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菊花展9月8日在哈爾濱市香坊區尚志公園盛大開幕
2007-09-06 11:34:08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劉志明 董銘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6日電 經過近兩個月的緊張籌備,以『構築和諧香坊』為主題的中國·黑龍江第四屆菊花展,將於9月8日在香坊區尚志公園舉行,這是東北地區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數量最多、品位最高的菊花博覽會。目前,300多個品種、30多萬盆待放的菊花已經把尚志公園裝扮成花的海洋。9月8日,省市領導和群眾近3000人將參加開幕式。

  『金風飄菊蕊,玉露泣萸枝』。在寒霜將降、百花凋謝之際,唯菊花傲霜怒放,競斗芳菲,使秋日生機勃勃,勝似春光,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奮發向上的力量。因此,菊花深得我國人民的喜愛,被古人列為花卉『四君子』(梅、蘭、竹、菊)之一。今天,菊花仍然躋身於我國十大名花之列。香坊區一直將菊花作為本區的象征,2004年以來連續舉辦菊展,吸引了國內外數十萬人參觀游覽。

  滿園寒香笑霜菊傲金秋

  本屆菊展除將繼續承揚歷屆菊展東北三省『規模大、數量多、品位高、品種全』的宗旨外,在菊花品種繁育、菊藝造型的設計手法和表現力上都有新的突破。

  一是創新菊花品種。在精品菊花的培育中,除繼續保有我國獨特的古典菊花外,還大量引進了近年來國際上菊花產業發展較發達地區的菊花新品,使精品菊花展示走上了國際化進程。

  二是創新菊展造型。菊展造型制作上,在制作菊塔、菊龍等傳統菊藝代表作品之外,大量設計了以『奧運標志性造型』為題材的作品,設計思想上充分引入了現代設計理念,緊扣時代主題,造型線條流暢,色彩運用得當,極富感染力。

  三是創新合作模式。在本屆展會的組織過程中,香坊區與我國菊花產業較發達的上海、鄭州、開封、黃河岸風景區,以及承辦我國最大規模的廣東中山小欖鎮菊花促進會建立聯系,獲取了廣泛的技術支持,並就展會組織過程中『相互參與、相互支持』等問題達成共識,為黑龍江省菊花展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大景區錯落卅萬菊花爭艷

  本屆菊展景區布置以北京奧運、構築和諧、城市人文、回歸自然為主題。共分四大景區、兩個展區及三個銷售區。不僅采用菊華擺盆展覽方式,還采取菊花裱紮方式,制作多座大型菊花立體造型,增加人文因素,突出本屆菊花展的主格調。本屆展會將陸續展出菊花品種近300個,各色菊花30萬盆,菊花盆景500盆。

  第一景區:超越夢想

  『因為夢想,所以奧運』是本屆北京奧運會的倡導語之一,也是千百萬奧運參與者的心靈寫照。本展區意在鼓舞龍江健兒發揚拼搏精神,爭取在本屆奧運會勇奪金牌,實現夢想。

  公園北門廣場

  在北門正中小綠地內擺放2008北京奧運會會徽,制作五色草福娃造型五個。主門兩側與環路入口間,擺放兩條菊花龍,在趙尚志塑像附近擺放菊花展臺。

  第二景區:追逐理想

  『構築和諧社會』是當今社會各項建設的核心目標,本景區通過全園主景觀『蒸蒸日上』體現龍江人民為達成這一核心目標而勇往直前,通過不懈努力,使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公園西部廣場

  該景區主要以大型菊花立體造型為主,采取裱紮方式,創造出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藝術作品。制作了2008北京奧運會會徽及五環標志。

  此展區的主景觀是題為『蒸蒸日上』的一組7米高的『海螺』菊花裱紮藝術作品,配以4個4—6米高的菊塔,直徑8—10米的菊傘,氣勢磅礡、色彩斑斕。

  第三景區:都市印象

  以『菊花牆』為依托,結合『鳥類投食點』、熱帶魚觀賞區、精品菊花展區、五色草立體造型等人文景觀營造蓬勃發展的『都市印象』。

  公園南門兩側菊花歷史文化牆

  此展區南側部分以『母愛』雕塑為中心,沿兩側擺放菊花工藝盆景造型,制作菊花水族箱造型一個,配合觀賞魚、鳥展位,營造『鳥語花香』的城市景觀。

  南門入口處人工湖湖面上擺放五色草立體造型『三潭映月』。

  展區東側教師樓菊花牆前制作編鍾、鼓樂等造型。

  通往湖心島拱橋前制作『天女散花』工藝菊花造型。

  第四景區:妙筆天成

  本景區以假山、河汊為依托,旨在營造『自然』、『回歸』的意境,人在其中,與周圍的一花一木融為一體,共同構成一幅生生不息的畫面。

  公園假山及周邊廣場

  用懸崖菊來點綴假山山石,假山前綠地制作一座8米高的菊花風車造型,綠地中制作三到五組『福豬』菊花裱紮造型。

  精品區

  精品區位於尚志公園東南角,在此展區內,有來自國內外精品菊花200種2500盆,此處將陸續展出來自我國開封、武漢、上海、小欖、昆明等地以及日本等國家近年來培育的菊花新品近三百種。我國傳統的十大名菊以及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國華系列』、『清見系列』都將一一展現在觀眾的面前。

  此外,為豐富菊展內容,提高文化內涵,提昇菊展品位,菊展期間將推出插花比賽、盆景比賽以及菊花攝影及書法大賽等娛樂項目,並舉辦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等。可使眾位賓客一睹菊花風采,感受秋菊風骨。

  新香坊展新氣象新菊展迎眾賓朋

  中國·黑龍江第四屆菊花展是新的香坊區成立後舉辦的首次大型菊花展,也是香坊區打造『經濟強區、靚麗城區、和諧新區』的重要工作內容。『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今後,香坊區將繼續發揚菊花不屈不撓的精神,凝聚全區乾部群眾的智慧和力量,解放思想、團結務實、創新爭先,早日實現『經濟強區、靚麗城區、和諧新區』的奮斗目標,讓香坊區的天更藍、樹更綠、花更香……

  菊展歷界回顧

  第一屆菊花展於2004年9月9日至10月9日在香坊區尚志公園開幕,主題為『萬菊迎國慶、花香滿龍江』。主辦單位為哈爾濱市政府、黑龍江省建設廳。菊花品種達200多種,菊花20萬盆,共有4萬人次參觀菊展。

  第二屆菊花展於2005年8月28日至10月4日在香坊區尚志公園開幕,主題為『傳承菊花文化、品位都市生活』。主辦單位哈爾濱市政府、黑龍江省建設廳。菊花品種達210多種,菊花25萬盆,參觀人數6萬人次。

  第三屆菊花展於2006年8月28日至10月8日在香坊區尚志公園開幕,主題為『打造老百姓自己的節日』。主辦單位哈爾濱市政府、黑龍江省建設廳。菊花品種達200多種,菊花28萬盆,共有15萬人次參觀。

  菊花的藥用價值

  菊花作為菊科植物,其價值不僅體現在觀賞性,更重要的是它在我國傳統醫學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且毒副作用極小。《本草綱目》中說菊花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能。《神農本草經》記載,久服菊花『可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中國藥用植物圖鑒》記載:菊花『為清涼性發散風熱藥,功能疏風熱,清頭目,降火、解毒。主治頭痛眩暈、血壓亢進,神經性頭痛等。』這說明,菊花從古至今都在作為藥用,對治病、強身、保證人民的身體健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綠樹鮮花處處美打造綠色新香坊

  2007年以來,香坊區在靚麗城區建設中,緊緊圍繞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目標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園林綠化工作,通過政府組織、部門配合、區街同創、社會參與、機制推動等措施,使各項工作得到了突破性進展,開創了全區園林綠化工作的良好局面。

  2006年10月,原動力、香坊兩區合並為新的香坊區。兩區的合並,標志著新的香坊區的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也為園林綠化工作的發展帶來了難得的契機。但同時也面臨著各項綠化指標偏低、可綠化區域較少等難題。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把加快園林綠化工作擺到改善人居環境、改善投資環境的戰略高度,把搞好城市園林綠化作為建設靚麗城區的重要抓手和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集中精力推進園林城市建設。提出了要把綠化建設與創建國家園林城市、與全區經濟社會發展、與體現以民為本觀念相結合的目標要求。在綠化建設中,香坊區始終堅持以點帶面、突出重點的建設理念,樹立精品意識,全力打造精品亮點工程。建設時以鄉土樹種為主基調片植成林,配合點綴常綠喬木、珍貴樹木、彩葉樹種,向大組團、大色塊要效果。工程建成後品位突出,特色明顯,大氣但不粗糙,細致但不做作。按照規劃,2007年實施了『三園、四路、四綠、一展和街路及庭院達標為重點的五大工程』,即公園建設工程,街路綠化建設工程,庭院建設工程,彩化、美化工程及菊展亮點工程。全年計劃新增綠地75萬平方米,計劃植樹15萬株。

  建設三大新公園綠化休閑好去處

  丁香園位於保健路與旭昇街交匯處,佔地36216平方米,是香坊區今年重點建設的一處特色游園項目,共計植樹8068株。園內大面積片植丁香,丁香品種達39個,其中歐丁香、金葉丁香、朝鮮丁香等珍稀丁香多達20餘個品種。園內專為青少年朋友開闢科普知識園地,栽植省內全部丁香品種,並利用宣傳畫廊的形式,多視角展示丁香的特色,為青少年朋友認識丁香、了解丁香、品味丁香提供場所。為建好丁香園植物景觀,還在園內栽植山葡萄、串紅、大花萱草、景天等垂直綠化彩化植物,為游園增添了觀賞性。配以常綠樹木、彩葉喬木點綴,喬灌花草搭配、錯落有致、色彩艷麗,形成春夏觀花、秋季觀葉觀果、冬季觀景的幾大風景線。正門入口處栽植有數棵暴馬『丁香王』,樹高7米,樹冠冠幅達4米,成為園內的標志性景觀植物。如此高大的丁香樹落戶哈市,尚屬首次。丁香園內設有園路、雕塑及各種休息設施,市民在此流連忘返。

  開放式公園黛秀湖公園佔地總面積5萬平方米,綠地面積2.4萬平方米。公園主景觀是佔地1.8公頃的黛秀湖,湖水最深處3.5米,淺水區平均深度1.2米,儲水量3.6萬噸,是東北三省最大的中水人工湖,湖水來自上游哈啤松江分廠排放的中水,多餘水量將流入馬家溝河,作為馬家溝河的清水水源。夏日常見兒童在湖裡戲水游玩,老人在岸上微笑觀看,各得其所,其樂融融。

  俄羅斯風情園位於香坊區成高子鎮東南5公裡的阿什河畔,總面積約66.7萬平方米。風情園從總體規劃上體現俄羅斯傳統風格,以俄羅斯著名古典建築為原型,建築由內而外乃至質地、色彩體現俄羅斯文化特色。整個公園共分七個功能區,分別為:園區入口服務區;綜合服務區;俄羅斯俱樂部;文化休閑區;農業觀光區;娛樂運動區;原生態區。美妙的風光、熱情的服務,讓游客不出國門即可體驗異國情調。

  抓住四條主乾道條條道路鑲綠邊

  南直路景觀大道。南直路(公濱路—漢水路)地處城區邊緣部,綠地面積26000平方米,是香坊區的一條重要乾道,是會展路線必經之路。整項工程共計植樹1215株。道路中央分車帶內引栽核桃楸、黃槐、京桃等樹種,以黑松、樟子松、檜柏等常綠喬木點綴,成為代表哈市形象的重要乾道之一。

  電塔北街景觀大道。電塔北街(三大動力路—公濱路),綠地面積26253平方米,是連接香坊區南北部的重要乾道。電塔北街共計植樹4900株。在建設時,更新路側行道樹,按原有綠化風格進行補植,在電塔橋下栽植檜柏、李子、丁香等植物品種,同時對橋體進行垂直綠化,栽植牽牛花形成綠中帶花的『綠面』遮蓋橋體,給橋體和街路增添生機。

  通鄉街景觀大道。今年,香坊區對通鄉街在以往全面改造的基礎上進行提檔昇級,更新路側樹木,密植成林,在路側空置綠地內栽植山桃稠李、山梨、暴馬丁香等樹種,使整條路綠蔭成片,樹美花香,大幅提昇了街路的綠化品位。通鄉街共計植樹1114株。

  三大動力路景觀大道。三大動力路是連接香坊、南崗兩區南部地區的一條重要乾道。香坊區今年再次對該路加大投資力度,補植行道樹,更新枯死樹,全面提昇道路綠化品種。共計植樹710株。

  2007年香坊區補植街路86條,在保持街路原有綠化風格不變的前提下,按同樹種、同規格進行補植,為增加街路植物品種,在個別街路引栽新樹種,共計補植樹木8107株。

  鋪設三大綠地綠意點綴香坊

  健康路路側綠地,位於健康路與三合路交叉口處,面積2000平方米,運用常綠樹及花灌木來表現四季有景的植物景觀效果。共計植樹844株。

  保健路路側綠地,位於三合路與保健路交叉口,面積1300平方米,樹種選擇上主要采用本土樹種,運用植物的季相變化和色相變化來達到三季有花果,四季可看綠的效果。共計植樹303株。

  哈平路路側綠地。位於哈平路道路兩側,面積4萬平方米。以水臘和紅瑞木梯次栽植,在路側護坡處組成波浪式的綠籬模紋,遠觀宛如流淌的綿延清泉。路側共植樹154株,栽植丁香25685株,構成獨具哈市特色的『丁香大道』。

  閩江路路側綠地,位於閩江路南側,面積5585平方米。綠地規劃采用耐修剪的植物圍合空間,增加行道樹,樹種為花楸。利用灌木集合成體積較大的球,配置剪型榆樹,點綴常綠樹和觀色灌木,共計植樹898株。

  垂直綠化彩化香坊五彩繽紛

  為迎接第十八屆中國哈爾濱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的召開,2007年,香坊區開展了垂直綠化彩化建設,對中山路、公濱路等13條街路,動力廣場及59中學等3家單位庭院進行垂直綠化;對丁香園、尚志公園兩個公園,動力廣場、日月廣場兩個廣場,南直路環島、公濱路環島、中山路環島3個環島及哈平路、紅旗大街、三合路實施彩化建設,栽植串紅、玉簪、彩葉草、五色草等彩化品種17798.48㎡,1717222株,擺盆花1082盆,設置花壇、花缽、吉祥葫蘆等彩化造型578組,其中栽植宿根花卉1260329株。通過垂直綠化和彩化建設,鞏固了春季綠化成果,提昇了城區綠化品位,增加了綠化覆蓋率,彰現了園林城區特色。

  實施全程管控鞏固綠化成果

  為確保市區重點綠化建設高標准、高質量完成,香坊區對重點綠化建設工程進行了全程監管。在招投標階段,為確保工程建設招投標工作公開化、透明化,成立了由區紀檢委、區財政局、區建設局、區園林辦等部門聯合組成的綠化建設招投標工作組,對參與工程招投標的企業進行嚴格的資質審驗,凡『五證一書』不全者堅決不准參與香坊區2007年綠化建設招投標。在施工中,聘請專業監理隊伍對工程質量全程監管,區園林辦成立監管小組管理、市動植物防疫站檢疫、市指導組指導管理,四級監管層層把關。此外區園林辦根據施工情況提出『九不准栽』要求,即坑穴不合格不准栽,土壤達不到植物生長要求不准栽,樹木土坨不達標不准栽,傷根破皮樹木不准栽,樹木徑級不夠規格不准栽,分枝點未按規定要求不准栽,冠形不夠豐滿不准栽,植物有病害不准栽,未經過植物檢疫不准栽。按此要求共清退不合格苗木2000餘株,用風鎬挖坑420個,苗木檢疫率達100%,新植樹木成活率達98%以上。

  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香坊區重新設立園林病蟲害監測點,繪制監測圖,清晰標定全區的街路和庭院。建立園林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組織機構,制訂規章制度,確保責任落實到人。建立園林病蟲害動態網絡化管理。以區園林辦所屬各基層單位為主體形成專業園林病蟲害測報防治網絡系統,以駐區單位、物業居民小區為主體形成群眾園林病蟲害測報防治網絡系統;以綠化招標建設街路建設單位為主體形成標段園林病蟲害測報防治網絡系統,通過這三個網絡系統的建立,形成了全區的園林病蟲害測報防治網絡系統,由於措施得力,全區從未發生過病蟲害大規模爆發事件。

  進入7月以來,哈爾濱市連續多日高溫少雨,城市綠化樹木嚴重缺水。香坊區高度重視此次旱情,在市城管委下發開展抗旱澆水緊急通知前,已將7月14日—7月31日定為抗旱保綠重點階段,集中資金和人力物力,派專人負責管護城區的澆水質量。在澆水工作采取了幾項措施。一是調整時間,采取早晚澆水,避開中午12點至下午2點的暴曬時段。二是用配有農藥的稀釋水對針葉樹進行洗冠。三是將公共綠地列為抗旱護綠的重點地段,同時采取區街聯動、街道辦事處和社區聯動的方式,使全社會都參與到抗旱工作中來。

  綠色文明和諧香坊

  全區共完成新植樹木189217萬株,新增綠地81.71公頃,超過了市下達全年植樹15萬株,新增綠地75公頃的指標任務,在全市首家實現新增綠地新植樹木雙報捷。通過園林城區的建設,大大改變了全區的城市面貌,改善了人們的居住環境,有力提昇了城區綜合服務能力,增強了香坊區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打造了香坊區的綠色文明、綠色文化,全區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得到了更加協調的發展。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