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孫天琦、楊曉茼
新聞故事:
11日上午,記者在哈市道裡區康富小學的課堂上見到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孫天琦和楊曉茼。
二年三班的孫天琦見到記者來采訪高興得不得了,馬上向記者展示這學期她從『愛心超市』裡得到的新書包。孫天琦對記者說:『我上學的時候媽媽很擔心,生怕學校不收我,或者多收錢,但到學校一問,原來像我這樣沒有哈市戶口的孩子借讀費可以免收,也可以就近入學,我和城裡孩子一樣可以正常上學。』據其介紹,班裡一共有33名學生,其中只有5名學生有哈市戶口。在班級裡,同學們都是平等的。她現在已當上了班長。
小天琦調皮地對記者說,由於他們的家長平時打工很忙,沒有時間照顧他們,他們通常都是『散養』的,剛入學時都是不管上沒上課抬腿就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經過老師一年多的教導,他們都變得有禮貌了。小天琦說,由於爸爸媽媽在建築工地上當工人,她生病時都沒有時間領她上醫院,都是班主任領著她去看病。
四年一班的楊曉茼也是二年級時從綏棱農場的一所小學轉到康富小學讀書的,她的父母都在哈市打工。曉茼說,爸爸媽媽的收入少,如果沒有學校的照顧她可能已經輟學了。曉茼剛到康富小學時學習跟不上進度,老師經常利用課餘時間給她補課,哈工大的一些大學生也在周末義務給她補習功課,缺少學習用品和冬天穿的棉衣時可以到學校的『愛心超市』裡領取。曉茼的班主任老師告訴記者,目前曉茼學習很認真,成績很好。
故事背景:
哈市目前城市在校生為29萬餘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已經佔學生總數的20%左右。2006年,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安置了6萬多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與城市居民子女享有同等待遇。2004年10月中旬開始實施的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一費制』收費辦法規定,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可憑『進城務工證』、暫住證、借讀證3種證件免費就近入讀哈市中小學校。
2004年10月29日,哈市希望工程實施領導小組在南崗區海城小學舉行了『哈爾濱市希望工程紅領巾愛心超市』啟動儀式,截至目前已擁有『愛心超市』近百個,這些『愛心超市』多半是建立在貧困農民工子女比較集中的學校,主要服務於外來務工人員子女。
去年,省教育廳、省糾風辦、省監察廳、省物價局、省財政廳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中小學教育工作的意見》,要求切實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工子女和『留守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工作。各地要按照《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切實解決農民工問題的意見》,以流入地區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解決農民工子女入學,做好農民工子女日常學籍管理工作,使農民工子女享受與當地學生同等的待遇。進城務工農民工的子女仍在原籍學校就讀的,原籍學校要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和輔導工作。
今年,哈市教育局負責人表示,堅持以公辦中小學校接收為主,確保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與城市學生享受同等待遇。所有接收農民工子女入學的公辦學校,都要從關愛每一位學生健康成長的高度出發,在妥善安排他們入學的同時,加強個別輔導,幫助他們盡快完成學業上的銜接,使他們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