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百姓期待應急過江措施出臺 盼通途南北不梗阻
2007-09-10 14:21:44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張同 於鴻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四方臺大橋 張清雲/攝

  東北網9月10日電 8日,記者在對哈爾濱4條陸路過江通道實地體驗中,得出了這樣的數字:這邊,松花江公路大橋,平均一分鍾過車70輛,不到一秒鍾就有一輛車駛過;那邊,四方臺大橋,在記者停留的30分鍾內,平均一分鍾纔過一輛車。同時,濱洲鐵路橋和已經封閉的東江橋對緩解過江壓力已經變得微乎其微。市民不禁擔心:萬一公路大橋突發意外而不能走車,哈爾濱人如何過江?

  僅容行人的濱洲鐵路橋

  在哈爾濱,作為道裡、道外區的分界橋——濱洲鐵路橋,顧名思義是鐵路專用橋,只是在橋上鐵道的兩側,各有一條很窄的人行道。當記者8日12時許來到這座橋。記者首先在橋下測算了一下過橋行人的流量。20分鍾內,有110多人上下橋,絕大多數為江北船廠的職工、居民和學生。

  記者也試著走了大約500米鐵路橋上的人行小道,小風嗖嗖,腳下的帶眼鐵板發出『當當』的脆響,恰逢前後10米之內沒人,要不是大白天,真的令人不寒而栗。

  『封不住』的東江危橋

  去已經封閉的東江橋路上,越接近東江橋,道路上的建築垃圾就越多。臨近東江橋的地方儼然成了廢品收購的地盤。來到封閉的東江橋前,先是已經長滿蒿草的攔路土堆被趟出了一條便道,接著上橋處的護欄也被豁開了一個可以通過一輛三輪車的大豁口。『東江橋封閉一切車輛及行人禁行』的告示牌赫然在目。記者發現,通過豁口往來大江南北的人竟然有50多人。

  記者了解到,東江橋也稱濱北公鐵兩用橋,這座橋位於哈市城區東北哈伊公路起點1.125公裡處,1986年以前,曾是哈市唯一連結大慶、伊春、黑河及松花江以北地區的公路交通特大型橋梁,也是東北地區唯一的集公路與鐵路乾線一體的特大型橋梁。2006年12月25日通行72年的東江橋被封閉禁行。

  大橋封閉後,哈市公安局要求東江橋兩岸要過江的客運車輛和載重小於2噸(含2噸)的貨運車輛從松花江公路大橋繞行;載重大於2噸的貨運車輛可從環城高速四方臺大橋繞行,或在每日21時至次日6時30分期間從松花江公路大橋繞行;行人或非機動車駕駛人,請盡量乘坐公交車輛從松花江公路大橋繞行,或按規定采用其他交通方式過江。

  曲高和寡的四方臺大橋

  當日9時許,記者從哈阿高速路的入口領到了一張收費卡,兩分鍾後駛入了環城高速,然後記者的車以80公裡的時速駛向四方臺大橋,目前為止,這座大橋是除了松花江公路大橋以外,僅能提供給跨越松花江南北兩岸的機動車行走的陸路大橋。

  從9時40分到10時10分,記者記錄了四方臺大橋車輛通行情況:大貨車19輛,轎車8輛,大客車2輛,總數只有29輛,平均在一分鍾的時間內有一輛機動車駛過四方臺大橋。而記者在公路大橋體驗時卻記錄下這樣一組數字:10時35分至10時45分,南北雙向有704輛機動車途經此橋,平均在一分鍾內約有70輛機動車駛過松花江公路大橋。

  當記者離開四方臺大橋,交了26元『路費』,記者結束了環城高速和四方臺大橋的體驗之旅。記者忽然明白,為啥大車小車全擠到松花江公路大橋,而四方臺大橋來往車輛少得可憐?除了環城高速相對繞遠耗油外,高收費擋住了有意行走此路的車輛。

  過江規劃幾時解過江懮

  記者了解到,位於松花江北岸的松北區和呼蘭兩區,雖然建區短短幾年的時間,松北區的人口已經由當初的不足6萬人,發展到20餘萬人。根據城市總體規劃,遠期松北新區規劃城市建設用地120平方公裡,規劃人口100萬人,遠期高峰小時跨江交通量將增高8倍。目前,哈市除已通車的遠郊繞城高速公路四方臺跨江橋外,位於市中心的只有松花江公路大橋能通行。

  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對於跨江大橋的建設,省及哈市十分重視。按照《哈爾濱市城市整體規劃(2006?2020)》,到2020年越江通道共14條,其中鐵路3條,軌道交通2條,機動車越江設施3座,規劃6座。

  同日,記者在道外二十道街跨江大橋工程拆遷現場看到,建設大橋的江南一側大部分區域已經成了淨地,接下來開工建設,即便一切順利也還要等3年。3年之後纔能通車的過江大橋,如何解決目前的往來江南江北的實際問題,只能指望松花江公路大橋。可一旦因交通事故引發的大橋通行癱瘓,百姓機動車不能走東江橋,也走不起四方臺大橋,又恰逢江面跑冰排,船不通,橋不通,到時候,冰城人如何過江?所以市民希望,哈爾濱的過江交通能否未雨綢繆,給過江的市民,也是給城市的發展本身多一個過江的選擇,多一項過江的應急措施。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