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第三只眼看『哈大齊』:應是經濟走廊而不是工業走廊
2007-09-15 10:01:0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來玉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15日電 9月14日,世界銀行和省委財經辦共同主辦了『黑龍江經濟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與會專家以『第三者』的目光和角度對哈大齊工業走廊的規劃和建設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哈大齊工業走廊是我省經濟和人口的中心。盡管它只包含了全省27%的土地面積,但是產生的國民經濟總值佔全省的68%,人口佔50%。哈大齊工業走廊的規劃和建設不僅成為國人一時關注的熱點,更引來國際投資機構和國際經濟學者的目光。

  『哈大齊』應該是一個經濟走廊,而不是工業走廊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全球研究所教授維伯斯特和中國中科院高級研究員蔡建明認為,哈大齊工業走廊應該有一個更高層次的定位,准確地說,它應該是一個經濟走廊,而不是工業走廊。

  圍繞這一定位,維伯斯特教授和蔡建明研究員為『哈大齊』提出一系列具體方案:哈爾濱在工業走廊中的重要性應得到加強。因為它是黑龍江唯一的具備提供所有高層次服務能力的城市。哈爾濱應當發展成為一個綜合性的國際城市,成為工業走廊的『旗艦』;工業走廊的發展應以城市為基礎,發展計劃應當集中在經濟這個領域,而不僅僅是工業發展。以城市為基礎的商業、職業、接待、技術、通信服務需要進一步完善,目前較低的發展水平削弱了工業走廊的競爭力。

  應當考慮將工業走廊延伸到俄羅斯邊界,通過牡丹江,穿越綏芬河。這將使哈爾濱位於『T』字形頂端,與東北主導地位的哈爾濱——大連走廊貫穿。

  從可能的程度上說,應當引導農村和城市人口遷移到走廊內的三個中心城市,從而增強他們的凝聚力。

  應該提高工業走廊沿線的交通運輸效率。

  工業走廊形象的發展應當集中在幾個中心城區,而不是要沿著整個工業走廊分散開展。所有走廊中的城市,應根據他們的不同角色,明確振興策略並按計劃實施。

  要集中精力發展現有的、有著巨大空間的經濟技術開發區,而不是發展以供給為主導分散的新經濟園區。應強調經濟開發區的質量,而不是數量或者便宜的土地。應根據經濟標准設置經濟開發區的地址,而不是最低的地價。

  工業走廊不應該被認為是一系列新的工業園區,而應該是建立在強化目前情況的基礎上。工業走廊的發展應著眼於增加商業和技術的人際網絡、基礎設施、工業園區和那些已經存在的經濟集群。

  應考慮組建哈大齊工業走廊開發管理機構

  世界銀行黑龍江項目經理、高級城市管理專家安大山提出,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和其他集群化地區經濟開發一樣,應遵循五項原則:

  凝聚走廊內所有經濟力量。工業走廊實際上是其覆蓋范圍內的各都市地區的集合,站在走廊高度、立足地區,意味著將地區經濟投入規劃和供給作為一個整體來對待,這需要能夠將市政府、經濟機構、產業以及所有其他的走廊參與者聚攏在一起。

  確定並重點構建集群組合。工業走廊中產業目標的確定必須以戰略性市場需求為標准。集群目標可以通過集群戰略程序來確定,並且應將價值鏈聚集起來。

  創建經濟基礎優勢。為組建擴展以及吸引集群各產業,這些經濟基礎提供者(無論是國家級、省級、市級、公共機構還是私營機構)必須共同合作,來創建與走廊目標集群需求相吻合的競爭優勢。

  同心協力創造優勢。高績效地區的經驗表明,必須通過協作,纔能為集群發展創造優勢,促進整個經濟地區的發展。但凡經濟強勁的地區,他們的合作水平都非常高,比如開展企業與企業、企業與社會機構或社會機構間等多種形式的合作。

  成立一個能夠保持合作的組織。

  安大山先生特別強調了組建哈大齊工業走廊開發管理局的重要性。他說:『為了鞏固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創建優勢,黑龍江應考慮組建哈大齊工業走廊開發管理機構,該機構不同於傳統的計劃部門,而是直接掌握每一集群的競爭需求,因為這一機構是由集群代表組成的,同時也有經濟投入基礎機構和省、市政府機構的關鍵參與。』全球高業績經濟體的發展歷程表明,如果走廊的政策、方案和措施均是由各集群和經濟投入基礎的利益相關者集思廣益而成,且由省、地區管理機構掌舵,那麼走廊經濟會高效發展。而哈大齊工業走廊開發管理機構應長期正式地將經濟主導產業、經濟投入基礎機構、政府部門的代表召集在一起,確認共同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制定協作解決方案,從而提高哈大齊工業走廊的競爭力。如果走廊的發展方向是由地區利益相關者代表自下而上層層確定的,那麼,走廊就能夠對現有和新興集群的需求做出直接響應,同時也會創造新的、不斷改進的經濟投入優勢,哈大齊工業走廊以及整個黑龍江省將會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