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破『繭』化出中國『蝶』
2007-09-10 15:24:55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范潤濤 王東旭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10日電 2007年9月11日,中國第一部原創音樂劇《蝶》將走上首都耀眼、恢弘的舞臺,在保利劇院連演10場,正式拉開全球巡演的序幕。

  10載孕育,3年破『繭』,似乎注定了一個化『蝶』的美麗結局。事實正在沿著這樣的軌跡向前運行,《蝶》劇尚未首演即被貼上了『世界級中國音樂劇』的標簽,令各界滿懷期待;劇中蝶人的裝扮已經衍生出『蝶之尚』品牌服飾試水,在T型臺上大秀風采;北京、深圳、廣州、東莞、哈爾濱、上海、杭州、香港、澳門,首爾、東京、倫敦、巴黎、紐約以及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在未來一段時間裡,《蝶》劇全球巡演的日程已經排得滿滿的……

  探尋哈爾濱音樂城奉獻的這一世界級音樂劇巨作的運行軌跡,人們會感慨萬千,震撼、驚喜之餘也會留下深沈的思考和回味。

  破『繭』提要(一)

  中國原創

  多少年來,美國百老匯在中國幾乎是音樂劇的代名詞,百老匯的音樂劇是一個產業,從投資到生產到市場推廣都有一整套模式;2003年,國內曾主辦過一次高規格有關中國音樂劇的發展論壇,包括百老匯等一些國內外音樂劇產業大鱷在會上曾斷言:中國想要制作出世界水准的音樂劇要等20年!

  中國做音樂劇從頭算來也有近20年的歷史,但始終沒有出現一部國際水准的音樂劇。進入21世紀,來自大不列顛倫敦西區和美國百老匯的音樂劇正如潮水般湧入中國市場,使這裡成為一個日益擴大的國際音樂劇劇目匯集之地,而中國音樂劇卻成了看客。

  3年前,松雷集團作出戰略調整,確定進軍文化產業。在北京,當松雷集團董事長曾慶榮含淚聽完中國著名音樂劇制作人李盾心中沈淀、醞釀了近10年的鴻篇巨制《蝶》的構思後,決定用成熟的投資觀念、市場觀念,打造中國原創音樂劇產業。2005年,以《蝶》為文化產業核心的北京松雷文化傳媒及中國松雷蝶之舞音樂劇團成立,曾慶榮與李盾開始聯手打造中國原創音樂劇。他們堅信:只有民族化的文化生命力,纔能復活一個古老民族的精神圖騰與生存意志。

  從一開始,《蝶》劇就是按照中國第一部與世界級音樂劇接軌的模式進行打造的,特別是絕對堪稱世界級的加拿大、英國、中國三方主創班底聯手,為全劇成就經典奠定了紮實根基——

  音樂劇史詩之作締造中國經典

  《蝶》劇最早完整露面是7月27日-8月1日在東莞進行的試演,結果立刻掀起了一股濃烈的文化熱潮。在年演出上座率僅為24%的東莞玉蘭大劇院竟然是場場爆滿,每場演出結束後現場觀眾都會全體起立,隨著音樂的節奏和演員的謝幕演唱,有節奏地集體鼓掌喝彩長達10分鍾以上,甚至在演員二次謝幕之後許多觀眾還是遲遲不願意離去。今年6月5日,距《蝶》劇北京首演尚有三個多月時間,北京保利劇院票房便『爆』出第一大單,一個著名服裝品牌負責人攜50萬元現金當場購買了464張單價1080元的VIP門票,准備送給自己的客戶,幾乎將該檔價位的門票一掃而空。《蝶》劇之熱,可見一斑。

  《蝶》劇如此讓人震撼是因為她是10年孕育、3年破『繭』的嘔心瀝血之作,更因為擔綱蜚聲世界的音樂劇佳作《巴黎聖母院》原班主創的吉勒·馬修、韋恩·福克斯、阿蘭·羅爾提、岱恩·查爾斯分別擔任總導演、執行導演、燈光總監和編舞設計,再加上多媒體設計奧立弗、劇本醫生吉昂·巴爾伯,這些國際大師聯袂國內頂級音樂劇制作人李盾、音樂人三寶、編劇家關山、舞美大師苗培如、服裝造型大師韓春啟,組成了國內迄今為止第一支超豪華的世界級創作團隊。要知道,《巴黎聖母院》1998年在巴黎首演時就創下了400萬觀眾紀錄,贏得了無數榮譽,是絕對的世界音樂劇經典之作。

  《蝶》劇中『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故事、『老爹』與『老酒鬼』的感情糾葛等等都是在一個名為『世界的盡頭』的空間裡展開的,其總造價就超過1500萬元;舞臺上運用的所有燈光設計均是量身訂做,共計500多盞,其中LED燈多達200餘盞,總耗資近千萬元;整個舞臺平面面積與立面面積合算後將近4000平方米,創造了國內第一,在國外都極為罕見。執行導演韋恩·福克斯興奮地說:『我從事音樂劇幾十年,這樣的舞臺效果還從來沒有見過,特別是每場演出都是高水准的樂隊現場伴奏,這是《巴黎聖母院》也不曾做到的。無論如何,《蝶》劇都是中國人做的世界級音樂劇,完全是一部史詩!』

  破『繭』提要(二)

  『蝶』品牌

  從2002年《悲慘世界》在中國創下連演21場的紀錄,到2006年《獅子王》在上海持續演出103場,《芝加哥》、《劇院魅影》、《貓》等優秀音樂劇進入中國市場,都取得了良好的票房和社會效應。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音樂劇在中國的上座觀眾已經超過百萬人次,已有10部國際音樂劇在中國演出近400場。

  曾慶榮敏銳地感覺到,要想使《蝶》能夠形成美國百老匯式的長年演出規模,為廣大音樂劇迷奉上一場永不落幕的奢華視聽盛宴,就要打破中國音樂劇在國內市場的尷尬和沈默,憑借獨有的《蝶》資源和優秀的市場運作經驗,全力打造與世界優秀音樂劇比肩的『蝶』品牌。

  2005年4月11日,龐大的『蝶』品牌塑造工程開始——組成了國內迄今為止第一支超豪華的世界級創作團隊;組建了中國第一支專業音樂劇團,在全國發掘頂尖音樂劇人纔;『蝶之尚』品牌服飾開啟了『蝶』品牌衍生產品大放異彩之門……

  曾慶榮對『蝶』品牌的塑造有著清晰的定位: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以充分的市場手段贏取市場,這是成功推進『蝶』品牌塑造的機制基礎。

  《蝶》不僅僅是簡單的一部劇作,其運作背後體現的是中國音樂劇創作發展模式的破土,是中國音樂劇產業的快速提昇,更是一個依托音樂劇的王牌品牌的曼妙起舞——

  『《蝶》效應』中起舞的『蝶』品牌

  當蝴蝶飛過滄海,翅膀散發著光芒,就實現了生命的綻放與重生。如果說,舞臺上的《蝶》演繹了淒美的愛情故事,現實中的《蝶》則托出了『《蝶》效應』。

  在《蝶》劇總導演吉勒·馬修看來,音樂劇是社會轉型後大工業化背景下的產物,被引入中國後卻沒有按照工業化的流程運作,這是近20年來中國音樂劇一直難有起色的根源所在。《蝶》劇的創作過程完全和國際接軌,按照工業化的制作觀點和制作流程來打造,構建了全新的音樂劇生產流水線,為國內的音樂劇制定了標准,為催生和培養更多能夠成為經典流傳下來的優秀音樂劇作品培育了紮實的根基。這種不斷成熟的理念使得《蝶》劇在二次創作上脫離了國內音樂劇早期的幼稚無味,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出完美的輪廓。

  在這種效應中,《蝶》劇成為國內第一部由專業音樂劇演員擔綱主演的音樂劇作品。松雷文化傳媒不僅斥巨資建造了總面積達10000平方米的中國首座音樂劇產業基地,還組建了中國第一家由文化部批准的專門從事音樂劇制作的藝術團體——中國松雷北京蝶之舞音樂劇團,聘請法國專家Pierre Pradisnat等多名國內外音樂劇專家,對40餘名骨乾成員進行了兩年多的專業培訓,進而摸索出一套適合國情的音樂劇人纔培養管理方式,為音樂劇人纔的選拔、培養、管理、提昇設立了一個標尺,為今後中國音樂劇產業的發展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當藝術范疇的『史詩之作』與專業領域的『《蝶》效應』完美契合在一起的時候,品牌優勢便會綻放出無限的光芒。可以說,中國音樂劇領域的『蝶』品牌就此浮出水面,隨著《蝶》劇的全球巡演,『蝶』品牌將不斷釋放出難以估量的巨大能量。9月5日,在《蝶》劇全球巡演發布現場,國內知名服裝設計師薄濤率先在北京秀臺上推出了『蝶之尚』品牌服飾,實際上已經開啟了『蝶』品牌衍生產品大放異彩之門。

  破『繭』提要(三)

  資本力量

  曾慶榮這位中國商業女強人在決定投資音樂劇產業之初,便對國內外音樂劇市場有過深入的調研和清晰的運作思路:將資本力量、傳媒力量、國內外創作力量和市場營銷力量整合在一起,形成強大的網絡,因勢利導地把《蝶》市場做得更快、更大、更好。同時,將松雷集團在其他領域行之有效的投資管理以及運作經驗,帶到音樂劇產業中來。

  《蝶》整合了北京松雷文化傳播公司的音樂劇創作生產資源、東莞玉蘭大劇院的先進設施設備、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的藝術院線營銷資源,以及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的宣傳平臺資源。來自哈爾濱大資本的成功運作,在國內演出市場開啟了『松雷資本運作模式』。國內許多專家認為,《蝶》的成功標志著中國演出市場一個大的整合時代已經來臨。

  《蝶》作為中國原創音樂劇第一部真正意義上接軌國際舞臺的大手筆、大制作,引起國內外文化界的廣泛關注,沒有人懷疑,這其中的決定因素是資本力量——

  哈爾濱資本改寫中國音樂劇歷史

  在《蝶》劇之前,音樂人三寶嘗試過做小成本的音樂劇,巡演起來很省事,甚至不需要太多燈光,演員不超過10個人,但是,他逐漸感受到音樂劇成本低根本做不出精品來,更別說在世界音樂劇領域找到一席之地。10年前策劃、制作過音樂劇《白蛇傳》的著名音樂劇制作人李盾更是深有同感。於是,制作出驚艷世界的鴻篇巨制,佔領中國的音樂劇市場,進而全面走向世界舞臺,成了他們夢寐以求的期待。

  資本是讓藝術理想從夢想走向現實的『加速器』。在《蝶》劇全球巡演的發布現場,執著音樂劇幾十年的李盾動情地表示,《蝶》能破『繭』,最應該感謝的就是來自哈爾濱的一位非凡女性,她就是《蝶》劇的出品人、松雷集團董事長曾慶榮。3年前,是她的遠見卓識讓松雷和中國音樂劇緊緊地走到了一起。

  21世紀,文化創意產業在全球風起雲湧,文化創意產品風靡世界,從來沒有這樣一個時代,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會如此緊密地聯系,甚至取決於文化資源整合與文化產品創意的能力。在這個大背景下,《蝶》劇的誕生便具有了更深層次的意義,松雷集團在二次創業中從冰城進軍首都、試水文化產業便有了清晰的注解。『烏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這是曾慶榮信奉的古訓。至於如何得以實現,她希望找到的是一個實在而有效的支點,最好是一個足以讓松雷全體同仁感受到至高榮耀的傳世佳作,於是,與《蝶》劇一拍即合。正是信念的支持,松雷不惜巨資6000萬元,在一個全新的領域大展身手;正是感恩的回報,松雷不吝長線投資,打造了一條龍的中國音樂劇創作生產模式,就此書寫了全新的歷史,轉型靠攏國際的文化產業收獲碩果。

  破『繭』提要(四)

  城市名片

  按照國際慣例,一部優秀的音樂劇可以連演上千場甚至幾十年而不衰,其間的城市藝術品位效應和經濟利益效應都是不能簡單地用金錢去衡量的。《蝶》劇即將全球巡演之際,圍繞《蝶》劇的駐場演出爭奪似乎已是暗流湧動,未來哈爾濱是否會成為《蝶》劇駐場演出的大本營,正在成為眾多人士關注的焦點。

  過去,哈爾濱戲劇舞臺上誕生過許多好劇目,但多半都是政府扶持,鮮有久演不衰的經典巨作。《蝶》這部到目前為止全國投資額最大的音樂劇能為我們這座城市帶來哪些積極效應,已成為許多哈爾濱人士熱議的話題。

  有網民提出建議,將《蝶》永久落戶哈爾濱會使我們逐步進入『國際音樂名城』的行列;有專家稱,《蝶》不但會活躍和創造哈爾濱的文化氛圍、商業市場,而且將全面提昇城市形象和文化品質,更重要的意義在於,《蝶》將衍生出我們這座城市所需要的政治、經濟、文化、旅游的豐富資源。

  一個優秀文化品牌的誕生,形成熱點乃是必然,問題的關鍵是如何讓我們的城市借力和受益。當曾慶榮強烈地期待《蝶》劇回歸我們這座音樂城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做出回應——

  《蝶》:哈爾濱音樂城新名片?

  《蝶》劇是7月末在廣東東莞首次試演的,東莞已經建立了國際音樂劇創作生產基地,立志打造『音樂劇之都』,自然對《蝶》劇異常傾心;上海最大的音樂劇專業社區『愛音客』固定會員高達20000多人,主要由具有消費能力的白領以上人群構成,對優秀的音樂劇作品需求旺盛;國內最大規模的音樂劇俱樂部——『蝶之舞·音樂劇之家』,正在北京投入運營,目標便是努力培育音樂劇觀眾,力圖做大做強中國音樂劇市場,《蝶》劇是當然的推廣對象。可以說,東莞、上海、北京以及杭州等地都在關注《蝶》劇的走向,對《蝶》劇駐場演出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說到音樂劇的駐場演出,不能不提成都的文化名片——音樂劇《金沙》。據介紹,出自三寶之手的音樂劇《金沙》總投資只有1600萬元,但兩年時間裡除了巡演國內外,已經在成都演出了近600場,其八大看點:音樂過耳難忘、劇情纏綿悱惻、演員實力非凡、場景美輪美奐、音響世界一流、服裝華彩斑斕、燈光如夢如幻、舞蹈張力十足,被成都人和國內外旅游者津津樂道,成為代言一座城市的文化理想之作;作為旅游娛樂大劇更是深受旅游者的喜愛和好評,在社會上反響強烈。目前,有著音樂城美名的哈爾濱,恰恰沒有一部可以凝聚和體現哈爾濱品格和氣質的城市駐場大作,在人們領略了《印象·麗江》、《印象·西湖》和《金沙》等劇作對於城市文化底蘊和品位的深入開掘後,似乎更會認同把《蝶》劇這樣與哈爾濱有著血脈聯系又可以被世界所認同的傳世佳作留在哈爾濱。

  《蝶》劇雖然取材於梁祝故事,『孵化』於北京的松雷音樂劇產業基地,但是,最重要的兩位人物——出品人曾慶榮和制作人、藝術總監李盾都來自哈爾濱,用曾慶榮的話說,《蝶》劇不僅反映了哈爾濱人做事的氣度,更代表了哈爾濱精神,所以,她急切地希望《蝶》劇能夠成為我們這座音樂城新的名片,讓哈爾濱一年四季都回蕩著音樂劇的動魂歌聲,向世人展示東方百老匯的特有魅力。事實上,2005年12月,松雷蝶之舞劇團全體演員就曾來到哈爾濱,在第八屆哈爾濱國際滑雪節暨首屆松雷文化節開幕式上演唱了《貓》、《西貢小姐》、《悲慘世界》等多首世界著名音樂劇選段,在晚會上大放光彩,贏得了冰城市民滿場熱烈的共鳴。那時,三寶等音樂人就曾表示,哈爾濱注定與音樂劇有緣……

  相關鏈接

  《蝶》劇情梗概

  故事使用了傳統『梁祝』兩人的名字和兩人為真愛求索的精神,但故事內容大不相同。

  曾經想要變成人類的蝴蝶,因為遭到詛咒,變成以非蝶非人方式苟活於充滿危險、壓抑、陰暗迷宮中的蝶人。為了解除詛咒化為人類,蝶人的首領老爹籌劃了一場婚禮陰謀,在『世界的盡頭』將蝶人中最漂亮的祝英臺嫁給人類,而祝英臺對這場婚禮卻表現得極為冷漠。

  在祝英臺新婚夜,桀驁不馴的流浪詩人梁山伯到來阻止了蝶人老爹的陰謀,但他與祝英臺的愛戀卻招來蝶人的集體阻攔,最後追求真愛、無所謂做人做蝶的梁山伯和祝英臺忘我地深情擁抱深吻,在熊熊烈火中交合——化蝶。

  《蝶》大事記

  2005年4月11日,《蝶》劇營銷策劃方案提出。

  2005年7月23日,蝶之舞音樂劇劇團演員招聘啟動,進行了為期三天的演員招聘考試。

  2005年10月20日,聘請法國專家Pierre Pradisnat、成星星來京給劇團演員上課。

  2005年11月10日,《蝶》劇故事梗概英文版翻譯完畢。

  2005年11月20日,李盾與《巴黎聖母院》導演吉勒·馬修上海會晤。

  2005年12月2日,蝶之舞劇團全體演員前往哈爾濱參加第八屆哈爾濱國際滑雪節暨首屆松雷文化節開幕式。

  2006年2月17日,曾慶榮和李盾到達英國開始為期14天的考察音樂劇之旅。

  2006年4月6日,編劇關山完成劇本第一幕初稿。

  2006年7月27日,總導演吉勒·馬修偕夫人來京,商談音樂劇合作事宜。

  2006年9月20日,劇團演員角色考試。

  2006年10月1日,《蝶》排演開始。

  2006年10月19日,中國主創前往法國巴黎,參加為期7天的巴黎會議。

  2006年11月25日,中外主創共同探討並最終完成劇本場次表中法文定稿。

  2007年4月4日,《蝶》劇媒體見面會(中方主創)。

  2007年4月18日,《蝶》劇媒體見面會(外方主創吉勒、韋恩、岱恩)。

  2007年5月14日,《蝶》劇媒體見面會(斯琴高娃探班《蝶》劇)。

  2007年5月31日,總導演吉勒和制作人李盾應邀去北京舞蹈學院舉辦音樂劇專題講座。

  2007年7月2日,中國松雷·蝶之舞東莞音樂劇團成立授牌暨歡迎晚宴。

  2007年7月27日,《蝶》劇東莞首演,共連續上演6場。

  2007年7月28日,首屆中國音樂劇高峰論壇在東莞舉行。

  2007年8月6日,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和松雷文化簽訂框架協議,明確雙方為音樂劇《蝶》的聯合出品方。

  2007年8月9日,國家大劇院院長陳平來訪。

  2007年8月30日,新浪播客首發《蝶》劇6分鍾片花。

  2007年8月31日,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和松雷文化聯合主辦『北京電臺DJ大不同』《蝶》劇演員選拔活動。

  2007年9月5日,在北京飯店金色大廳舉行《蝶》劇全球巡演新聞發布會暨『蝶之尚』服裝發布會。

  2007年9月11日,《蝶》劇北京保利劇院全球首演,將連續上演10場。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