,擴建污水處理廠,整治周邊環境,搬遷濕地住戶。如今,龍鳳濕地擁有76種鳥類、45種魚類、314種植物。其中,國家I級保護鳥類就有5種。丹頂鶴、白鸛、天鵝等珍稀鳥類都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
鹽鹼地上搞綠化成效顯著
大慶大部分為鹽鹼地,在鹽鹼地上搞綠化,難度超乎想象。過去,人們編了幾句順口溜,『栽一片,死一片』、『活人栽死樹,死樹氣活人』。大慶市創新方法、捨得投入,采取買土栽樹種草、換土養護等方法進行綠化,盡管投入增加了近百倍,但打造綠色生態的初衷和決心不曾改變。幾年來義務植樹造林199.6萬株,新增綠地2600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9.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9平方米。 『西北風口』和嫩江沙地得到有效治理,共完成造林41萬畝;以龍虎泡、霍家泡等16個重點湖泡為主的圍湖造林工程完成3.43萬畝,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治理均取得顯著效果。
整治工業污染源毫不留情
大慶市秉承以人為本、協調發展的生態建設理念,實施了一系列環保淨化工程:實行環境准入制度,對所有建設項目進行規劃建設環評;對重點工業污染源的整治毫不留情,通過強制審核、掛牌整治、限期治理等方法,使其實現達標排放;加大對市區內環境噪音和污染防控力度;投資2億元,完成污染治理項目100個,並重點推進了石化分公司污染事故應急設施建設項目,煉化分公司工業廢水深度處理與回用、污染事故應急設施建設項目等,削減了污染物的排放。在省內率先公布環境空氣質量周報,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連續多年名列全省第一。空氣污染指數、工業污染源排放、固體廢棄物處理等27項指標全部達到國家標准。
城市綠化覆蓋率39.2%、城市污水處理率100%、環保投資指數2.08%、空氣污染指數98.36%、煙塵控制區覆蓋率100%、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空氣指數353天達到優良......作為仍處於轉型期的資源型工業城市大慶來說,2006年的這一組數字背後承載著大慶人為建設生態城市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索取和付出,他們掌握了平衡的秘訣』
如今的大慶,底色是草原和濕地;如今的大慶,天藍、水清、草綠、雲白,大街小巷整潔乾淨;如今的大慶,擁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綠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
『這裡擁有中國最大的油田,這座城市創造的精神和物質財富,深深地影響著共和國。她是一座能源城市,又是一座環保城市,在對自然的索取和付出之間,他們掌握了平衡的秘訣,丹頂鶴也喜愛這裡。』在央視2006年度中國魅力城市頒獎盛典上,組委會為大慶寫下的頒獎詞對大慶生態建設給予了精闢的闡述。
從2001年在全國內陸城市中第一個獲得國家環保模范城稱號,到2004年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示范獎,大慶市建設生態城市的步伐一直沒有停歇,今年在大慶市第七次黨代會上,更是提出了實現礦區型城市向現代都市跨越,打造龍江西部區域中心城市和生態園林城市的目標,向世人展現了一幅湖在城中、城在綠中,藍天、碧水、綠地相互輝映的適宜人居的生態園林城市的和諧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