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1日電 『如何塑造哈爾濱城市形象,提高哈爾濱城市品位?』、『規劃上該怎樣處理交通擁擠問題?』等話題,成為剛剛閉幕的2007中國城市規劃年會上城市規劃專家與市民網上互動對話的熱點。
城市定位:塑造形象提高品位
不同時期,城市有不同的定位,隨著松北區、哈西地區、哈東新區、阿城區、呼蘭區等6個新區域的建設,哈爾濱市的城市空間規模又進一步擴大,這座北方名城未來的發展方向應當如何定位?
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區域規劃委員會顧朝林說,哈爾濱市在『一五』、『二五』時期根據國家的經濟發展需要,在制造業方面發展非常快,所以城市定位是國家的裝備制造業基地。今天,再看哈爾濱的功能定位,一些因素已發生了變化,比如國家制造業中心已轉移至東部沿海地區,高新技術的進口主要依賴於歐美,哈爾濱裝備制造業就受到強有力的挑戰。
他表示,基於以上原因,哈市在城市的功能定位時,應將角度放得更寬,不僅僅立足於裝備制造業,應更充分利用地域優勢、資源優勢,並充分利用這些因素,找到城市的發展方向。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保護與發展共存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陳為邦說,應通過歷史名城保護工作帶動旅游發展。哈爾濱的歷史文化和城市風貌就是中外聞名的旅游資源。很多人到哈爾濱來,就是想看看松花江,看看哈爾濱的中央大街和很多歷史文化建築,看看哈爾濱的歷史文化風貌。
『歷史文化是哈爾濱的寶貴財富,它已經並將繼續在哈爾濱的發展中起著積極的作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總規劃師楊保軍說:『不能簡單地把歷史文化與發展當做一對矛盾來看待。而應該把他們視為承前啟後、生生不息的人類文明的延續、創造、累積的過程。現實中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當要進行大規模開發建設時,會遭遇到名城保護的約束或限制,因此很多人都認為二者是無法調和的矛盾,甚至認為名城是發展的障礙。還要善於運用空間規劃手段來化解這個矛盾。』
交通:『路不在寬,而在通』
交通擁堵已成為城市發展的一大問題,不僅影響市民出行,而且影響整個城市運行的效率。
高級城市規劃師張相漢說,哈爾濱目前的機動車擁有量大體上在30萬臺左右,這個數字和國內一些城市相比不算是很多的。合理的解決交通問題主要是進行疏導,不能夠采用什麼地方堵就在什麼地方建立體交叉的辦法,在老城區經過調查研究,可以采取分流、組織單線交通來解決交通堵塞現象。
陳為邦建議,首先要搞好城市的總體布局,盡量使人們工作和居住的地點能夠靠近一些,盡量減少交通量。他說,城市的路不在寬,而在通。孤立地追求大馬路而不從城市道路系統去考慮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必須堅持『公交為主』的方針,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在特大城市有條件的可以發展軌道交通,對私人小轎車在市中心區的使用需要有所管理。應加大城市公共停車場的建設和加強城市交通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