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發展循環經濟 七臺河加快新型工業化夯實產業基礎
2007-09-16 09:53:4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合峰 孫虹 呂天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16日電 七臺河是煤炭資源型城市,以煤為例:1噸煤如果轉化為尿素可以增值3倍,轉化成甲醇可以增值4倍,轉化成醋酸可以增值10倍,轉化成醋酸丁酯可以增值40倍,轉化成二醋酸纖維素可以增值近80倍。可見,發展循環經濟,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的重要。

  談起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七臺河市委書記宋長生認為,循環經濟是新型工業化的基礎,新型工業化可帶動循環經濟的提檔昇級,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確保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選擇。

  堅持兩個不動搖

  面向兩個市場

  在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中,七臺河人緊緊圍繞『發展循環經濟,建設龍江強市』的戰略目標,形成一個共識:無論是對國有企業還是對非公有經濟企業,都要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不斷提高發展循環經濟水平。因此,要毫不動搖地給予積極支持和全力幫助。同時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七臺河近幾年的發展,最根本得益於非公有制經濟的大發展。2006年,非公經濟實現GDP73.4億元,佔全市經濟總量的64.3%以上,佔地方經濟總量的92%,實現稅收9.46億元。同時,非公有制經濟還成為拉動群眾就業和居民增收的主力軍。目前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從業人員達9.8萬人,佔非農從業人員的44.5%,5.39萬名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和城鄉新增勞動力在非公有制企業實現就業。

  面向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近年來,七臺河市的產品除國內銷售外,許多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全市有57戶企業具有外貿進出口經營權,一批企業形成了開拓國際市場的主導產品,今年上半年,全市進出口總額已完成1638.26萬元,同比增長314.5倍。

  建立四大基地

  實現『四個轉變』

  據了解,七臺河將充分發揮在全省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以工業園區和高新技術為載體,重點建設優質焦煤、優質焦炭、電力工業、煤化工四大基地。同時,努力實現四個轉變,即實現由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向科學發展轉變,由粗放型增長方式向集約型增長方式轉變,由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由就工業抓工業向跳出工業發展工業轉變。按照新型工業化的要求,把工業化作為一個社會系統工程來抓,准確把握工業與服務業、農業之間的共生關系,工業化與城鎮化、農業產業化之間的依存關系,努力實現三次產業的協調發展和『三化』的良性互動。

  做大五個接續產業群

  實施『五大工程』

  在具體操作中,七臺河將做大五個接續產業群。即做大木制品加工、農畜產品加工、新型建材、機械制造、醫藥五個接續產業群,進一步完善煤焦化一體、煤電建一體、木制品、農副產品深加工、農業機械及零部件等工業循環經濟產業鏈。

  七臺河市要充分發揮在全省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以工業園區和高新技術為載體,使工業實現由粗放型、外延式發展模式向集約型、內涵式轉變,使廢棄物排放量大幅降低,資源和能源消耗率大幅降低,加快優勢產業集群建設,打造優勢產業集群。實施產業集群優勢工程,產業優化昇級工程,『攀高結貴』工程,企業管理提檔工程和實施品牌戰略工程等『五大工程』。從規模上,要提高現有企業、產業規模,並著力培育龍頭企業;從技術上,提高企業科技含量,以信息化改造提昇傳統企業;從產業層次上,改變原字號產品,實現產品由粗加工向深加工、細加工轉變。采取掛靠引聯等多種形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與國內500強企業和國際知名大企業加強溝通聯系。同時引導企業進行股份制等現代企業制度改革並鼓勵它們融資上市。努力造就一批新型的企業家隊伍,以優勢特色產業和龍頭企業為突破口,力爭形成一批名牌產品生產企業。

責任編輯:劉華
相關新聞