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慶祝教師節大會上,受表彰的鄉村教師們與哈爾濱的小學生們親切交談。
東北網9月11日電 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又到了,每年的這個時候本報都要舉行『鄉村教師獎』頒獎會,19年來年年如此,這已經成為報業集團一個盛大的節日。作為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的組織接待人員,筆者參加了每一屆頒獎會的會務工作,結識了98位質朴的鄉村教師,他們的事跡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感動……
本報矢志不渝關注鄉村教育事業19年
記得1989年本報決定設立『鄉村教師獎』,當時,由報紙評選獎勵農村基層鄉以下學校教師的社會公益性活動,在全國是第一家。這項活動是老社長張國昌和當時的省教委領導共同創意,由報社出資、省教委評選,每屆獎勵5名鄉村教師,每人2000元獎金。這個獎項的設立得到了省領導周文華、戚貴元和黃楓的贊賞,戚貴元和黃楓出任評委會名譽主任。
『鄉村教師獎』首屆頒獎會在哈爾濱北方大廈舉行。由於通訊不便,通知獲獎教師成了難題。張國昌社長提出『三保險』的辦法:向獲獎教師本人、鄉教委和縣教委同時郵通知與拍電報,確保獲獎教師准時來到省城。頒獎會的籌備比較匆忙,等筆者拿著通知趕到南崗電話局時已是夜間10時多了,筆者一路小跑拿著匆忙抄寫的幾頁電報紙,七拐八拐來到地下室值機房交給發報員,聽著莫爾斯電碼悠揚、悅耳的『滴答』聲,筆者的睡意也不知不覺襲上來了。
『鄉村教師獎』評選活動關注農村最基層、最薄弱的教育,19年來獎金標准呈『四級跳』式的提高,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這裡面凝結著報業集團歷任領導的心血,他們的許多決策保證了這項活動的順利進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揚。從第7屆起,決定把獲獎教師的獎金提高到每人4000元,第10屆又增加到5000元。
到了第18屆,為進一步擴大『鄉村教師獎』的社會影響,為尊師重教多出一份力,本報當時的總編輯楊殿軍又提議把獎金提高到每人一萬元。
19年來鄉村教師的生活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
時代在變遷,社會在進步,鄉村教師的生活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十幾年前,有的獲獎教師連城裡的生活設施都不會用。記得首屆獲獎教師王玉明年逾半百,來到省城住進北方大廈,他走在房間的地毯上是那樣不習慣。晚上,筆者說你洗個澡吧,解解乏。半個小時過去了,筆者推門一看,他還在對著蓮蓬頭輕輕地躡手躡腳鼓搗,總是沒有辦法弄清冷熱水開關如何打開,浴缸裡始終沒有水。第8屆獲獎教師中的兩位女老師,賓館的飯吃不慣,筆者和司機只好拉著她們跑到道外的粥鋪裡喝粥。
這幾年農村的變化也反映在教師的生活上。第18屆獲獎教師鄂倫春女教師杜玉蘭沒接到報到通知,記者把電話打到嘉蔭縣烏拉嘎鎮派出所,查到她的電話,她坐在金礦的家裡就能跟記者通上電話。幾天前,記者聯系第19屆獲獎教師牛鳳艷老師,她分別用兩部手機跟我通話,記者還細心地叮囑她來領獎帶一部就行了,省得麻煩。第19屆獲獎教師陳香科每月工資2000元,比1989年時鄉村教師幾十元的工資提高了二十幾倍,她真是由衷地感嘆鄉村教師地位和待遇的提高,感嘆黨和政府對教育的重視,對鄉村教師的關愛……
鄉村教師渴望鄉下的孩子能夠像城裡的孩子一樣成長
第2屆獲獎教師同江街津口中心校赫哲族教師尤玉鐲,一家四口都是鄉村教師。幾年後,筆者陪外賓來到街津口,巧遇尤老師,他一眼就認出了記者,緊緊拉著記者的手,念念不忘地回憶在省城的難忘日子,言語誠懇地感謝黑龍江日報給他的榮譽,表示一定繼續帶領全家為農村教育事業盡心盡力,培養更多的有用之材。他領著筆者來到學校,細說幾年來校捨、教學設備等的變化。
第11屆獲獎教師泰來縣大興鎮中心校柏文軍老師最近來電話說,由於國家下撥資金搞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現在全縣中小學的校捨已經由土坯房換成了磚瓦房。許多學校教學也用上了微機。柏老師說,現在村級學校的教師普遍年齡偏大,急需年輕教師。
說到期盼,柏老師說,有黨和政府對教育的重視和關心,總會有一天,鄉下的孩子也會像城裡的孩子一樣,快樂的學習成長。記者想,這也是我們共同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