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價格節節高龍頭企業吃不飽 脆弱的肉牛產業鏈條
2007-09-10 10:04:3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賈紅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10日電 在大環境的帶動下,近年來,黑龍江省肉牛交易走出了持續上揚的良好態勢,尤其隨著多家肉牛加工龍頭企業落戶黑龍江省,肉牛交易價格加速上揚。一條從養殖到加工的肉牛產業鏈條已經逐漸形成。但是隨著需求的不斷擴大,牛源不足、尤其是優質牛源缺乏,現有品種雜亂等問題也浮出水面。在火爆的市場交易表象背後,原料基地發展滯後,第一車間仍未走上正軌等已經成為制約黑龍江省肉牛產業發展的隱患。

  肉價節節高,龍頭吃不飽

  於明臣是穆棱市最大的『牛販子』。1日那天,他家的院裡正拴著近百頭黃牛。由於牛源緊張,他感到今年抓牛的難度明顯加大。而讓販了很多年牛的他沒有想到的是,如今一頭好公牛居然可以賣到10000元。

  在全省最大的肉牛養殖基地賓縣,今年牛市交易也火爆非常。賓縣畜牧局局長熊長林告訴記者,這兩年,當地牛肉的交易價格一直持續攀昇。眼下,那裡每市斤牛肉價格為6.2元,比去年同期上漲了近一倍。

  牛價上漲,牛源不足是根源,由此則直接導致了肉牛加工企業『吃不飽』。8月末,記者在穆棱市龍頭企業『皜月』看到,偌大的分割車間內,四條生產線只開工了兩條。工作人員說,因為牛源不足,這裡的另外兩條生產線建成後還沒開過工。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賓縣的龍頭『賓西牛業』。熊長林說,該廠原本可以年加工20萬頭肉牛的生產線目前只能達產10萬頭,原因也是牛源不足。

  千方百計引來的龍頭吃不飽,當地政府也焦急萬分。穆棱市畜牧局局長宋家西告訴記者,為了鼓勵養殖戶交牛的積極性,政府出臺了優惠政策,凡在9月1日前向『皜月』交牛的養殖戶,每交一頭牛由政府給補貼150元。而賓縣的政策是:今年全年,每交一頭牛政府補貼50元。

  粗放飼養導致牛源不足

  牛價上漲是因為牛源不足。那麼牛源不足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8月底,正在穆陵市進行『走村進戶』技術服務的省畜牧研究所副所長殷元虎說:『本來,黑龍江省肉牛養殖具有數量上的優勢,但是導致優勢變劣勢的原因是肉牛養殖遠未實現標准化。』

  據他介紹,與眼下奶牛飼養標准化程度較高不同,目前階段,黑龍江省本地黃牛的飼養大多仍處於粗放散養的原始階段。很多農戶養黃牛是為了使役,如果牛價好再賣了,這就導致了能夠上市場交易的黃牛數量有限。而在不以交易為前提的飼養過程中,養牛戶希望盡量降低飼養成本,不會捨得額外花錢給牛增加營養。不正規的飼養方式必然造成了育肥牛生長速度放緩,繁殖率降低,原來18~20個月就可以達到出欄標准的黃牛現在要延長到30個月以上。

  據了解,由於黃牛的生產周期較長,產犢率相對較低,黑龍江省牛源不足的現狀短期內不會得到明顯改善。業內人士預計,近期黑龍江省牛市火爆的賣方市場格局仍將持續。

  龍江肉牛期待品牌效益

  除了牛源不足,黑龍江省肉牛養殖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至今仍未形成一個較好的品種體系,由此將阻礙黑龍江省在未來的產業發展中樹立獨具特色的龍江肉牛品牌。

  殷元虎介紹,形成一個好的肉牛品種至少要經過30年的不斷優化、繁育,這就要求各級政府部門和畜牧技術人員放下急功近利的思想,開展耐心細致的選育工作。

  據了解,目前黑龍江省現有肉牛品種非常雜亂,世界上所有著名的肉牛品種幾乎都被黑龍江省引進了,但是,不少品種後期的繁育和生長速度卻並不理想。而像日本和牛、韓國的韓牛等享譽世界的『名牌牛』最初也都是役用牛,其生長速度、產肉率還不如中國牛,但是在經過長期的品種改良後,再配合精細的飼養環節,和牛、韓牛現在都成了世界著名的優質肉牛品種。而黑龍江省的本土牛則至今仍未完成由役用牛向肉牛的轉化。再加上片面強調引進『洋品種』、盲目『洋化』,只重視引種,不重視選育,其最終將可能導致肉牛品種陷入『引進——退化——再引進——再退化』的怪圈。

  應建設堅實的母本工程

  眼下,幾乎是所有的養牛人都知道養母牛不賺錢,不願意養母牛,但是如果沒有母牛哪來公牛?

  省畜牧獸醫局科教處胥天君認為,現在市場上牛源緊張,大家都在四處抓牛,有些甚至已經開始宰殺母牛,這樣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劣質母牛的淘汰速度,但是,從肉牛產業的長遠發展看,忽視了母本工程的建設無異於殺雞取卵。

  而賓縣畜牧局熊長林則認為,在強化母本工程的同時,黑龍江省還應對養殖戶在配種、建窖等方面出臺更多的鼓勵性政策,激勵農民告別傳統的飼養方式,促進標准化養殖,這樣纔能有效加快肉牛生產的產業化進程。

  一項產業在發展的初期階段,政府部門的扶持引導總是至關重要。如今,隨著肉牛產業的不斷發展,各地呼吁相關部門對其給予必要扶植政策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尤其是與同屬牛類的奶牛養殖相比較,黑龍江省肉牛飼養的扶植性政策的確仍處於缺位狀態。政府部門如何解決黑龍江省肉牛產業中潛伏的隱患,進一步加強發展後勁就顯得至關重要,而從整個產業的發展來說,這應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母本工程。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