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3日電 『城市管理工作涉及面廣,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息息相關。這項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利益能否得到保障。目前,我們的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信息獲取滯後、職責不清、缺乏長效管理機制、管理粗放、缺乏合理的監督評估機制、協調配合不夠等六個方面。』這是哈爾濱市委常委、副市長王世華在12日召開的『哈爾濱市首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上所作的《整合資源,創新思路,構建數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專題報告中指出的。
王世華在報告中詳細闡述了哈市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六大問題。首先,管理信息獲取滯後,對影響市容市貌問題的處理被動滯後。按照傳統的城市管理方式,發現問題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是主動獲得。由各專業主管部門和城管執法部門在巡查中發現,但其弊端在於發現問題越多,自己的工作量就越大,於是長期的工作積極性就會打折扣。另一種是被動獲得。群眾發現問題後通過打電話、信訪反映,或是媒體曝光後,專業管理部門纔知道,致使發生的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其次,城市管理各專業部門職能交叉,有的事情無人管,有的事情又多頭管。僅建設系統就分為規劃、建設、城管、市政公用、房產物業等多個部門,之外還有公安、環保、工商、愛衛會、人防等部門,政府各部門之間、市政府與區政府之間職責不清,職能交叉。再有,就是管理粗放,效率低下。城市管理者對自身管理對象的底數摸不清,如某個區域內要實施現場管理的各類設施的數量是多少、地理位置如何、管線怎麼走向等,難以提供准確的統計數據並及時更新,更不要說出現緊急情況時的對策了。還有,從事城市管理工作的部門,往往各自為戰,協調配合不夠,更談不上建立相互之間的既監督又協同的關系了,致使以收代管、以罰代管、只審批不管理的現象時有發生。此外,還存在缺乏長效管理機制、缺乏合理的監督評估機制等問題。
王世華表示,常規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已經不能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必須對城市管理的體制、機制、組織方式、手段進行創新。2006年,哈市啟動數字城管建設一期工程,2007年底,將基本實現對道裡、道外、南崗、香坊、平房、松北和開發區等區域的廣場賓館、市場攤區、建設工地、天橋地道、城鄉結合部等人流、物流、車流集中地段的全面監控。同時,整合市政『110』、『12319』建設服務熱線等城管行政服務資源,及時准確地發現城市管理問題,全面提昇城市管理和公共管理效能。目前,哈市數字城管中心采用視頻、音頻、網絡等方式采集信息累計186219件,辦結率99.04%,滿意率99.85%,工作效率比過去提高10倍以上。2008年,數字城管三期工程的主要任務是,進一步完善城市管理體制機制,建立健全相關標准和制度,進一步完善數字城管系統的使用功能,達到建設部驗收標准。
據悉,本屆學術年會的主題是:科技創新,和諧發展,建設創新型城市。活動將持續到今年10月中旬結束。在此期間,各方面的專家將圍繞哈爾濱市中心工作和『十一五』規劃,就節能降耗、企業科技創新、城市公共交通發展戰略、發展現代農業等20個方面的內容進行專題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